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菊花與劍 - 119 / 197
文化類 / 班尼迪 / 本書目錄
  

菊花與劍

第119頁 / 共197頁。

 大小:

 第119頁

朗讀:

日本人從一種行為轉向另一種行為不會感到心理上的苦痛,這種能力是西方人難以相信的。我們從來沒有體驗過如此走極端的可能性。可是在日本人的生活中,矛盾——在我們看來,就是矛盾——已深深紮根於他們的人生觀之中,正如同一性紮根於我們的人生觀之中一樣。對西方人來講,特別重要的是,應該認識到,日本人所劃分的生活「世界」是不包括「惡的世界」的。這並不是說日本人不承認有壞行為,而是他們不把人生看成是善的力量與惡的力量進行爭鬥的舞台。他們把人生看作是一齣戲,在這齣戲中,一個「世界」與另一個「世界」,一種行動方針與另一種行動方針,相互之間要求仔細酌量平衡,每個世界和每個行動方針,其本身都是善良的。如果每個人都能遵循其真正的本能,那麼每個人都是善良的。如前所述,他們甚至把中國的道德箴言看作是中國人需要那種道德的證明,證明了中國人的劣根性。他們說,日本人完全不需要那種包羅一切的倫理戒律。用前已引用的桑塞姆爵士的話來說,他們「不願意抓住惡的問題」。按照他們的觀點,不從宇宙的高度,也能恰當地說明壞行為。每個人的心靈本來都閃耀著道德的光輝,猶如一把新刀,但如果不勤於磨煉就會生鏽。這種「自身的銹」,如他們所說的,象刀上的銹一樣,都不是好東西。因此,人必須象磨刀那樣注意磨礪本性。但即使生了銹,心靈仍在銹的下邊發光,只需加以研磨,使之脫銹生輝。

由於日本人的這種人生觀,西方人很難看懂日本的民間神話、小說和戲劇,除非加以改寫,象我們常做的那樣,以求符合我們對性格一貫及善惡相鬥的要求。但是,日本人不這樣看。他們的評論則是圍繞主人公陷入「情義與人情」、「忠與孝’、“情義與義務」的矛盾。主人公的失敗是因為溺於人情而忽視了「情義」的義務,或者是因為忠孝不能兩全。他迫於「情義」而不能遵行正義,迫於情義而犧牲家庭。這些矛盾仍然是具有約束力的兩種義務之間的矛盾。兩者都是「善」的。對兩者的選擇猶如債務者該還債時面對多如牛毛的債務,他必須選擇先償還某些債務而暫時不管其它債務。但他還清一筆債務,並不能免除其它債務。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