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中,詔獄多令中黃門等監之,恆令景和案覆,據理執正,由是過無枉濫。 後除特進,封廣漢郡公,遷領軍將軍。 琅邪王之殺和士開,兵指西闕,內外莫知所為。 景和請後主出千秋門,自號令。 事平,除尚書右仆射。 陳將吳明徹寇淮南,令景和拒之。 除領軍大將軍。 封文城郡王。 又有平陽人鄭子饒,詐依佛道設齋會,用米面不多,供贍甚廣,密從地藏,漸出餅飯。 愚人以為神力,見信于魏、衛之間。 將為逆亂,謀泄。 乃潛度河聚眾,自號長樂王,已破乘氏縣。 景和遣騎擊破之,禽子饒,送鄴烹之。 及吳明徹圍壽陽,敕景和與賀拔伏恩救之。 是時,拒明徹者多傾覆,唯景和全軍而還。 除尚書令。 武平六年,卒。 贈太尉、錄尚書。 長子信,機悟有風神。 位開府儀同三司、武衛將軍,于勛貴子弟中,稱其識鑒。 降周軍,授上開府、軍正中大夫。 隋開皇中,卒於洮州刺史。 少子宿達,開皇中,通事舍人。 母憂起複,將赴京,辭靈,慟哭而絶。 久而獲蘇,不能下食,三日而死。 綦連猛,字武兒,代人也。 其先姬姓,六國末,避亂出塞,保祈連山,因以山為姓。 北人語訛,故曰綦連。 父元成,燕郡太守。 猛少有志氣,便弓馬。 初為爾硃榮親信。 榮被害,從爾硃兆入洛。 猛父母兄弟皆在山東,爾硃京纏欲投神武,召之與俱。 舉槊謂曰:「不從我者死!」乃從之。 去城五十餘里,猛以素蒙兆恩,即背京纏復歸兆。 兆敗,猛與斛律羌舉、乞伏貴和逃亡。 及見獲,各杖一百。 以猛配尉景,貴和配婁昭。 羌舉以故酋長子,故無所配。 既而三人併為神武親信。 後都督爾硃文暢將為逆,猛曰:「昔事其父兄,寧今日受死,不忍告而殺之。 」神武聞之曰:「事人當如此。 」舍其罪而益親之。 以軍功,封廣興縣侯。 梁使來聘,雲求角武藝。 文襄遣猛就館接之,雙帶兩鞬,左右馳射。 校輓強弓,梁人引弓兩張,皆三石;猛遂並取四張,疊輓之,過度。 梁人嗟服。 天保初,除東秦州刺史。 河清三年,加開府。 突厥侵逼晉陽,敕猛覘賊。 中一騎將超出來鬥,猛即斬之。 天統五年,除並省尚書令、領軍大將軍,封山陽王。 猛自和士開死後,漸預朝政,疑議與奪,咸亦咨稟。 趙彥深以猛武將之中,頗疾奸佞,言議時有可採,故引知機事。 祖珽奏言猛與彥深前推琅邪王,事有意故。 於是出猛為定州刺史。 彥深為西兗州刺史,即日首途。 先是,謡曰:「七月刈禾太早,九月啖糕未好,本欲尋山射虎,激箭旁中趙老。 」至是,其言乃驗。 猛行至牛蘭,有人告和士開被害時,猛亦知情,遂被追還,削王爵,以開府赴州。 在任寬惠清慎,吏人稱之。 淮陰王阿那肱與猛有舊,每欲攜引之,韓長鸞等沮難。 復授膠州刺史。 後除大將軍。 齊亡入周,卒。 初,猛與尉興慶、謝猥餒並善射小心,給事神武左右。 神武使相者視之,曰:「猛大貴,尉、謝無官。 」及芒山之役,興慶救神武之窘,為軍所殺。 神武嘆曰:「富貴定在天也!」猛竟如相者言,卒以榮寵自畢。 本紀興慶事見《齊》。 興慶每入陣,常自署名于背。 神武使求其屍,祭之。 于死處立浮圖,世謂高王浮圖雲。 於是超贈儀同、涇州刺史,謚曰閔壯。 元景安,河南洛陽人,魏昭成皇帝之五世孫也。 高祖虔,陳留王。 景安沈敏有干局,少工騎射,善於事人。 父永啟回代郡公授之。 隨魏孝武帝西入關。 天平末,周、齊交戰,景安臨陣東歸。 