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荀子註譯 - 116 / 254
中國哲學類 / 荀子 / 本書目錄
  

荀子註譯

第116頁 / 共254頁。

 大小:

 第116頁

朗讀:

(30)墮(hu • 9灰):同「隳」,毀壞。(31)揖:《集解》作「挹」,據宋浙本改。拱揖:參見1021 注(14)。(32)獨夫:孤獨的一個人,多指眾叛親離的暴君。(33)《泰誓》:《尚書》的篇名。引文見

偽古文《尚書·泰誓下》,但「紂」作「受」。(34)治:通「殆」,使危亡,打敗。(35)田單:戰國


  

時齊人。燕攻齊,下七十餘城,僅莒(今山東莒縣)、即墨(今山東平度縣東南)二城未下。即墨守

將戰死,城中人推田單為將軍。田單用反間計,使燕撤換其名將樂毅;接着又欺騙燕軍,用火牛陣大

破燕軍,收復齊七十餘城,因功封為安平君。(36)莊0(qi • 1 o • 敲):楚莊王的苗裔,楚威王時(公

元前340年~前329年在位)的大將,在楚懷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01年)起兵造反,割據今雲南貴

州一帶。參見159。(37)衛鞅:即商鞅,姓公孫,名鞅,戰國時衛國國君的後裔,故又稱衛鞅。他曾

在秦國實行變法,並被任為大良造(相當於相國兼將軍)。在攻打魏國的戰爭中屢建戰功,被封在商,

號商君。他在作戰中,不惜使用了欺騙舊友的手段。(38)繆(mi • 4o • 妙)蟣:人名。有人認為即燕國大

將樂毅,「繆」與「樂」、「蟣」與「毅」,古代疊韻相通。(39)若:《集解》作「君」,據世德堂

本改。(40)契:通「挈」。掎契:見108注(1)。司:通「伺」。(41)見114注(8)。

【譯文】


  
趙孝成王、臨武君說:「說得好。請問稱王天下者的軍隊採用什麼辦法、採取什麼行動才行?」

荀卿說:

“一切都在於大王,將帥是次要的事。請讓我就說說帝王諸侯強盛、衰弱、存在、滅亡的效驗和安定、危險的形勢。君主賢能的,他的國家就安定;君主無能的,他的國家就混亂;君主崇尚禮法、看重道義的,他的國家就安定;君主怠慢禮法、卑視道義的,他的國家就混亂。安定的國家強盛,混亂的國家衰弱:這是強盛與衰弱的根本原因。君主值得仰賴,那麼臣民就能為他所用;君主不值得仰賴,那麼臣民就不能為他所用。臣民能被他使用的就強盛,臣民不能被他使用的就衰弱:這是強盛與衰弱的常規。推崇禮法、考核戰功,是上等的辦法;看重利祿、推崇氣節,是次一等的辦法;崇尚戰功、卑視氣節,是下等的辦法:這些是導致強盛與衰弱的一般情況。君主喜歡賢士的就強盛,不喜歡賢士的就衰弱;君主愛護人民的就強盛,不愛護人民的就衰弱;政策法令有信用的就強盛,政策法令沒有信用的就衰弱;民眾齊心合力的就強盛,民眾不齊心的就衰弱;獎賞慎重給人的就強盛,獎賞輕易給人的就衰弱;刑罰威嚴的就強盛,刑罰輕慢的就衰弱;器械、用具、兵器、盔甲精善堅固便于使用的就強盛,器械、用具、兵器、盔甲粗劣而不便于使用的就衰弱;謹慎用兵的就強盛,輕率用兵的就衰弱;指揮權出自一個人的就強盛,指揮權出自兩個人的就衰弱:這些是強盛與衰弱的常規。

“齊國人注重『技擊』。對待那些『技擊』,取得一個敵人首級的,就賜給他八兩黃金來贖買,沒有戰勝後所應頒發的獎賞。這種辦法,如果戰役小、敵人弱,那還勉強可以使用;如果戰役大、敵人強,那麼士兵就會渙散而逃離,像那亂飛的鳥一樣,倒下覆滅也就沒有多久了。這是使國家滅亡的軍隊,沒有比這更弱的軍隊了,這和那僱取傭工去讓他們作戰也就差不多了。

“魏國的『武卒』,根據一定的標準來錄取他們。那標準是:讓他們穿上三種依次相連的鎧甲,拿着拉力為十二石的弩弓,背着裝有五十支箭的箭袋,把戈放在那上面,戴着頭盔,佩帶寶劍,帶上三天的糧食,半天要奔走一百里。考試合格就免除他家的徭役,使他的田地住宅都處于便利的地方。這些待遇,即使幾年以後他體力衰弱了也不可以剝奪,重新選取了武士也不取消對他們的周濟。所以國土雖然廣大,但它的稅收必定很少,這是使國家陷于危困的軍隊啊。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