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荀子註譯 - 110 / 254
中國哲學類 / 荀子 / 本書目錄
  

荀子註譯

第110頁 / 共254頁。

 大小:

 第110頁

朗讀:

墜):表記。旒(li • *流):掛在旗幟邊緣上的裝飾品。綴旒:表率的意思。此喻指商湯、周武王成為

表率。


  

【譯文】

使忠誠不至壅塞而達到通暢,改變危險的局面而達到安定,禍亂必伴隨迎合君意、隨聲附和而來,這三種情況不是英明的君主是不能明白的。向君 主諫諍,然後才能行善;違背君主,然後才能立功;豁出生命而沒有私心,極其忠誠而公正:這叫做使忠誠暢通無阻而達到順從,信陵君類似於這種人了。奪取君權,然後才能實行道義;殺掉君主,然後才能實現仁德;君臣交換位子,然後才能做到有操守;功業與天地並列,恩澤施加到廣大民眾:這叫做改變危險的局面而達到安定,商湯、周武王就是這樣的人。君主錯了卻還和他齊心,只是無原則地附和君主,不顧是非,不講曲直,苟且地迎合君主以求得容身,迷惑昏亂而狂妄無知地追求生活享受:這叫做禍亂必伴隨迎合君意隨聲附和而來,飛廉、惡來就是這種人。古書上說:「有了參差才有整齊,有了委曲才有順從,有了不同才有一致。」《詩》云:「接受小法與大法,成為各國的表率。」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啊。

致士第十四

[題解]

本篇主要論述了招引賢士的方法,如「刑政平」、「禮義備」、「明其德」等等。篇中同時也強調了賢士對於國家治亂的重要作用。

232講:

141衡聽、顯幽、重明、退奸、進良之術(1):朋黨比周之譽,君子不聽;殘賊加累之譖(2),君子不用;隱忌雍蔽之人(3),君子不近;貨財禽犢之請(4),君子不許。凡流言、流說、流事、流謀、流譽、流愬不官而衡至者(5),君子慎之,聞聽而明譽之(6),定其當而當(7),然後士其刑賞而還與之(8)。如是,則奸言、奸說、奸事、奸謀、奸譽、奸愬莫之試也,忠言、忠說、忠事、忠謀、忠譽,忠愬莫不明通方起以尚盡矣(9)。夫是之謂衡聽、顯幽、重明、退奸、進良之術。

【註釋】

(1)衡:通「橫」,遍,到處。幽:隱晦,指隱居的賢士。重(ch • 6ng • 蟲):再。明:顯著,指

已顯揚的賢士。奸:指下文的「奸言、奸說、奸事、奸謀、奸譽、奸塑」。良:指下文的“忠言、忠

說、忠事、忠謀、忠譽、忠塑”。(2)賊:陷害好人(見23)。累(l • 8i • 類):禍害。譖(z • 8n • 怎去

聲):誣陷。(3)隱:通「意」。意忌:猜忌。雍:通「壅」,堵塞。蔽:遮蓋。(4)禽:家禽。犢:

小牛。禽犢:泛指送人的禮物。(5)流:指沒有根據。愬(s • )訴):通「訴」,訴說。官:官方,指正

當的途徑。用作「至」的狀語。衡:通「橫」,指不正當的途徑,等於現在所說的「小道」(消息)。

(6)譽:通「舉」,列舉。(7)而:當為「不」字之誤。(8)士:當為「出」字之誤。還(xu • 2n • 旋):

通「旋」,立即。與:給予。(9)方:並。尚:通「上」,作狀語,向上的意思。盡:竭盡。


  

【譯文】

廣泛地聽取意見、使隱居的賢士顯揚、使顯揚的賢士進一步顯揚、使奸邪退卻、使忠良進用的方法:宗派集團互相勾結的吹捧,君子不聽從;殘害賢良、橫加罪名的誣陷,君子不採用;猜忌、埋沒賢才的人,君子不接近;用錢財禮物進行賄賂的請求,君子不答應。凡是沒有根據的流言、沒有根據的學說、沒有根據的事情、沒有根據的計謀、沒有根據的讚譽,沒有根據的訴說等等不是通過正當途徑而是從四處傳來的東西,君子對它們持慎重態度,聽到了就把它們公開地列舉出來,確定它們是恰當的還是不恰當的,然後對它們作出懲罰或是獎賞的決定並立即付諸實施。像這樣,那麼奸詐的言論、奸詐的學說、奸詐的事情、奸詐的計謀、奸詐的讚譽、奸詐的訴說就沒有敢來試探的了,忠誠的言論、忠誠的學說、忠誠的事情、忠誠的計謀、忠誠的讚譽、忠誠的訴說就都公開表達、通行無阻、並起而進獻於君主了。以上這些就是廣泛地聽取意見、使隱居的賢士顯揚、使顯揚的賢士進一步顯揚、使奸邪退卻、使忠良進用的方法。

233講:

142川淵深而魚鱉歸之,山林茂而禽獸歸之,刑政平而百姓歸之,禮義備而君子歸之。故禮及身而行修,義及國而政明;能以禮挾而貴名白(1),天下願,令行禁止,王者之事畢矣。《詩》曰(2):「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此之謂也。川淵者,龍魚之居也;山林者,鳥獸之居也;國家者,士民之居也。川淵枯則龍魚去之,山林險則鳥獸去之,國家失政則士民去之。

【註釋】

(1)挾:通「浹」,周遍。(2)引詩見《詩·大雅·民勞》。

【譯文】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