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知錄 - 200 / 271
中國哲學類 / 顧炎武 / 本書目錄
  

日知錄

第200頁 / 共271頁。

 大小:

 第200頁

朗讀:

明制:郡王府自鎮國將軍而下,稱呼止曰官人。

○對人稱臣漢初,人對人多稱臣,乃戰國之餘習。《史記‧高祖紀》:「呂公曰:『臣少好相人。』」張晏曰:「古人相與言,多自稱臣,猶今人相與言自稱仆也。」至天下已定,則稍有差等,而臣之稱惟施之諸侯王,故韓信過樊將軍噲,噲趨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至文、景以後,則此風漸衰。而賈誼《新書》有尊天子,避嫌疑,不敢稱臣之說。《王子侯表》有利侯釘,坐遺淮南王書稱臣棄市。《功臣侯表》安平侯鄂但,坐與淮南王女陵通,遺淮南王書稱「臣儘力」,棄市。平棘侯薛穰,坐受淮南王賂,稱臣,在赦前,免。皆在元狩元年。而《嚴助傳》天于令助諭意淮南王,一則曰「臣助」,再則曰「臣助」,史因而書之,未嘗以為罪,則知釘等三人所坐者交通之罪。而自此以往,廷臣之於諸侯王遂不復有稱臣者爾。時有自稱民者,《世說》:「陸太尉對王丞相曰:『公長民短。』」然王官之於國君,屬吏之於府主,其稱臣如故。《宋書人孝武孝建元年十月己未,大司馬江夏王義恭等奏:「郡縣內史及封內官長於其封君,既非在三罷官,則不復追敬,不合稱臣。」詔可。齊、梁以往,王官仍復稱臣,而屬吏則不復稱矣。


  

諸侯王有自稱臣者,齊哀王遺諸侯王書曰:「惠帝使留侯張良立臣為齊王」是也。天子有自稱臣者,高祖奉玉卮起為太上皇壽曰:「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景帝對竇太後言:「始南皮章武侯,先帝不侯,及臣即位乃侯之」是也。

○先卿稱其臣為卿,則亦可稱其臣之父為先卿。《宋史‧理宗紀》:「工部侍郎朱在進對奏人主學問之要,上曰:『先卿《中庸》序,言之甚詳,朕讀之不釋手,恨不與同時。』」此如《商書》之言「先正保衡」,蓋尊禮之辭也。

○先妾人臣對君稱父為先臣,則亦可稱母為先妾。《左傳》晏嬰辭齊景公曰:「君之先臣容焉。」《戰國策》匡章對齊威王曰:「臣非不能更葬先妾也。」陳沈炯表言:「臣母妾劉年八十有一,臣叔母妾丘七十有五。」

○稱臣下為父母父母二字乃高年之稱。漢文帝問馮唐曰:「父老,何自為郎?」是稱其臣為父也。趙王謂趙括母曰:「母置之,吾已決矣。」是稱其臣之母為母也。

○人臣稱人君人臣有稱人君者。《漢書》高帝詔曰:「爵或人君,上所尊禮。」師古曰:「爵高有國邑者,則自君其人,故雲或人君也。」

郡縣初立,亦有君臣之分,故尉繚說秦王曰:「以秦之強諸侯,譬如郡縣之君臣。」《水經注》引黃義仲《十三州記》曰:「郡之言君也。改公侯之封而言君者,至尊也。今『郡』字『君』在其左,『邑』在其右,君為元首,邑以載民,故取名于君謂之郡。」

○上下通稱《漢書‧霍光傳》:「數鳴殿前樹上。」師古曰:「古者室屋高大,則通呼為殿耳,非止太子宮中。」《黃霸傳》:「丞相請與中二千石、博士雜問郡國上計長吏、守丞,為民興利除害者,為一輩,先上殿,」師古曰:「殿,丞相所坐屋也。」《董賢傳》:「為賢起大第北閾下,重殿洞開。」《後漢書‧蔡茂傳》:「夢坐大殿。」《三國志‧張遼傳》:「為起第舍,又特為遼母作殿。」左思《魏都賦》:「都護之堂,殿居綺窗。」是人臣亦得稱殿也。《鮑宣傳》:「為豫州牧,行部乘傳,去法駕,駕一馬。」是人臣亦得稱法駕也。《舊唐書‧吳元濟傳》:「詔以裴度為彰義軍節度使,兼申光蔡四面行營招撫使,以鄙城為行在,蔡州為節度所。」是人臣亦得稱行在也。


  
漢人有以郡守之尊稱為本朝者。《司隷從事郭究碑》云:「本朝察孝,貢器帝庭」;《豫州從事尹宙碑》云:「綱紀本朝」是也。亦謂之郡朝。《後漢書‧劉寵傳》:「山谷鄙生,未嘗識郡朝」是也。亦謂之府朝,《晉書‧劉琨傳》:「造府朝,建市獄」是也。亦有以縣令而稱朝。晉潘岳為長安令,其作《西徵賦》曰:「勵疲鈍以臨朝」是也。

漢《丹陽太守郭碑》有曰:「君之弟故大尉薨,歸葬舊陵。」歐陽永叔以人臣為疑,蓋徒見唐盧集駁武承訓造陵之奏,以為陵之稱謂施于尊極,不屬王公己下。此自南北朝已後然爾,按《水經注》言:「秦名天子塚曰山,漢曰陵。」又引《風俗通》言:「王公墳壟稱陵。」書中有子夏陵、老子陵及諸王公妃之陵甚多。《後漢書‧明、章二帝紀》言祠東海恭王陵、定陶大後恭王陵、東平憲王陵、沛獻王陵。《西京雜記》:董仲舒之墓稱下馬陵。曹公《祭橋玄文》:「北望貴土,乃心陵墓。」《三國志》注陳思王上書言:「陛下既爵臣百寮之右,居藩國之任,屋名為宮,家名為陵。」則人臣而稱陵,古多有之,不以為異也。呂東萊《大事記》:「墓之稱陵,占無貴賤之別。」《國語》管仲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為之終。」是凡民之墓亦得稱陵。

人臣稱鹵簿,《石林燕語》曰;「鹵簿之名,始見于蔡邕《獨斷》。唐人謂鹵,櫓也,甲盾之別名。凡兵衛以甲盾居外,為前導、捍蔽其先後,皆著之簿籍,故曰鹵簿。」因舉南朝御史中丞、建康令皆有鹵簿,為君臣通稱。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