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有頭等的忠臣,有次一等的忠臣,有下等的忠臣,有國家的奸賊。用正確的原則熏陶君主而感化他,是頭等的忠誠;用道德來調養君主而輔助他,是次一等的忠誠;用正確的去勸阻君主的錯誤卻觸怒了他,是下等的忠誠;不顧君主的榮辱,不顧國家的得失,只是苟且迎合君主、無原則地求取容身,以此來保住自己的俸祿、去豢養結交黨羽罷了,這是國家的奸賊。像周公對於周成王,可以說是頭等的忠誠了;像管仲對於齊桓公,可以說是次一等的忠誠了;像伍子胥對於夫差,可以說是下等的忠誠了;像曹觸龍對於商紂王,可以說是國家的奸賊了。
第
228講:
13.
8仁者必敬人。凡人非賢,則案不肖也。人賢而不敬,則是禽獸也;人不肖而不敬,則是狎虎也。禽獸則亂,狎虎則危,災及其身矣。《詩》曰(
1):「不敢暴虎(
2),不敢馮河(
3)。人知其一,莫知其它。戰戰兢兢(
4),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此之謂也。故仁者必敬人。
【註釋】
(
1)引詩見《詩·小雅·小旻》。(
2)暴:空手搏擊。(
3)馮(p •
0ng • 憑):同「憑」,徒步涉水。
(
4)戰戰:通「顫顫」,恐懼發抖的樣子。兢兢:小心謹慎的樣子。
【譯文】
仁德之人必定尊敬別人。一般說來,一個人不賢能,那就是沒有德才的人。別人賢能卻不去尊敬他,那就是禽獸了;別人沒有德才而不去尊敬他,那就是在戲弄老虎。人如禽獸就會胡亂妄為,戲弄老虎就會十分危險,災難就會落到他身上了。《詩》云:「不敢空手打老虎,不敢光腳把河渡。人們只知這一點,不知其他有害處。要害怕啊要小心,要像面臨那深淵,要像腳踩那薄冰。」說的就是這個。所以講究仁德的人必定尊敬別人。
第
229講:
13.
9敬人有道:賢者則貴而敬之,不肖者則畏而敬之;賢者則親而敬之,不肖者則疏而敬之。其敬一也,其情二也。若夫忠信端慤而不害傷,則無接而不然,是仁人之質也。忠信以為質,端慤以為統,禮義以為文(
1),倫類以為理(
2),喘而言,臑而動(
3),而一可以為法則。《詩》曰(
4):「不僭不賊(
5),鮮不為則。」此之謂也。
【註釋】
(
1)文:法度,規範。(
2)類:見
1.
14注(
1)。(
3)臑:通「蠕」,參見
1.
9注(
4)。(
4)引詩見《詩·大
雅·抑》。(
5)僭(ji •
4n • 見):過分,過失。
【譯文】
尊敬別人有一定的原則:對賢能的人就景仰地尊敬他,對沒有德才的人就畏懼地尊敬他;對賢能的人就親切地尊敬他,對沒有德才的人就疏遠地尊敬他。尊敬是一樣的,實際內容是兩樣的。至于那忠誠守信正直老實而不傷害人,那是對待所有的人都這樣的,這是仁德之人的本質。以忠誠守信為本體,以正直老實為綱紀,以禮義為規範,以倫理法律為原則,稍微說一句話,稍微動一動,都可以成為別人效法的榜樣。《詩》云:「不犯錯誤不害人,很少不成為準則。」說的就是這種人。
第
230講:
13.
10恭敬,禮也;調和,樂也;謹慎,利也;鬥怒,害也。故君子安禮、樂、利(
1),謹慎而無鬥怒,是以百舉不過也。小人反是。
【註釋】
(
1)安:樂,喜愛。一說「樂利」當作「樂樂」,與「安禮」相對。
【譯文】
恭恭敬敬,就是禮節;協調和諧,就是音樂;謹慎小心,就是利益;鬥毆發怒,就是禍害。君子喜愛禮節、音樂、利益,謹慎小心而不鬥毆發怒,因此各種行動都不會失誤。小人就與此相反。
第
231講:
13.
11通忠之順(
1),權險之平(
2),禍亂之從聲,三者非明主莫之能知也。爭,然後善;戾,然後功;出死無私,致忠而公:夫是之謂通忠之順,信陵君似之矣。奪,然後義;殺,然後仁;上下易位,然後貞;功參天地,澤被生民:夫是之謂權險之平,湯、武是也。過而同情(
3),和而無經,不恤是非,不論曲直,偷合苟容,迷亂狂生(
4):夫是之謂禍亂之從聲,飛廉、惡來是也(
5)。傳曰:「斬而齊(
6),枉而順,不同而壹。」《詩》曰(
7):「受小球大球(
8),為下國綴旒(
9)。」此之謂也。
【註釋】
(
1)之:到。(
2)權:變。(
3)同:《集解》作「通」,據世德堂本改。同情:一心。(
4)狂生:
參見
12.
5。(
5)飛廉、惡來:見
8.
15注(
9)。(
6)此下三句可參見
4.
15注,但喻意不同。這裡引用這
幾句話,是喻指忠臣的行動開始似乎違反常規,但結果是合乎道義的。(
7)引詩見《詩·商頌·長髮》。
(
8)球:通「捄」,法度。小球大球:小事之法度與大事之法度。(
9)下國:見
4.
15注(
8)。綴(zh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