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弟沖,字世沖。 以名家子,在周釋褐衛公府禮曹參軍。 從大將軍元定度江伐陳,為陳人所虜。 周武帝以幣贖還之。 帝復令沖以馬千匹使陳,贖開府賀拔華等五十人及元定之柩而還。 沖有辭辯,奉使稱旨。 累遷小禦伯下大夫,加上儀同,拜汾州刺史。 隋文帝踐阼,征兼散騎常侍,進位開府,賜爵安固縣侯。 歲余,發南汾州胡千餘人北築長城,在途皆亡。 上呼沖問計,沖曰:「皆由牧宰不稱所致,請以理綏靜,可不勞兵而定。 」上因命沖綏懷叛者,月餘,並赴長城。 上降書勞勉之。 尋拜石州刺史,甚得諸胡歡心。 以母憂去職。 俄起為南寧州總管,持節撫慰,復遣柱國王長述以兵繼進。 沖既至南寧,渠帥首領皆詣府參謁。 上大悅,下詔褒揚之。 其兄子伯仁隨沖在府,掠人之妻,士卒縱暴,邊人失望。 上聞之,大怒,令蜀王秀按其事。 益州長史元岩性方正,按沖無所寬貸。 竟坐免官。 其弟太子洗馬世約譖岩于皇太子。 上謂太子曰:「古人云:『酤酒酸而不售者,為噬犬耳。 』今何用世約乎!」世約遂除名。 後令沖檢校括州事。 時東陽賊帥陶子定、吳州賊帥羅慧方並聚眾為亂,沖率兵破之。 改封義豐縣侯,檢校泉州事,遷營州總管。 沖容貌都雅,寬厚得眾心,撫靺羯、契丹,皆能致其死力。 奚、勣畏懼,朝貢相續。 高麗嘗入寇,衝擊走之。 及文帝為豫章王暕納沖女為妃,征拜戶部尚書。 卒官。 少子挺知名。 韋瑱,字世珍,京兆杜陵人也。 世為三輔著姓。 曾祖惠度,姚泓尚書郎。 隨劉義真過江,仕宋為順陽太守、行南雍州事。 後於襄陽歸魏,拜中書侍郎,贈洛州刺史。 祖千雄,略陽郡守。 父英,代郡守,贈兗州刺史。 瑱幼聰敏,有夙成之量。 起家太尉府法曹參軍,累遷諫議大夫。 周文帝為丞相,封長安縣男。 轉行台左丞,遷南郢州刺史,復令為行台左丞。 瑱明察有干局,再居左轄,時論榮之。 從復弘農,戰沙苑,加衛大將軍、左光祿大夫。 從戰河橋,進爵為子。 大統八年,齊神武侵汾、絳,瑱從周文禦之。 軍還,以本官鎮蒲津關,帶中氵單城主。 歷鴻臚卿。 以望族兼領鄉兵,加帥都督,進散騎常侍。 魏恭帝二年,賜姓宇文氏。 三年,除瓜州刺史。 州通西域,蕃夷往來,前後刺史多受賂遺,胡寇犯邊,又莫能禦。 瑱雅性清儉,兼有武略,蕃夷贈遺,一無所受。 胡人畏威,不敢為寇。 公私安靜,夷夏懷之。 周孝閔帝踐祚,進爵平齊縣伯。 秩滿還京,吏人戀慕,老幼追送,留連十數日方得出境。 明帝嘉之,授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卒,贈岐、宜二州刺史,謚曰惠。 又追封為公,詔其子峻襲。 峻位至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峻子德政,隋大業中給事郎。 峻弟師。 師字公穎。 少沈謹,有至性。 初就學,始讀《孝經》,舍書而嘆曰:「名教之極,其在茲乎!」少丁父母憂,居喪盡禮,州裡稱其有孝行。 及長,略涉經史,尤工騎射。 周大塚宰宇文護引為中外府記室,轉賓曹參軍。 師雅知諸蕃風俗及山川險易,其有夷狄朝貢,師必接對,論其國俗,如視諸掌。 夷人驚服,無敢陷情。 齊王憲為雍州牧,引為主簿,本官如故。 及武帝親總萬機,轉少府大夫。 及齊平,詔師安撫山東。 徙為賓部大夫。 隋文帝受禪,拜吏部侍郎,賜爵井陘侯。 遷河北道行台兵部尚書。 奉詔為山東、河南十八州安撫大使。 奏事稱旨,兼領晉王廣司馬。 其族人世康為吏部尚書,與師素懷勝負。 