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知錄 - 188 / 271
中國哲學類 / 顧炎武 / 本書目錄
  

日知錄

第188頁 / 共271頁。

 大小:

 第188頁

朗讀:

○子孫稱祖父字子孫得稱祖父之字。子稱父字,屈原之言「朕皇考日伯庸」是也。孫稱祖字,子思之言「仲尼祖述堯舜」是也。《儀禮》筮宅之辭曰:「哀子某為其父某甫筮宅。」又曰:「哀子某來日某卜葬其父某甫。」字父也。虞祭之祝曰:「適爾皇祖某甫。」卒哭之祝曰:「哀子某來日某齊爾于爾皇祖某甫。」字祖也。祭之祝曰:「適爾皇祖某甫以齊爾孫某甫。」兩字之也。

字為臣子所得而稱,故周公追王其祖曰「王季」,王而兼字。


  

○已祧不諱《冊府元龜》:「唐憲宗元和元年,禮儀使奏言:『謹按《禮記》曰:既卒哭,宰夫執木鐸以命于宮曰:舍故而諱新。此謂已遷之廟,則不諱也。今順宗神主升禮畢,高宗、中宗神主上遷,請依禮不諱。』制可。」

文宗開成中,刻石經,凡高祖、太宗及肅、代、德、順、憲、穆、敬七宗諱,並缺點畫;高、中、睿、玄四宗,已祧則不缺;文宗見為天子,依古卒哭乃諱,故禦名亦不缺。

韓退之《辯諱》本為二名嫌名立論,而其中治天下之「治」卻犯正諱。蓋元和之元,高宗已祧,故其潮州上表,曰「朝廷治平日久」,曰「政治少懈」,曰「巍巍治功」,曰「君臣相戒,以致至治」。舉張行素曰「文學治行眾所推」,《平淮西碑》曰:「大開明堂,坐以治之。」《韓弘神道碑銘》曰:「無有外事,朝廷之治,」惟《諱辯》篇中似不當用。《楊氏曰》韓公是說漢人不諱「治」字耳,豈謂唐諱乎?

漢時祧廟之制不傳,竊意亦當如此,故孝惠諱「盈」,而《說苑‧敬慎篇》引《易》:「天道虧盈而益謙」四句,「盈」字皆作「滿」,在七世之內故也。班固《漢書‧律歷志》:「盈元」、「盈統」、「不盈」之類,一卷之中字凡四十餘見。何休注《公羊傳》曰:「言于齊者,『盈』諱文。」已祧故也。若李陵詩:「獨有盈觴酒,與子結綢纓。」枚乘《柳賦》:「盈玉縹之清酒。」又詩:「盈盈一水間。」二人皆在武、昭之世,而不避諱,又可知其為後人之擬作而不出於西京矣。

後唐明宗天成四年,中書門下奏:「少帝冊文內有『基』字,是玄宗廟諱,尋常詔敕皆不迴避,少帝是繼世之孫,冊文內不欲斥列聖之諱,今改為『宗』字。」《宋史》:「紹興三十二年正月,禮部太常寺言:『欽宗禱廟,翼祖當遷,以後翼祖皇帝諱依禮不諱。』詔恭依。」

謝肇氵制曰:“宋真宗名恆,而朱子于書中『恆』字獨不諱,蓋當十宗之世,真宗已祧。

崇幀三年,禮部奉旨,頒行天下,避太祖、成祖廟諱及孝、武、世、穆、神、光、嘉七宗廟諱,正依唐人之式。惟今上禦名亦須迴避,蓋唐、宋亦皆如此。然止避下一字,而上一字天子與親王所同,則不諱。

○皇太子名不諱《冊府元龜》:「唐王紹為兵部尚書,紹名初,與憲宗同。憲宗時為廣陵王,順宗即位,將冊為皇太子,紹上言請改名。議者或非之曰:『皇太子亦人臣也,東宮之臣當請改爾,奈何非其屬而遽請改名,豈為以禮事上邪?』左司員外郎李藩曰:『歷代故事,皆自不識大體之臣而失之,因不可復;正無足怪也。』」《三國志》注言魏文帝為五宮中郎將,賓客如雲,哪原獨不往,太祖微使人間之,原答曰:「吾聞國危不事塚宰,君老不奉世子。」萬曆中年,往往有惜國本之名而以為題目者,得無有愧其言。

唐中宗自房州還,復立為皇太子,左庶子王方慶上言:「太子皇儲,其名尊重,不敢指斥,晉尚書仆射山濤啟事,稱『皇太子』而不言名。朝官猶尚如此,宮臣諱則不疑。今東宮殿及門名皆有觸犯,臨事論啟,迴避甚難。孝敬皇帝為太子時,改『宏教門』為『崇教門』;沛王為皇太子,改『崇賢館』為『崇文館』,皆避名諱以遵典禮。伏望依例改換。」制從之。史臣謂方慶欲尊太子,以示中興之漸,然則方慶之言蓋有為言之也。

有明之制,太子、親王名俱今迴避,蓋失之不考古也,崇禎二年,兵部主客司主事賀良以避皇太子名,改名世壽。而光宗為太子,河南府及商州屬縣並未嘗改。


  

《實錄》言:「洪武十四年十月辛酉,給事中鄭相同,請依古制,凡啟事皇太子,惟東宮官屬稱臣,朝臣則否,以見尊無二上之義。詔下群臣議。翰林院編修吳沈言:『太子所以繼聖體而承天位者也,尊敬之體宜同。』從之。」歷代不稱臣之制自斯而變。

親王之名尤不必諱,而亦諱之。正統十二年,山西鄉試《詩經》題內「維周之幀」,「幀」字犯楚昭王諱,考試及同考官俱罰俸一月。

○二名不偏諱二名不偏諱。宋武公名司空,改「司空」為「司城」,是其證也。

杜氏《通典》:「大唐武德九年六月,太宗居春官,總萬機,下令曰:『依禮,二名不偏諱。其官號人名及公私文籍,有‘世』及『民』兩字不連讀者,並不須諱避。」《唐書‧高宗紀》:「貞觀二十三年七月丙午,改治書侍御史為御史中丞,諸州治中為司馬,別駕為長史,治禮郎為奉禮郎,以避上名。上以貞觀初不諱先帝二字,有司奏曰:『先帝二名,禮不偏諱,上既單名,臣子不合指斥。』上乃從之。」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