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丐,本名勃勃,明元改其名曰屈丐。 北方言屈丐者卑下也。 太悉伏送之姚興。 興高平公破多羅沒弈于妻之以女。 屈丐身長八尺五寸,興見而奇之。 拜驍騎將軍,加奉車都尉,常參軍國大議,寵遇逾于勛舊。 興弟濟南公邕言于興曰:「屈丐天性不仁,難以親育,寵之太甚,臣竊惑之。 」興曰:「屈丐有濟世之才,吾方收其藝用,興之共平天下,有何不可?」乃以屈丐為安遠將軍,封陽川侯,使助沒弈于鎮高平。 邑固諫以為不可。 興乃止。 以屈丐為持節、安北將軍、五原公,配以三交五部鮮卑二萬餘落,鎮朔方。 道武末,屈丐襲殺沒弈于而並其眾,僭稱大夏天王,號年龍升,置百官。 興乃悔之。 屈丐恥姓鐵弗,遂改為赫連氏,自雲徽赫與天連。 又號其支庶為鐵伐氏,雲族剛鋭如鐵,皆堪伐人。 晉將劉裕攻長安,屈丐聞而喜曰:「姚泓豈能拒裕?裕必克之。 待裕去後,吾取之如拾遺耳。 」於是秣馬勵兵,休養士卒。 及劉裕禽泓,留子義真守長安。 屈丐伐之,大破義真,積人頭為京觀,號曰髑髏台。 遂僭皇帝于氵霸上,號年為昌武,定都統萬,勒銘城南,頌其功德,以長安為南都。 性驕虐,視人如草,蒸土以築城,鐵錐刺入一寸,即殺作人而並築之。 所造兵器,匠呈必死:射甲不入,即斬弓人,如其入,便斬鎧匠,殺工匠數千人。 常居城上,置弓劍于側,有所嫌忿,手自殺人。 群臣忤視者,鑿其目,笑者決其脣,諫者謂之誹謗,先截其舌,而後斬之。 議廢其子璝,璝自長安起兵攻屈丐,丐遣子太原公昌破璝殺之。 屈丐以昌為太子。 始光二年,屈丐死,昌僭立。 昌字還國,一名折,屈丐之第二子也。 既僭位,改年承光。 太武聞屈丐死,諸子相攻,關中大亂,於是西伐。 乃以輕騎一萬八千,濟河襲昌。 時冬至之日,昌宴饗,王師奄到,上下驚擾。 車駕次於黑水,去其城三十餘里,昌乃出戰。 太武馳往擊之,昌退走入城,未閉門,軍士乘勝入其西宮,焚其西門,夜宿城北。 明日分軍四出,徙萬餘家而還。 後昌遣弟定與司空奚斤相持于長安,太武乘虛西伐,濟君子津,輕騎三萬,倍道兼行。 群臣咸諫曰:「統萬城堅,非一日可拔。 今輕軍討之,進不可克,退無所資。 不若步軍攻具,一時俱往。 」帝曰:「夫用兵之術,攻城最下,不得已而用之。 如其攻具一時俱往,賊必懼而堅守。 若攻不時拔,則食盡兵疲,外無所掠,非上策也。 朕以輕騎至其城下,彼先聞有步軍,步從見騎至,必當心閒。 朕且羸師以誘之,若得一戰,擒之必矣。 所以然者,軍士去家二千里,後有黃河之難,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也。 以是決戰則有餘,攻城則不足。 」遂行,次於黑水,分軍伏于谷,而以少眾至其城下。 昌將狄子玉來降,說:使人追其弟定,定曰:「城堅峻未可攻拔,待擒斤等,然後徐往,內外擊之,有何不濟?」昌以為然。 太武惡之,退軍城北,示昌以弱,遣永昌王健及娥清等分騎五千,西掠居人。 會軍士負罪,亡入昌城,言官軍糧盡,士卒食菜,輜重在後,步兵未至,擊之為便。 昌信其言,引眾出城,步騎三萬。 司徒長孫翰等咸言昌步陣難陷,宜避其鋒,且待步兵,一時奮擊。 帝曰:「不然,遠來求賊,恐其不出。 今避而不擊,彼奮我弱,非計也。 」遂收軍偽北,引而疲之。 昌以為退,鼓噪而前,舒陣為翼。 行五六里,帝沖之,賊陣不動。 稍前行,會有風起,方術官趙倪勸帝更待後日,崔浩叱之。 帝乃分騎為左右以掎之。 帝墜馬,賊已逼,帝騰馬刺殺其尚書斛黎文,殺騎賊十餘人。 流矢中帝,帝奮擊不輟。 昌軍大潰,不及入城,奔投上邽。 遂克其城。 