第17頁
古時候善於行道的人,微妙通達,深刻玄遠,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為不能認識他,所以只能勉強地形容他說:他小心謹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過河;他警覺戒備啊,好像防備着鄰國的進攻;他恭敬鄭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動灑脫啊,好像冰塊緩緩消融;他純樸厚道啊,好像沒有經過加工的原料;他曠遠豁達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渾厚寬容,好像不清的濁水。誰能使渾濁安靜下來,慢慢澄清?誰能使安靜變動起來,慢慢顯出生機?保持這個「道」的人不會自滿。正因為他從不自滿,所以能夠去故更新。
[註釋]
①善為道者:指得「道」之人。
②容:形容、描述。
③豫:原是野獸的名稱,性好疑慮。豫兮,引申為遲疑慎重的意思。
④涉川:戰戰兢兢、如臨深淵。
⑤猶:原是野獸的名稱,性警覺,此處用來形容警覺、戒備的樣子。
⑥若畏四鄰:形容不敢妄動。
⑦儼兮:形容端謹、莊嚴、恭敬的樣子。
⑧客:一本作「容」,當為客之誤。
⑨渙兮其若凌釋:形容流動的樣子。
⑩敦兮其若樸:形容惇厚老實的樣子。
⑾曠兮其若谷:形容心胸開闊、曠達。
⑿混兮其若濁:形容渾厚純樸的樣子。混,與渾通用。
⒀濁:動態。
⒁安:靜態。
⒂不欲盈:不求自滿。盈,滿。
⒃蔽而新成:去故更新的意思。一本作蔽不新成。
[引語]
這一章緊接前章,對體道之士做了描寫。老子稱讚得「道」之人的「微妙玄通,深不可識」,他們掌握了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懂得運用普遍規律來處理現實存在的具體事物。也可以說這是教一般人怎樣掌握和運用「道」。得「道」之士的精神境界遠遠超出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水平,他們具有謹慎、警惕、嚴肅、灑脫、融和、純樸、曠達、渾厚等人格修養功夫,他們微而不顯、含而不露,高深莫測,為人處事,從不自滿高傲。本章裡「蔽而新成」四字,有的版本作「蔽不新成」,這樣,含義就迥然相異,前者解釋為去故更新,後者則是安於陳舊,不求新成的意思。本書取「蔽而新成」,大致符合上下文意。
[評析]
「道」是玄妙精深、恍惚不定的。一般人對「道」感到難於捉摸,而得「道」之士則與世俗之人明顯不同,他們有獨到的風貌、獨特的人格形態。世俗之人「嗜欲深者天機淺」,他們極其淺薄,讓人一眼就能夠看穿;得「道」人士靜密幽沉、難以測識。老子在這裡也是勉強地為他們做了一番描述,即「強為容」。他們有良好的人格修養和心理素質,有良好的靜定功夫和內心活動。表面上他們清靜無為,實際上極富創造性,即靜極而動、動極而靜,這是他們的生命活動過程。老子所理想的人格是惇厚樸實、靜定持心,內心世界極為豐富,並且可以在特定的條件下,由靜而轉入動。這種人格上的靜與動同樣符合于「道」的變化規律。
第
16章:
致虛極,守靜篤①;萬物並作②,吾以觀復③。夫物蕓蕓④,各復歸其根。歸根⑤曰靜,靜曰⑥覆命⑦。覆命曰常⑧,知常曰明⑨。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⑩,容乃公,公乃全⑾,全乃天⑿,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譯文]
儘力使心靈的虛寂達到極點,使生活清靜堅守不變。萬物都一齊蓬勃生長,我從而考察其往複的道理。那萬物紛紛蕓蕓,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靜,清靜就叫做復歸於生命。復歸於生命就叫自然,認識了自然規律就叫做聰明,不認識自然規律的輕妄舉止,往往會出亂子和災凶。認識自然規律的人是無所不包的,無所不包就會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長久,終身不會遭到危險。
[註釋]
①致虛極,守靜篤:虛和靜都是形容人的心境是空明寧靜狀態,但由於外界的干擾、誘惑,人的私慾開始活動。因此心靈蔽塞不安,所以必須注意「致虛」和「守靜」,以期恢復心靈的清明。極、篤,意為極度、頂點。
②作:生長、發展、活動。
③復:循環往複。
④蕓蕓:茂盛、紛雜、繁多。
⑤歸根:根指道,歸根即復歸於道。
⑥靜曰:一本作「是謂」。
⑦覆命:復歸本性,重新孕育新的生命。
⑧常:指萬物運動變化的永恆規律,即守常不變的規則。
⑨明:明白、瞭解。
⑩容:寬容、包容。
⑾全:周到、周遍。
⑿天:指自然的天,或為自然界的代稱。
[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