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百年之木,破為犧尊(
1),青黃而文之(
2),其斷在溝中(
3)。比犧尊于溝中之斷(
4),則美惡有間矣(
5),其于失性一也(
6)。跖與曾史,行義有間矣,然其失性均也。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亂目,使目不明;二曰五聲亂耳,使耳不聰;三曰五臭薰鼻(
7),困惾中顙(
8);四曰五味濁口(
9),使口厲爽(
10);五曰趣舍滑心(
11),使性飛揚(
12)。此五者,皆生之害也。而楊墨乃始離跂自以為得(
13),非吾所謂得也。夫得者困,可以為得乎?則鳩鴞之在於籠也(
14),亦可以為得矣。且夫趣舍聲色以柴其內(
15),皮弁鷸冠搢笏紳修以約其外(
16),內支盈于柴柵(
17),外重繳(
18),睆睆然在繳之中而自以為得(
19),則是罪人交臂歷指而虎豹在於囊檻(
20),亦可以為得矣。
【譯文】
百年的大樹,伐倒剖開後雕刻成精美的酒器,再用青、黃二色彩繪出美麗的花紋,而餘下的斷木則棄置在山溝裡。雕刻成精美酒器的一段木料比起棄置在山溝裡的其餘木料,美好的命運和悲慘的遭遇之間就有了差別,不過對於失去了原有的本性來說卻是一樣的。盜跖與曾參、史,行為和道義上存在着差別,然而他們失卻人所固有的真性卻也是一樣的。大凡喪失真性有五種情況:一是五種顏色擾亂視覺,使得眼睛看不明晰;二是五種樂音擾亂聽力,使得耳朵聽不真切;三是五種氣味薰擾嗅覺,困擾壅塞鼻腔並且直達額頂;四是五種滋味穢濁味覺,使得口舌受到嚴重傷害;五是取捨的慾念迷亂心神,使得心性馳競不息、輕浮躁動。這五種情況,都是生命的禍害。可是,楊朱、墨翟竟不停地奮力追求而自以為有所得,不過這卻不是我所說的優遊自得。得到什麼反而為其所困,也可以說是有所得嗎?那麼,斑鳩鴞鳥關於籠中,也可以算是優遊自得了。況且取捨于聲色的慾念像柴草一樣堆滿內心,皮帽羽冠、朝板、寬頻和長裙捆束于外,內心裡充滿柴草柵欄,外表上被繩索捆了一層又一層,卻瞪着大眼在繩索束縛中自以為有所得,那麼罪犯反綁着雙手或者受到擠壓五指的酷刑,以及虎豹被關在圈柵、牢籠中,也可以算是優遊自得了。
天道
第
62講:
天道運而無所積(
1),故萬物成;帝道運而無所積(
2),故天下歸;聖道運而無所積(
3),故海內服。明於天,通於聖,六通四闢于帝王之德者(
4),其自為也(
5),昧然無不靜者矣(
6)。聖人之靜也,非曰靜也善,故靜也;萬物無足以鐃心者(
7),故靜也。水靜則明燭鬚眉(
8),平中準(
9),大匠取法焉(
10)。水靜猶明,而況精神!聖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鑑也(
11);萬物之鏡也。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
12),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13),故帝王聖人休焉。休則虛,虛則實,實則倫矣(
14)。虛則靜,靜則動(
15),動則得矣。靜則無為,無為也則任事者責矣(
16)。無為則俞俞(
17),俞俞者憂患不能處,年壽長矣。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萬物之本也。明此以南鄉(
18),堯之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為臣也。以此處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處下,玄聖素王之道也(
19)。以此退居而閒遊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進為而撫世(
20),則功大名顯而天下一也(
21)。靜而聖,動而王,無為也而尊,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夫明白於天地之德者(
22),此之謂大本大宗(
23),與天和者也;所以均調天下,與人和者也。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