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未列祀典。 嘉靖時,都給事中夏言請改各宮莊田為親蠶廠公桑園。 令有司種桑柘,以備宮中蠶事。 九年,復疏言,耕蠶之禮,不宜偏廢。 帝乃敕禮部:「古者天子親耕,皇后親蠶,以勸天下。 自今歲始,朕親祀先農,皇后親蠶,其考古制,具儀以聞。 」大學士張璁等請于安定門外建先蠶壇。 詹事霍韜以道遠爭之。 戶部亦言:「安定門外近西之地,水源不通,無浴蠶所。 皇城內西苑中有太液、瓊島之水。 考唐制在苑中,宋亦在宮中,宜仿行之。 」帝謂唐人因陋就安,不可法。 於是禮部尚書李時等言:「大明門至安定門,道路遙遠,請鳳輦出東華、玄武二門。 」因條上四事:一、治繭之禮,二、壇壝之向,三、採桑之器,四、掌壇之官。 帝從其言,命自玄武門出。 內使陳儀衛,軍一萬人,五千圍壇所,五千護于道,余如議。 二月,工部上先蠶壇圖式,帝親定其制。 壇方二丈六尺,疊二級,高二尺六寸,四出陛。 東西北俱樹桑柘,內設蠶宮令署。 採桑台高一尺四寸,方十倍,三出陛。 鑾駕庫五間。 後蓋織堂。 壇圍方八十丈。 禮部上皇后親蠶儀:蠶將生,欽天監擇吉巳日以聞。 順天府具蠶母名數送北郊,工部以鈎箔筐架諸器物給蠶母。 順天府以蠶種及鈎筐一進呈,內官捧出,還授之。 出玄武右門,置彩輿中,鼓樂送至蠶室。 蠶母受蠶種,浴飼以待。 命婦文四品、武三品以上俱陪祀,攜一侍女執鈎筐。 皇后齋三日,內執事並司贊、六尚等女官及應入壇者齋一日。 先一日,太常寺具祝版,祭物,羊、豕、籩豆各六、黑帛,送蠶宮令。 是日,分授執事女官。 日未明。 宿衛陳兵備,女樂司設監備儀仗及重翟車,俱候玄武門外。 將明,內侍詣坤寧宮奏請。 皇后服常服,導引女官導出宮門,乘肩輿,至玄武門。 內侍奏請降輿,升重翟車。 兵衛儀仗及女樂前導,出北安門,障以行帷,至壇內壝東門。 內侍奏請降車,乘肩輿,兵衛、儀仗停東門外。 皇后入具服殿,易禮服,出,至壇。 司贊奏就位。 公主、內外命婦各就拜位。 祭先蠶,行三獻禮,女官執事如儀。 迎神四拜,賜福胙二拜,送神四拜。 凡拜跪興,公主、內外命婦皆同。 禮畢,皇后還具服殿,更常服。 司賓引外命婦先詣採桑壇東陛下,南北向。 尚儀奏請,皇后詣採桑位,東向。 公主以下位皇后位東,亦南北向,以西為上。 執鈎者跪進鈎,執筐者跪奉筐受桑。 皇后採桑三條,還至壇南儀門坐,觀命婦採桑。 三公命婦采五條,列侯、九卿命婦采九條。 訖,各授女侍。 司賓引內命婦一人,詣桑室,尚功率執鈎筐者從。 尚功以桑授蠶母。 蠶母受桑,縷切之,以授內命婦。 內命婦食蠶,灑一箔訖,還。 尚儀奏禮畢,皇后還坐具服殿。 司賓率蠶母等叩頭訖,司贊唱班齊。 外名婦序立定,尚儀致詞云:「親蠶既成,禮當慶賀。 」四拜畢,賜宴命婦,並賜蠶母酒食。 公主及內命婦于殿內,外命婦文武二品以上于台上,三品以下于丹墀,尚食進膳。 教坊司女樂奏樂。 宴畢,公主以下各就班四拜。 禮畢,皇后還宮,導從前。 詔如擬。 四月,蠶事告成,行治繭禮。 選蠶婦善繅絲及織者各十人。 卜日,皇后出宮,導從如常儀,至織堂。 內命婦一人行三盆手禮,布于織婦,以終其事。 蠶宮令送尚衣織染監局造祭服,其祀先蠶,止用樂,不用舞,樂女生冠服俱用黑。 十年二月,禮臣言:「去歲皇后躬行採桑,已足風勵天下。 今先蠶壇殿工未畢,宜且遣官行禮。 」帝初不可,令如舊行。 已而以皇后出入不便,命改築先蠶壇于西苑。 壇之東為採桑台,台東為具服殿,北為蠶室,左右為廂房,其後為從室,以居蠶婦。 