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四月朔,當降詔求言。 肇具述帝旨,詔下,投匭者如織。 章惇惡之,欲因事去肇,帝不聽。 元祐臣僚被譴者,咸以赦恩甄敘。 肇請亻並錄死者,作訓詞,哀厚惻怛,讀者為之感愴。 遷翰林學士兼侍讀。 諫官陳瓘、給事中龔原以言得罪,無敢救,肇極力論解。 時論者謂元祐、紹聖,均為有失,兄布傳帝命,使肇作詔諭天下。 肇見帝言:「陛下思建皇極,以消弭朋黨,須先分別君子小人,賞善罰惡,不可偏廢。 」開說備至。 已而詔從中出。 布之拜相,肇適當制,國朝學士弟草兄制,唯韓維與肇,為衣冠榮。 建中靖國元年,太史奏日又當食四月。 肇請對言:「比歲日食正陽,咎異章著。 陛下簡儉清淨之化,或衰于前;聲色服玩之好,或萌於心;忠邪賢不肖,或有未辨;賞慶刑威,或有未當。 左右阿諛,壅蔽矯舉,民冤失職,鬱不得伸。 此宜反覆循省,痛自克責,以塞天變。 」言發涕下,帝悚然順納。 兄布在相位,引故事避禁職,拜龍圖閣學士、提舉中太一宮。 未幾,出知陳州,歷太原、應天府、揚定二州。 崇寧初,落職,謫知和州,徙岳州,繼貶濮州團練副使,安置汀州。 四年,歸潤而卒,年六十一。 自熙寧以來四十年,大臣更用事,邪正相軋,黨論屢起,肇身更其間,數不合。 兄布與韓忠彥並相,日夕傾危之。 肇既居外,移書告之曰:「兄方得君,當引用善人,翊正道,以杜惇、卞復起之萌。 而數月以來,所謂端人吉士,繼跡去朝,所進以為輔佐、侍從、台諫,往往皆前日事惇、卞者。 一旦勢異今日,必首引之以為固位計,思之可為慟哭。 比來主意已移,小人道長。 進則必論元祐人于帝前,退則盡排元祐者于要路。 異時惇、卞縱未至,一蔡京足以兼二人,可不深慮。 」布不能從。 未幾,京得政,布與肇俱不免。 肇天資仁厚,而容貌端嚴。 自少力學,博覽經傳,為文溫潤有法。 更十一州,類多善政。 紹興初,謚曰文昭。 子統,至左諫議大夫。 論曰:劉敞博學雄文,鄰于邃古,其為考功,仁宗賜夏竦謚,上疏爭之,以為人主不可侵臣下之官;及奉詔定樂,中貴預列,又諫曰:「臣懼為袁盎所笑。 」此豈事君為容悅者哉。 分攵雖疏雋,文埒于敞。 奉世克肖,世稱「三劉」。 曾鞏立言于歐陽修、王安石間,紆徐而不煩,簡奧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謂難矣。 肇以儒者而有能吏之才。 宋之中葉,文學法理,咸精其能,若劉氏、曾氏之家學,蓋有兩漢之風焉。 列傳第七十九 ○蔡襄呂溱王素從子靖從孫震余靖彭思永張存 蔡襄,字君謨,興化仙遊人。 舉進士,為西京留守推官、館閣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去國,余靖論救之,尹洙請與同貶,歐陽修移書責司諫高若訥,由是三人者皆坐譴。 襄作《四賢一不肖詩》,都人士爭相傳寫,鬻書者市之,得厚利。 契丹使適至,買以歸,張于幽州館。 慶歷三年,仁宗更用輔相,親擢靖、修及王素為諫官,襄又以詩賀,三人列薦之,帝亦命襄知諫院。 襄喜言路開,而慮正人難久立也。 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諫臣,脩、靖、素一日並命,朝野相慶。 然任諫非難,聽諫為難;聽諫非難,用諫為難。 三人忠誠剛正,必能盡言。 臣恐邪人不利,必造為禦之之說。 其禦之之說不過有三,臣請為陛下辨之。 一曰好名。 夫忠臣引君當道,論事唯恐不至,若避好名之嫌無所陳,則土木之人,皆可為矣。 二曰好進。 前世諫者之難,激于忠憤,遭世昏亂,死猶不辭,何好進之有?近世獎拔太速,但久而勿遷,雖死是官,猶無悔也。 三曰彰君過。 諫爭之臣,蓋以司過舉耳,人主聽而行之,足以致從諫之譽,何過之能彰。 至于巧者亦然,事難言則喑而不言,擇其無所忤者,時一發焉,猶或不行,則退而曰吾嘗論某事矣,此之謂好名。 默默容容,無所愧恥,躡資累級,以挹顯仕,此之謂好進。 君有過失,不救之於未然,傳之天下後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謂彰君過。 