于時廣為雍州牧,盛存望第,以司空楊雄、尚書左仆射高熲併為州都,引師為主簿,而世康弟世約為法曹從事。 世康恚恨不能食,又恥世約在師之下,召世約數之曰:「汝何故為從事!」遂杖之。 後從上幸醴泉宮,上召師與左仆射高熲、上柱國韓擒等於臥內賜宴,令各敘舊事,以為笑樂。 平陳之役,以本官領元帥掾。 陳國府藏,悉委于師,秋毫無犯,稱為清白。 後上為長寧王儼納其女為妃。 除汴州刺史,甚有政名。 卒官,謚曰定。 師宗人暮,仕周,位內史大夫。 隋文帝初,以定策功,累遷上柱國,封普安郡公。 開皇初,卒於蒲州刺史。 柳虯,字仲盤,河東解人也。 五世祖恭,仕後趙為河東郡守。 後以秦、趙喪亂,率人南徙,居汝、潁間,遂仕江表。 祖緝,宋司州別駕、宋安郡守。 父僧習,善隷書,敏于當世。 與豫州刺史裴叔業據州歸魏,歷北地潁川二郡守、揚州大中正。 虯年十三,便專精好學。 時貴遊子弟就學者,並車服華盛,唯虯不事容飾。 遍受五經,略通大義,兼涉子史,雅好屬文。 孝昌中,揚州刺史李憲舉虯秀才,兗州刺史馮俊引虯為府主簿。 既而樊子鵠為吏部尚書,其兄義為揚州刺史,乃以虯為揚州中從事,加鎮遠將軍。 非其好也,並棄官還洛陽。 屬天下喪亂,乃退耕于陽城,有終焉之志。 大統三年,馮翊王元季海、領軍獨孤信鎮洛陽。 于時舊京荒廢,人物罕存,唯有虯在陽城,裴諏在潁川。 信等乃俱征之,以虯為行台郎中,諏為北府屬,並掌文翰。 時人為之語曰:「北府裴諏,南府柳虯。 」時軍旅務殷,虯勵精從事,或通夜不寢。 季海常云:「柳郎中判事,我不復重看。 」四年入朝,周文帝欲官之,虯辭母老,乞侍醫藥。 周文許焉。 又為獨孤信開府從事中郎。 信出鎮隴右,因為秦州刺史,以虯為二府司馬。 雖處元僚,不綜府事,唯在信左右談論而已。 因使見周文,被留為丞相府記室。 追論歸朝功,封美陽縣男。 虯以史官密書善惡,未足懲勸,乃上疏曰:「古者人君立史官,非但記事而已,蓋所為鑒誡也。 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彰善癉惡,以樹風聲。 故南史抗節,表崔杼之罪;董狐書法,明趙盾之愆。 是知執筆于朝,其來久矣。 而漢、魏已還,密為記注,徒聞後世,無益當時。 非所謂將順其美,匡救其惡者。 且著述之人,密書縱能直筆,人莫知之。 何止物生橫議,亦自異端互起。 故班固致受金之名,陳壽有求米之論。 著漢、魏者非一氏,造晉史者至數家。 後代紛紜,莫知準的。 伏惟陛下則天稽古,勞心庶政,開誹謗之路,納忠讜之言。 諸史官記事者,請皆當朝顯言其狀,然後付之史閣。 庶令是非明著,得失無陷,使聞善者日修,有過者知懼。 」事遂施行。 十四年,除秘書丞,領著作。 舊丞不參史事,自虯為丞,始令監掌焉。 遷中書侍郎,修起居注,仍領丞事。 時人論文體者,有今古之異。 虯又以為時有古今,非文有古今,乃為文質論。 文多不載。 廢帝初,遷秘書監,加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虯脫略人間,不事小節,弊衣蔬食,未嘗改操。 人或譏之。 虯曰:「衣不過適體,食不過充饑,孜孜營求,徒勞思慮耳。 」恭帝元年冬卒,時年五十四。 贈兗州刺史,謚曰孝。 有文章數十篇,行于世。 子鴻漸嗣。 虯弟檜。 第35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35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