初,屈丐奢,好修宮室,城高十仞,基厚三十步,上廣十步,宮牆五仞,其堅可以礪刀斧。 台榭高大,飛閣相連,皆雕鏤圖畫,被以綺綉,飾以丹青,窮極文采。 帝顧謂左右曰:「蕞爾小國,而用人如此,雖欲不亡,其可得乎?」 侍御史安頡禽昌,帝使侍中古弼迎昌至京師,舍之西宮門內,給以乘輿之副。 又詔昌尚始平公主,假會稽公,封為秦王,坐謀反伏誅。 昌弟定,小字直獖,屈丐之第五子也。 凶暴無賴。 昌敗,定奔于平涼,自稱尊號,改年勝光。 定登陰槃山,望其本國,泣曰:「先帝以朕承大業者,豈有今日之事乎!使天假朕年,當與卿諸人建季興之業。 」俄而群狐百數,鳴于其側,定命射之,無所獲。 惡之曰:「所見亦大不臧,咄咄天道,復何言哉!」 定與宋連和,遙分河北。 自恆山以東,屬宋;恆山以西,屬定。 太武親率輕騎襲平涼。 定救平涼,方陣自固。 帝四面圍之,斷其水草,定不得水,引眾下原,詔武衛將軍丘眷擊之。 定眾潰,被創,單騎遁走,由其餘眾,乃西保上邽。 神蒨四年,為吐谷渾慕璝所襲,禽定送京師,伏誅。 徒河慕容廆,字弈洛瑰,本出昌黎。 曾祖莫護跋,魏初,率諸部落入居遼西,從司馬宣王討公孫氏,拜率義王,始建王府于棘城之北。 祖木延,從毌丘儉征高麗有功,始號左賢王。 父涉歸,以勛進拜鮮卑單于,遷邑遼東。 涉歸死,廆代領部落。 以遼東僻遠,遷于徒河之青山。 穆帝世,頗為東部之患。 廆死,子晃嗣。 晃字元真,號年為元年,自稱燕王。 建國二年,昭成納晃女為後。 四年,晃城和龍而都焉。 征高麗大破之,遂入丸都,掘高麗王釗父利墓,載其屍,焚其宮室,毀丸都而歸。 釗後稱臣,乃歸其父屍。 晃死,子俊嗣。 俊字宣英,既襲位,號年為元年。 聞石氏亂,乃礪甲嚴兵,將為進取之計,徙都于薊。 建國十五年,俊僭稱皇帝,置百官,號年天璽,國稱大燕。 十六年,自薊遷都于鄴,號年光壽。 俊死,第三子嗣。 字景茂,號年建熙。 政無綱紀。 有神降于鄴,曰湘女,有聲,與人相接,數日而去。 後苻堅遣將王猛代鄴,禽,封新興侯。 道武之七年,苻堅敗於淮南。 叔父垂叛堅,攻苻丕于鄴。 弟濟北王泓先為北地長史,聞垂攻鄴,亡奔關東,還屯華陰,自稱雍州牧、濟北王;推垂為丞相、大司馬、吳王。 堅遣子鉅鹿公睿伐泓。 泓弟中山王沖,先為平陽太守,亦起兵河東,奔泓。 泓眾至十萬,遣使謂堅,求分王天下。 堅大怒,責。 叩頭流血謝,堅待之如初,命以書招垂及泓、沖。 密遣使謂泓:「勉建大業,可以吳王為相國;中山王為太宰,領大司馬;汝可為大將軍,領司徒,承製封拜。 聽吾死問,汝便即尊位。 」泓進向長安,年號燕興。 泓謀臣高蓋、宿勤崇等以泓德望後沖,且持法苛峻,乃殺泓,立沖為皇太弟,承製行事,置百官。 進據阿房。 初,堅之滅燕,沖姊清河公主年十四,有殊色,堅納之。 沖年十二,亦有龍陽之姿,堅又幸之。 姊弟專寵。 長安歌之曰:「一雌復一雄,雙飛入紫宮。 」王猛切諫,乃出沖。 及其母卒,葬之以燕後之禮。 長安又謡曰:「鳳皇,鳳皇,止阿房。 」時以鳳皇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乃蒔梧竹數千株于阿城,以待鳳皇。 沖小字鳳皇,至是,阿城終為堅賊。 入見堅謝,因言二子昨婚,欲堅幸第,堅許之。 出,術士王嘉曰:「椎蘆作蘧蒢,不成文章。 會天大雨,不得殺羊。 」言將殺堅而不果也。 堅與群臣莫解。 是夜大雨,晨不果出。 事發,堅乃誅父子及宗族,城內鮮卑無少長男女皆殺之。 第47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4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