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知錄 - 212 / 271
中國哲學類 / 顧炎武 / 本書目錄
  

日知錄

第212頁 / 共271頁。

 大小:

 第212頁

朗讀:

○宋齊梁三書南史一事互異《南齊書》:「李安民為吳興太守。吳興有項羽神護郡聽事,太守不得上,太守到郡,必須祀以軛下牛。安民奉佛法,不與神牛,著屐上聽事,又于聽上八關齋。俄而牛死,葬廟側,今呼為李公牛塚。安民卒官,世以神為崇。」按《宋書‧孔季恭傳》:「為吳興太守。先是,吳興頻喪太守,雲項羽神為卞山王,居郡聽事,二千石至,常避之。季恭居聽事,竟無害也。」《梁書‧蕭深傳》:「遷吳興太守。郡有項羽廟,土民名為憤王,甚有靈驗,遂於郡聽事安施床幕為神座,公私請禱,前後二千石皆于廳拜詞而避居他室。琛至,徙神還廟,處之不疑。」又禁殺牛解祀,以脯代肉。此似一事,而作史者一以為遭祟,一以為厭邪,立論不同如此。又《南齊書‧蕭惠基傳》:「惠基弟惠休,自吳興太守徵為右什射。吳興郡項羽神,舊酷烈。世人云:惠休事神謹,故得美遷。」《南史‧蕭猷傳》:「為吳興郡守,與楚王廟神交飲至一斛,每酹祀,盡歡極醉,神影亦有酒色,所禱必從。後為益州刺史,值齊苟兒反,攻城,兵糧俱盡,乃遙禱請救。有田老逢數百騎如風,言吳興楚王來救臨汝侯。是日猷大破苟兒。」則又以為獲佑,益不可信矣。又《南史‧蕭惠明傳》:「泰始初,為吳興太守。郡界有卞山,下有項羽廟,相承雲羽多居郡聽事,前往太守不敢上。惠明謂綱紀曰:『孔季恭嘗為此郡,未聞有災。』遂盛設筵榻接賓。數日,見一人長丈餘,張弓挾矢向惠明,既而不見,因發背,旬日而卒。」此又與李安民相類,而小變其說。

○舊唐書《舊唐書》雖頗涉繁蕪,然事蹟明白,首尾該贍,亦自可觀。其中《唐臨傳》:「今上字」再見,《徐有功、澤王上金傳》:「今上」字各一見,皆謂玄宗,蓋沿故帙而未正者也。《懿宗紀》:「咸通十三年十二月,李國昌小男克用殺雲中防禦使段文楚,據云州,自稱防禦留後」,則既直書其叛亂之罪;而《哀帝紀》末雲「中興之初」,《王處直傳》稱「莊宗」,《王、鄭從讜,劉鄴、張睿傳》各有「中興」之語,自相矛盾。按此書纂于劉煦,後唐末帝清泰中為丞相,監修國史,至晉少帝開運二年,其書始成。朝代遷流,簡牘浩富,不暇遍詳而並存之,後之讀者可以觀世變矣。


  

楊朝晟一人作兩傳,一見七十二卷,一見九十四卷。

○新唐書《舊唐書‧高宗紀》:「乾封元年春正月戊辰朔,上祀昊天上帝于泰山,以高祖、大宗配饗。己巳,升山行封禪之禮。庚午,禪于社首。」是以朔日祭天于山下,明日登封,又明日禪社首,次序甚明。《新書》改云:「正月戊辰封于泰山,庚午禪于社首。」是以祭天、封山二事併為一事,而系于戊辰之日,文雖簡而事不核矣。

《天後紀》:光宅元年四月癸酉,遷廬陵王于房州。丁丑,又遷于均州,垂拱元年三月丙辰,遷廬陵王于房州。《中宗紀》:嗣聖元年正月,廢居于均州,又遷于房州。按《舊書》:嗣聖元年二月戊午,廢皇帝為廬陵王,幽于別所。四月丁丑,遷廬陵王于均州。垂拱元年三月,遷廬陵王于房州,《中宗紀》亦同,而以四月為五月,然無先遷房州一節。疑《舊史》得之歐公,蓋博採而誤。《代宗紀》上書「四月丁卯,幽皇後于別殿」;下書「六月辛亥,追廢皇後張氏」。曰「追廢」,則張後之見殺明矣。而不書其死,亦為漏略。

《文宗紀》:「太和九年十一月任戌,李訓及河東節度使王、寧節度使郭行余、御史中丞李孝本、京兆少尹羅立言,謀誅中官,不克,訓奔于鳳翔。」下云:「左神策軍中尉仇士良殺王涯、賈飠束、舒元輿、李孝本、羅立言、王、郭行余。」而獨于李訓不言其死,況訓乃走人終南山,未至鳳翔,亦為未當。《藝文志》:「蕭方《三十國春秋》三十捲。」當作「蕭方等」,乃梁元帝世子,名方等。

《新唐書》志,歐陽永叔所作,頗有裁斷,文亦明達。而列傳出宋子京之手,則簡而不明。二手高下,迥為不侔矣。如《太宗長孫後傳》:「安業之罪,萬死無赦,然不慈于妾,天下知之。」改曰:「安業罪死無赦,然向遇妾不以慈,戶知之。」意雖不異,而「戶知之」三字殊不成文。又如《德宗王後傳》:詔曰:「祭筵不可用假花果,欲祭者從之。」改曰:「有詔祭物無用寓,欲祭聽之。」不過省《舊書》四字,然非注不可解也。


  
史家之文,例無重出。若不得已而重出,則當斟酌彼此,有詳有略,斯謂之簡。如崔沔駁太常議加宗廟籩豆,其文兩載于本傳及《韋稻傳》,多至二三百言。又如來濟與高智周、郝處俊、孫處約四人言志,及濟領吏部,遂以處約為通事舍人,兩見于本傳及《高智周傳》;而石仲覽一人,一以為宣城,一以為江都。此而忽之,則亦不得謂之能簡矣。

《楊場傳》言:「有司帖試明經,不質大義,乃取年頭月日、孤經絶句。」帖試之法,用紙貼其上下文,止留中間一二句,困人以難記。年頭如元年、二年之類,月日如十有二月乙卯之類。如此則習《春秋》者益少矣,故請帖平文。今改曰「年頭日尾」,屬對雖工,而義不通矣。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