芒山之戰,以功賜爵西華縣男,代郡公如故。 景安妙閒馳騁,有容則,每梁使至,恆與斛律光、皮景和等對客騎射,見者稱善。 天保初,別封興勢伯,帶定襄縣令,賜姓高氏,累遷兼七兵尚書。 時初築長城,鎮戍未立,詔景安與諸將緣塞以備守。 督領既多,且所部軍人富於財物,遂賄貨公行。 文宣聞之,遣使推檢,唯景安纖毫無犯。 帝深嘉嘆,乃以所斂臓絹五百匹賜,以彰清節。 孝昭嘗與功臣西園宴射,侯去堂一百三十步,中的者賜以良馬及金玉錦彩。 有一人射中獸頭,去鼻寸餘。 唯景安最後,有矢未發。 帝令景安解之。 景安引滿,正中獸鼻。 帝嗟異稱善,特賞馬二匹,玉帛雜物,又加常等。 天統四年,除豫州刺史,加開府儀同三司。 武平三年,授行台尚書令,刺史如故。 封歷陽郡王。 景安久在邊州,人物安之。 又管內蠻多華少,景安被以恩威,鹹得寧輯。 武平末,征拜領軍大將軍。 入周,以大將軍、義寧郡公討稽胡,戰沒。 初,永兄祚襲爵陳留王。 祚卒,子景皓嗣。 天保時誅諸元親近者,如景安之徙疏宗,議請姓高氏。 景皓云:「豈得棄本宗,遂他姓?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景安以白文宣,乃收景皓誅之,家屬徙彭城。 由是景安獨賜姓高氏,自外聽從本姓。 永弟種子豫,字景豫,美容儀,有器干。 景安告景皓慢言,引豫,雲相應和。 豫占云:「爾時以衣袖掩景皓口,云:莫妄言。 」問景皓,與豫同,獲免。 卒於東徐州刺史。 獨孤永業,字世基。 本姓劉,中山人也,母改適獨孤氏,永業幼隨母,為獨孤家養,遂從其姓。 天保初,除中書舍人。 永業解書計,善歌舞,甚為文宣所知。 後為洛州刺史、河陽行台左丞,甚有威信。 遷行台尚書。 永業久在河陽,善於招撫,周人憚之。 姓鯁直,不交權勢。 斛律光求二婢,弗得,毀之於朝廷。 河清末,征為太仆卿,以乞伏貴和代之,於是西境蹙弱,河洛人情騷動。 武平三年,遣永業取斛律豐洛,因以為北道行台仆射、幽州刺史。 河洛人庶多思永業,又除河陽道行台、洛州刺史。 周武帝親攻金墉,永業出兵禦之,問是何達官,作何行動。 周人曰:「至尊自來,主人何不出看客?」永業曰:「客行匆匆,故不出看。 」乃通夜辦馬槽二千。 周人聞之,以為大軍至,乃去。 進位開府、臨川王。 有甲士三萬。 聞晉州敗,請出兵北討,奏寢不報,永業慨憤。 又聞并州亦陷,乃遣子須達告降于周。 授上柱國、應公。 宣政末,為襄州總管。 大象二年,為行軍總管崔彥睦所殺。 鮮于世榮,漁陽人也。 父寶業,懷朔鎮將。 武平初,贈儀同三司、祠部尚書。 世榮少沈敏,有器干。 興和二年,為神武親信都督,稍遷平西將軍,賜爵石門縣子。 天統二年,累加開府儀同三司,除鄭州刺史。 武平中,以領軍從平高思好,封義陽郡王、領軍大將軍、太子太傅。 及周武帝入代,送馬腦酒鐘與之,得便撞破。 周兵入鄴,諸將皆降,世榮在三台之前,獨鳴鼓不輟。 及被執不屈,乃見殺。 世榮雖武人,無文藝,以朝危政亂,每常竊嘆。 見徵稅無厭,賞賜過度,發言嘆息焉。 子貞,武平末,假儀同三司。 第30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30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