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在贞观初,清净寡欲,化被荒外。 今万里遣使,市索骏马,并访怪珍。 昔汉文帝却千里马,晋武帝焚雉头裘。 陛下居常论议,远希尧、舜,今所为,更欲处汉文、晋武下乎?此不克终一渐也。 子贡问治人。 孔子曰:「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子贡曰:「何畏哉?」对曰:「不以道导之,则吾仇也,若何不畏!」陛下在贞观初,护民之劳,煦之如子,不轻营为。 顷既奢肆,思用人力,乃曰:「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 」自古未有百姓逸乐而致倾败者,何有逆畏其骄而为劳役哉?此不克终二渐也。 陛下在贞观初,役己以利物,比来纵欲以劳人。 虽忧人之言不绝于口,而乐身之事实切诸心。 无虑营构,辄曰:「弗为此,不便我身。 」推之人情,谁敢复争?此不克终三渐也。 在贞观初,亲君子,斥小人。 比来轻亵小人,礼重君子。 重君子也,恭而远之;轻小人也,狎而近之。 近之莫见其非,远之莫见其是。 莫见其是,则不待间而疏;莫见其非,则有时而昵。 昵小人,疏君子,而欲致治,非所闻也。 此不克终四渐也。 在贞观初,不贵异物,不作无益。 而今难得之货杂然并进,玩好之作无时而息。 上奢靡而望下朴素,力役广而冀农业兴,不可得已。 此不克终五渐也。 贞观之初,求士如渴,贤者所举,即信而任之,取其所长,常恐不及。 比来由心好恶,以众贤举而用,以一人毁而弃,虽积年任而信,或一朝疑而斥。 夫行有素履,事有成迹,一人之毁未必可信,积年之行不应顿亏。 陛下不察其原,以为臧否,使谗佞得行,守道疏间。 此不克终六渐也。 在贞观初,高居深拱,无田猎毕弋之好。 数年之后,志不克固,鹰犬之贡,远及四夷,晨出夕返,驰骋为乐,变起不测,其及救乎?此不克终七渐也。 在贞观初,遇下有礼,群情上达。 今外官奏事,颜色不接,间因所短,诘其细过,虽有忠款,而不得申。 此不克终八渐也。 在贞观初,孜孜治道,常若不足。 比恃功业之大,负圣智之明,长慠纵欲,无事兴兵,问罪远裔。 亲狎者阿旨不肯谏,疏远者畏威不敢言。 积而不已,所损非细。 此不克终九渐也。 贞观初,频年霜旱,畿内户口并就关外,携老扶幼,来往数年,卒无一户亡去。 此由陛下矜育抚宁,故死不携贰也。 比者疲于徭役,关中之人,劳弊尤甚。 杂匠当下,顾而不遣。 正兵番上,复别驱任。 市物襁属于廛,递子背望于道。 脱有一谷不收,百姓之心,恐不能如前日之帖泰。 此不克终十渐也。 夫祸福无门,惟人之召,人无衅焉,妖不妄作。 今旱之灾,远被郡国,凶丑之孽,起于毂下,此上天示戒,乃陛下恐惧忧勤之日也。 千载休期,时难再得,明主可为而不为,臣所以郁结长叹者也! 疏奏,帝曰:「朕今闻过矣,愿改之,以终善道。 有违此言,当何施颜面与公相见哉!方以所上疏,列为屏障,庶朝夕见之,兼录付史官,使万世知君臣之义。 」因赐黄金十斤,马二匹。 高昌平,帝宴两仪殿,叹曰:「高昌若不失德,岂至于亡!然朕亦当自戒,不以小人之言而议君子,庶几获安也。 」徵曰:「昔齐桓公与管仲、鲍叔牙、宁戚四人者饮,桓公请叔牙曰:‘盍起为寡人寿?’叔牙奉觞而起曰:‘愿公无忘在莒时,使管仲无忘束缚于鲁时,使甯戚无忘饭牛车下时。 ’桓公避席而谢曰:‘寡人与二大夫能无忘夫子之言,则社稷不危矣。 ’」帝曰:「朕不敢忘布衣时,公不得忘叔牙之为人也。 」 帝遣使者至西域立叶护可汗,未还,又遣使赍金帛诸国市马。 徵曰:「今立可汗未定,即诣诸国市马,彼必以为意在马,不在立可汗。 可汗得立,必不怀恩。 诸蕃闻之,以中国薄义重利,未必得马而先失义矣。 魏文帝欲求市西域大珠,苏则以为惠及四海,则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 陛下可不畏苏则言乎!」帝遂止。 是后右仆射缺,欲用徵,徵让,得不拜。 皇太子承乾与魏王泰交恶,帝曰:「当今忠謇贵重无逾徵,我遣傅皇太子,一天下之望,羽翼固矣。 」即拜太子太师。 徵以疾辞,诏答曰:「汉太子以四皓为助,我赖公,其义也。 公虽卧,可拥全之。 」 十七年,疾甚。 徵家初无正寝,帝命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 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 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 后复与太子臻至徵第,徵加朝服,拖带。 帝悲懑,拊之流涕,问所欲。 对曰:「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帝将以衡山公主降其子叔玉。 时主亦从,帝曰:「公强视新妇!」徵不能谢。 是夕,帝梦徵若平生,及旦,薨。 帝临哭,为之恸,罢朝五日。 太子举哀西华堂。 诏内外百官朝集使皆赴丧,赠司空、相州都督,谥曰文贞,给羽葆、鼓吹、班剑四十人,陪葬昭陵。 将葬,其妻裴辞曰:「徵素俭约,今假一品礼,仪物褒大,非徵志。 」见许,乃用素车,白布幨帷,无涂车、刍灵。 帝登苑西楼,望哭尽哀。 晋王奉诏致祭。 帝作文于碑,遂书之。 又赐家封户九百。 帝后临朝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 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稿,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 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惟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 爱憎之间,所宜详慎。 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 ’其大略如此。 朕顾思之,恐不免斯过。 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知而必谏也。 」 徵状貌不逾中人,有志胆,每犯颜进谏,虽逢帝甚怒,神色不徙,而天子亦为霁威。 议者谓贲、育不能过。 尝上冢还,奏曰:「向闻陛下有关南之行,既办而止,何也?」帝曰:「畏卿,遂停耳。 」始,丧乱后,典章湮散,徵奏引诸儒校集秘书,国家图籍粲然完整。 尝以《小戴礼》综汇不伦,更作《类礼》二十篇,数年而成。 帝美其书,录寘内府。 帝本以兵定天下,虽已治,不忘经略四夷也。 故徵侍宴,奏《破阵武德舞》,则俯首不顾,至《庆善乐》,则谛玩无斁,举有所讽切如此。 第37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新唐書》
第3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