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荀子註譯 - 123 / 254
中國哲學類 / 荀子 / 本書目錄
  

荀子註譯

第123頁 / 共254頁。

 大小:

 第123頁

朗讀:

大凡人們的行動,如果是為了賞賜和表揚才去做的,那麼看見對自己有損害就罷手不幹了。所以賞賜表揚、行刑處罰、權謀詭詐不足以竭盡人們的力量、使人們獻出生命。現在做人民君主的,他們用來對待下面老百姓的,其中沒有禮義忠信,而大抵只是使用賞賜表揚、行刑處罰、權謀詭詐控制臣民來獲得他們的功用罷了。強大的敵寇到來,讓他們去把守危險的城邑,就一定會叛變;讓他們去抵抗敵人進行戰鬥,就一定會敗北;讓他們干費力艱苦繁雜的事,就一定會逃跑;他們渙散地背離了,臣民反過來制裁了他們的君主。所以賞賜表揚、行刑處罰、權謀詭詐作為一種辦法,實是一種受僱傭的人出賣氣力的辦法,它不足以團結廣大民眾、使國家的風俗淳美,所以古代的聖王認為可恥而不遵行它。古代的聖王提高道德聲譽來引導人民,彰明禮制道義來指導他們,儘力做到忠誠守信來愛護他們,根據尊崇賢人、任用能人的原則來安排他們職位,用爵位、服飾、表揚、賞賜去一再激勵他們,根據時節安排他們的勞動、減輕他們的負擔來調劑他們,撫養他們,就像保護初生的嬰兒一樣。政策法令已經確定,風氣習俗已經一致,如果還有人違背習俗而不順從自己的君主,那麼百姓就沒有誰不怨恨厭惡他,就沒有誰不把他當作禍害妖孽,就像要驅除不祥一樣要除掉他,這種情況發生以後,刑罰就從此產生了。這種人便是重刑所施加的對象,恥辱還有哪一種比這個更大的呢?要把它看作為有利的事嗎?但是重刑加到了他身上啊。本身如果不是發瘋、糊塗、愚蠢、淺陋的人,誰能看到了這種處罰而不改過自新呢?這樣做了以後,百姓就明明白白地都知道要遵從君主的法令、依順君主的意志而愛戴君主。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人能被善道所感化、修養身心、端正品行、不斷奉行禮義、崇尚道德,百姓就沒有誰不器重尊敬他,就沒有誰不親近讚譽他,這種情況發生以後,獎賞就從此產生了。這種人便是高官厚祿的授予對象,光榮還有哪一種比這個更大的呢?要把它看作為有害的事嗎?可是用高官厚祿來扶養他們的啊。凡是人,哪一個不願意這樣呢?明明白白地把高貴的官爵和優厚的獎賞擺在他們的前面,把彰明罪行的刑罰與最大的恥辱放在他們的後面,即使要他們不變好,可能麼?所以民眾歸順投奔君主就像流水奔向大海一樣,君主所在的地方就得到全面的治理,君主採取措施的地方人們都受到教育感化而順服:殘暴、凶狠、膽大、強壯的一類人都會被他感化而變得忠厚老實,偏頗、邪僻、搞歪門邪道、偏私的一類人都會被他感化而變得大公無私,驕傲自大、尖刻傷人、競搶不讓、糾纏不休的一類人都會被他感化而變得和氣溫順,這叫做深廣的教化、極大的一致。《詩》云:「王道真大滿四海,徐國已經來朝拜。」說的就是這種情形啊。

254講:


  

1512凡兼人者有三術: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

彼貴我名聲,美我德行,欲為我民,故闢門除涂以迎吾入。因其民,襲其處,而百姓皆安,立法施令莫不順比。是故得地而權彌重,兼人而兵俞強(1)。是以德兼人者也。

非貴我名聲也,非美我德行也,彼畏我威,劫我勢,故民雖有離心,不敢有畔慮。若是,則戎甲俞眾,奉養必費。是故得地而權彌輕,兼人而兵俞弱。是以力兼人者也。

非貴我名聲也,非美我德行也,用貧求富(2),用饑求飽,虛腹張口來歸我食(3)。若是,則必發夫掌窌之粟以食之(4),委之財貨以富之,立良有司以 接之,已期三年(5),然後民可信也。是故得地而權彌輕,兼人而國俞貧。是以富兼人者也。

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貧。古今一也。

【註釋】

(1)俞:通「愈」。(2)用:因為。(3)食(S • @飼):通「飼」,養。(4)掌:當作「稟」,「稟」

同「廩」(l • !n • 凜)米倉。窌(ji • 4o • 叫):地窖。(5)期:通「綦」,極。


  

【譯文】

大凡兼併別國的君主有三種方法:有依靠德行去兼併別國的,有依靠強力去兼併別國的,有依賴財富去兼併別國的。

那個國家的人民景仰我的名聲,讚賞我的德行,想做我的下民,所以打開國門清除道路來迎接我進城。我依靠這國家的民眾,沿用它的住處,而百姓都安寧,對我制訂的法律與頒佈的命令沒有人不順從。所以得到了土地而權勢更大,兼併了別國而兵力越來越強。這是依靠德行去兼併別國的君主。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