願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諫之名而無其實。 」 時有旱蝗、日食、地震之變,襄以為:「災害之來,皆由人事。 數年以來,天戒屢至。 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闕失也。 不顓聽斷,不攬威權,使號令不信於人,恩澤不及于下,此陛下之失也。 持天下之柄,司生民之命,無嘉謀異畫以矯時弊,不盡忠竭節以副任使,此大臣之失也。 朝有敝政而不能正,民有疾苦而不能去,陛下寬仁少斷而不能規,大臣循默避事而不能斥,此臣等之罪也。 陛下既有引過之言,達于天地神祇矣,願思其實以應之。 」疏出,聞者皆悚然。 進直史館,兼修起居注,襄益任職論事,無所回撓。 開寶浮圖災,下有舊瘞佛舍利,詔取以入,宮人多灼臂落髮者。 方議復營之,襄諫曰:「非理之福,不可徼幸。 今生民困苦,四夷驕慢,陛下當修人事,奈何專信佛法?或以舍利有光,推為神異,彼其所居尚不能護,何有于威靈。 天之降災,以示儆戒,顧大興功役,是將以人力排天意也。 」 呂夷簡平章國事,宰相以下就其第議政事,襄奏請罷之。 元昊納款,始自稱「兀卒」,既又譯為「吾祖」。 襄言:「‘吾祖’猶雲‘我翁’,慢侮甚矣。 使朝廷賜之詔,而亦曰‘吾祖’,是何等語邪?」 夏竦罷樞密使,韓琦、范仲淹在位,襄言:「陛下罷竦而用琦、仲淹,士大夫賀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飲酒叫號以為歡。 且退一邪,進一賢,豈遂能關天下輕重哉?蓋一邪退則其類退,一賢進則其類進。 眾邪並退,眾賢併進,海內有不泰乎!雖然,臣切憂之。 天下之勢,譬猶病者,陛下既得良醫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壽民。 醫雖良術。 不得盡用,則病且日深,雖有和、扁,難責效矣。 」 保州卒作亂,推懦兵十餘輩為首惡,殺之以求招撫。 襄曰:「天下兵百萬,苟無誅殺決行之令,必開驕慢暴亂之源。 今州兵戕官吏、閉城門,不能討,從而招之,豈不為四方笑。 乞將兵入城,盡誅之。 」詔從其議。 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轉運使,開古五塘溉民田,奏減五代時丁口稅之半。 復修起居注。 唐介擊宰相,觸盛怒,襄趨進曰:「介誠狂愚,然出於進忠,必望全貸。 」既貶春州,又上疏以為此必死之謫,得改英州。 溫成後追冊,請勿立忌,而罷監護園陵官。 進知制誥,三御史論梁適解職,襄不草制。 後每除授非當職,輒封還之。 帝遇之益厚,賜其母冠帔以示寵,又親書「君謨」兩字,遣使持詔予之。 遷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 襄精吏事,談笑剖決,破奸發隱,吏不能欺。 以樞密直學不士再知福州。 郡士周希孟、陳烈、陳襄、鄭穆以行義著,襄備禮招延,誨諸生以經學。 俗重凶儀,親亡或秘不舉,至破產飯僧,下令禁止之。 徙知泉州,距州二十里萬安渡,絶海而濟,往來畏其險。 襄立石為梁,其長三百六十丈,種蠣于礎以為固,至今賴焉。 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閩人刻碑紀德。 召為翰林學士、三司使,較天下盈虛出入,量力以制用。 剗剔蠹敝,簿書紀綱纖悉皆可法。 英宗不豫,皇太后聽政,為輔臣言:「先帝既立皇子,宦妾更加熒惑,而近臣知名者亦然,幾敗大事,近已焚其章矣。 」已而外人遂雲襄有論議,帝聞而疑之。 會襄數謁告,因命擇人代襄。 襄乞為杭州,拜端明殿學士以往。 治平三年,丁母憂。 明年卒,年五十六。 贈吏部侍郎。 第42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4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