設蠶宮署于宮左,令一員,丞二員,擇內臣謹恪者為之。 四月,皇后行親蠶禮于內苑。 帝謂親耕無賀,此安得賀,第行叩頭禮,女樂第供宴,勿前導。 三十八年罷,親蠶禮。 四十一年,並罷所司奏請。 ○高禖 嘉靖九年,青州儒生李時颺請祠高禖,以祈聖嗣。 禮官覆以聞。 帝曰:「高禖雖古禮,今實難行。 」遂寢其議。 已而定祀高禖禮。 設木台于皇城東,永安門北,震方。 台上,皇天上帝南向,騂犢,蒼壁。 獻皇帝配,西向,牛羊豕各一。 高禖在壇下西向,牲數如之,禮三獻。 皇帝位壇下北向,后妃位南數十丈外,北向,用帷。 壇下陳弓矢、弓韣如后妃嬪之數。 祭畢,女官導后妃嬪至高禖前,跪取弓矢授后妃嬪,后妃嬪受而納于弓韣。 ○祭告 明制,凡登極、巡幸及上謚、葬陵、冊立、冊封、冠婚等事,皆祭告天地、宗廟、社稷。 凡營造宮室,及命將出師,歲時旱潦,祭告天地、山川、太廟、社稷、后土。 凡即位之初,並祭告闕裡孔廟及歷代帝王陵寢。 洪武二年,禮部尚書崔亮奏,圜丘、方丘、大祀,前期親告太廟,仍遣使告百神于天下神祇壇。 六年,禮部尚書牛諒奏,太歲諸神,凡祈報,則設一十五罈,有事祭告,則設神位二十八罈。 中,太歲、風雲雷雨、五嶽、五鎮、四海,凡五罈。 東,四瀆、京畿、湖廣、山東、河南、北平、廣西、四川、甘肅山川,夏冬二季月將,京都城隍,凡十二罈。 西,鐘山,江西、浙江、福建、山西、廣東、遼東山川,春秋二季月將,旗纛、戰船等神,凡十一罈。 若親祀,皇帝皮弁服行一獻禮,每三罈行一次禮。 八年,帝駐蹕中都,祭告天地于中都之圜丘。 九年,以諸王將之籓,分日告祭太廟、社稷、岳鎮海瀆及天下名山大川,復告祀天地于圜丘。 初,諸王來朝還籓,祭真武等神于端門,用豕九、羊九、制帛等物,祭護衛旗纛于承天門,亦如之。 二十六年,帝以其禮太繁,定製豕一、羊一,不用帛。 尋又罷端門祭,惟用葷素二罈祭于承天門外。 永樂七年,巡狩北京,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嘉靖八年秋,以躬祭山川諸神,命先期不必遣官告太廟。 凡出入,必親告祖考于內殿。 聖誕前一日,以酒果告列聖帝后于奉先殿,至日,以酒脯告皇天上帝于玄極寶殿,遣官以牲醴祭神烈、天壽、純德諸陵山,及東嶽、都城隍,以素羞祭真武及靈濟宮,又告修齋于道極七寶帝尊。 隆慶三年,以親祭朝日壇,預告奉先、弘孝、神霄殿。 ○祈報 洪武二年,太祖以春久不雨,祈告諸神祇。 中設風雲雷雨、岳鎮海瀆,凡五罈。 東設鐘山、兩淮、江西、兩廣、海南北、山東、燕南燕薊山川、旗纛諸神,凡七罈。 西設江東、兩浙、福建、湖廣荊襄、河南北、河東、華州山川、京都城隍,凡六罈。 中五罈奠帛。 初獻,帝親行禮,兩廡命官分獻。 三年夏,旱。 六月朔,帝素服草履,步禱于山川壇。 藁席露坐,晝曝于日,夜臥于地,凡三日。 六年,從禮部尚書牛諒言,太歲諸神,春祈秋報,凡十五罈。 中,太歲、風雲雷雨、五嶽、五鎮、四海。 東,四瀆、京畿山川,春秋二季月將,京都各府城隍。 西,鐘山、甘肅山川,夏冬二季月將,旗纛戰船等神。 各五罈。 時甘肅新附,故附其山川之祭于京師。 其親祀之儀與祭告同。 正統九年三月,雨雪愆期,遣官祭天地、社稷、太歲、風雲雷雨、岳鎮海瀆。 弘治十七年,畿內、山東久旱,命官祭告天壽山,分命各巡撫祭告北嶽、北鎮、東嶽、東鎮、東海。 第17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上》
第1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