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荀子註譯 - 167 / 254
中國哲學類 / 荀子 / 本書目錄
  

荀子註譯

第167頁 / 共254頁。

 大小:

 第167頁

朗讀:

回答說:君主,是治理社會的主宰,是禮儀制度的本源,是忠誠的內情和恭敬的外貌所要侍奉的盡頭,人們互相遵循而極其尊崇他,不也是可以的嗎?《詩》云:「和樂平易的君子,就是人民的父母。」那些君子本來就有是民眾父母的說法。父親能生下自己,但不能喂養自己;母親能喂養自己,又不能教誨自己;君主是既能養育自己,又善於教誨自己的人,為君主服喪三年就完畢了嗎?奶媽,是喂養自己的人,因而為她服喪三個月;撫育自己的庶母,是為自己料理衣着被服的人,因而為她服喪九個月;君主,是各方 面都照顧自己的人,為他服喪三年就完畢了嗎?做到了這一點,國家就能治理好;做不到這一點,國家就會混亂;它是禮儀制度中最重要的禮節啊。做到了這一點,國家就安定;做不到這一點,國家就危險;它是忠誠之情的最高體現啊。這最重要的禮節與最高的情感體現都積聚在君主的喪禮上了,所以用三年時間來侍奉君主的神靈仍然是不夠的,只是無法再將這喪期增加罷了!所以社祭,只祭土地神;稷祭,只祭穀神;郊祭,就把各代帝王和上天合併在一起而祭祀他們。

310講:


  

1921三月之殯(1),何也?

曰:大之也,重之也。所致隆也,所致親也,將舉錯之(2),遷徙之,離宮室而歸丘陵也(3),先王恐其不文也,是以繇其期(4),足之日也。故天子七月,諸侯五月,大夫三月,皆使其須足以容事(5),事足以容成,成足以容文,文足以容備,曲容備物之謂道矣。

【註釋】

(1)殯:見1911注(4)。三月之殯:實際只有七十天,見1911。(2)舉錯:見818注(20)。(3)

丘陵:小土山叫丘,大土山叫陵。此指墳墓。古代帝王諸侯之墓或稱丘,如今蘇州的虎丘(吳王闔閭

之墓);或稱陵,如今紹興的禹陵。(4)繇:通「遙」。(5)須:通「■」,等待,停留,指等待下葬

的時間。容:容納,容許,確保。

【譯文】

三個月的停柩,為什麼呢?

回答說:這是要擴大喪禮的規模,加重喪禮的份量。對自己極尊重的人,極親近的人,將要安排他,遷移他,使他離開宮室而埋葬到陵墓中去,古代的聖王怕這些事情不合乎禮儀,因此延長停柩的日期,使辦喪事的人有足夠的時間。所以天子停柩七個月,諸侯五個月,大夫三個月,這都是為了使逗留時間足夠用來操辦各種事情,這些事情足夠用來保證喪事的成功,這成功足夠用來保證禮儀的實施,這實施足夠用來保證喪葬物品的完備,各個方面都能確保喪葬物品的完備就可以叫做正確的原則了。

311講:

1922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愅詭唈僾而不能無時至焉(1)。故人之歡欣和合之時,則夫忠臣孝子亦愅詭而有所至矣。彼其所至者,甚大動也;案屈然已(2),則其于志意之情者惆然不惆(3),其于禮節者闕然不具。故先王案為之立文,尊尊親親之義至矣。故曰: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忠信愛敬之至矣,禮節文貌之盛矣,苟非聖人,莫之能知也。聖人明知之,士君子安行之,官人以為守,百姓以成俗。其在君子,以為人道也;其在百姓,以為鬼事也。故鐘、鼓、管、磬、琴、瑟、竽、笙,《韶》、《夏》、《護》、《武》、《汋》、《桓》、《箾》、簡、《象》(4),是君子之所以為愅詭其所喜樂之文也。齊衰、苴杖、居廬、食粥、席薪、枕塊,是君子之所以為愅詭其所哀痛之文也。師旅有制,刑法有等,莫不稱罪,是君子之所以為愅詭其所敦惡之文也(5)。卜筮視日(6),齋戒修涂(7),幾筵、饋薦(8),告祝(9),如或饗之(10)。物取而皆祭之(11),如或嘗之。毋利舉爵(12),主人有尊(13),如或觴之(14)。賓出,主人拜送,反,易服,即位而哭,如或去之。哀夫!敬夫!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狀乎無形影,然而成文。


  
【註釋】

(1)愅(g • 6革)詭:雙聲聯綿詞,變異感動的意思。唈僾(y • @a • @邑愛):雙聲聯綿詞,心裡鬱悒 而呼吸不暢的意思。至:到達,引申指表達出來。(2)案:語氣詞。屈(ju • 6決):竭。屈然:空缺的

樣子,指沒有祭祀之禮。(3)惆然:惆悵,傷感。嗛(qi • 8竊):滿足。(4)《韶》、《護》、《武》、

《象》:見815注(16)。《夏》:又稱《大夏》,相傳是夏禹時的舞曲名。《汋》(zhu • ¥酌):是歌

頌周武王能酌取先祖之道以養天下之民的樂章,見《詩經·周頌》。《桓》:祭祀周武王的樂章,見

《詩經·周頌》。《箾》(shu • ^朔):周初製作的歌頌周文王的舞曲名。參見《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