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頁
孔子說:「君子有三種考慮,是不可以不考慮的。小時候不學習,長大了就沒有才能;老了不教人,死後就沒有人懷念;富有時不施捨,貧窮了就沒有人周濟。因此君子小時候考慮到長大以後的事,就會學習;老了考慮到死後的景況,就會從事教育;富有時考慮到貧窮的處境,就會施捨。」
哀公第三十一
[題解]
本篇取第一句中的兩個字作為篇名,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含義。篇中主要記載了孔子與魯哀公的對話,最後也收錄了顏淵與魯定公的對話,從中可瞭解到儒家的思想學說。
第
591講:
31.
1魯哀公問于孔子曰:「吾欲論吾國之士與之治國(
1),敢問何如取之邪?」
孔子對曰:「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為非者,不亦鮮乎?」
哀公曰:「然則夫章甫、絇屨、紳而搢笏者(
2),此賢乎?」
孔子對曰:「不必然。夫端衣、玄裳、絻而乘路者(
3),志不在於食葷(
4);斬衰、菅屨、杖而啜粥者(
5),志不在於酒肉(
6)。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為非者,雖有,不亦鮮乎?」
哀公曰:「善!」
【註釋】
(
1)魯哀公:見
29.
3注(
1)。論:見
11.
12注(
4)。(
2)章甫:見
20.
7注(
5)。絇(q • *渠):鞋頭
上帶孔的用來穿結鞋帶的兩側鞋梁,用鞋帶束縛後可以防止走路時脫落,和今天的運動鞋鞋梁相似。
屨(j • )句):用麻、葛等製成的鞋。紳:見
20.
7注(
5)。古代有身分的人才束紳。搢(j • @n • 晉):插。
笏:見
27.
7注(
3)。(
3)端衣:或稱「端」,見
20.
7注(
5)。玄裳:祭祀時穿的黑色裙狀禮服。絻:見
22.
16注(
7)。路:指大路,見
19.
6注(
18)。(
4)葷:葷菜,見
10.
10注(
5)。志不在於食葷:古代祭
祀者戒食葷味辛辣之菜,就像後世佛家戒食葷辛一樣,所以穿端衣、玄裳,戴冕而乘路這種行祭祀之
禮的人志不在於食葷。(
5)衰:見
19.
10注(
9)。斬衰:古代最重的一種喪服,用粗麻布製成,左右和
下邊不縫邊,裁割而成,所以叫斬衰。兒子和未嫁的女兒為父母,妻妾為丈夫,都服斬衰。菅(ji •
1 n •
尖):見
19.
14注(
11)。杖:見
19.
18注(
3)。啜(chu • ^綽)粥:吃粥。這也是古代的喪禮之一,見
19.
18。(
6)志不在於酒肉:按古代禮制,守喪的人不能喝酒吃肉,所以這麼說。參見
27.
38注(
3)。
【譯文】
魯哀公問孔子說:「我想選擇我國的人才和他們一起治理國家,冒昧地問一下怎樣去選取他們呢?」
孔子回答說:「生在當今的世上,牢記着古代的原則;處在當今的習俗中,穿著古代式樣的服裝;做到這樣而為非作歹的人,不是很少的嗎?」
哀公說:「這樣的話,那麼那些戴着商代式樣的禮帽、穿著縛有鞋帶的鞋子、束着寬大的腰帶並在腰帶上插着朝板的人,他們都賢能嗎?」
孔子回答說:「不一定賢能。那些穿著祭祀禮服、黑色禮袍、戴着禮帽而乘坐祭天大車的人,他們的心思不在於吃葷;披麻帶孝、穿著茅草編成的鞋、撐着孝棍而吃薄粥的人,他們的心思不在於喝酒吃肉。生在當今的世上,牢記着古代的原則;處在當今的習俗中,穿著古代式樣的服裝;做到這樣而為非作歹的人,即使有,不也很少嗎?」
哀公說:「好!」
第
592講:
31.
2孔子曰:「人有五儀(
1):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賢人,有大聖。」
哀公曰:「敢問何如斯可謂庸人矣?」
孔子對曰:「所謂庸人者,口不能道善言,心不知邑邑(
2);不知選賢人善士托其身焉以為己憂;動行不知所務(
3),止立不知所定(
4);日選擇於物,不知所貴;從物如流,不知所歸;五鑿為正(
5),心從而壞。如此,則可謂庸人矣。」
哀公曰:「善!敢問何如斯可謂士矣?」
孔子對曰:「所謂士者,雖不能盡道術,必有率也;雖不能遍美善,必有處也。是故知不務多,務審其所知;言不務多,務審其所謂;行不務多,務審其所由。故知既已知之矣,言既已謂之矣,行既已由之矣,則若性命肌膚之不可易也。故富貴不足以益也,卑賤不足以損也(
6)。如此,則可謂士矣。」
哀公曰:「善!敢問何如斯可謂之君子矣?」
孔子對曰:「所謂君子者,言忠信而心不德,仁義在身而色不伐,思慮明通而辭不爭。故猶然如將可及者(
7),君子也。」
哀公曰:「善!敢問何如斯可謂賢人矣?」
孔子對曰:「所謂賢人者,行中規繩而不傷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傷于身,富有天下而無怨財(
8),佈施天下而不病貧。如此,則可謂賢人矣。」
哀公曰:「善!敢問何如斯可謂大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