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乾鑿度》曰:「《隨》,上六,拘繫之,乃從維之,王用享于西山。 《隨》者,二月卦。 陽德施行,蕃決難解,萬物隨陽而出。 故上六慾九五拘繫之,維持之,明被陽化而欲陰隨從之也。 」《易·稽覽圖》:「《坤》六月,有子女任政,一年傳為《復》。 五月,貧之從東北來立,大起土邑;西北地動星墜,陽衛。 《屯》十一月,神人從中山出,趙地動;北方三十日,千里馬數至。 」謹案:凡此《易緯》所言,皆是大隋符命。 《隨》者,二月之卦,明大隋以二月即皇帝位也。 「陽德施行」者,明楊氏之德教施行于天下也。 「蕃決難解」者,明當時蕃鄣皆通決,險難皆解散也。 「萬物隨陽而出」者,明天地間萬物盡隨楊氏而出見也。 「上六慾九五拘繫之」者,五為王,六為宗廟,明宗廟神靈慾命登九五之位,帝王拘人以禮,系人以義也。 「拘人以禮,系人以義」,此二旬,亦是《乾鑿度》之言。 「維持之」者,明能以綱維持正天下也。 ”被陽化而欲陰隨從之”者,明諸陰類被服楊氏之風化,莫不隨從。 陰,謂臣下也。 「王用享于西山」者,蓋明至尊常以歲二月幸西山仁壽宮也。 凡四稱「隨」,三稱「陽」,欲美隨楊,丁寧之至也。 「《坤》六月」者,坤位在未,六月建未,言至尊以六月生也。 「有子女任政」者,言樂平公主是皇帝子女,而為周後,任理內政也。 「一年傳為《復》」者,《復》是《坤》之一世卦,陽氣初起,言周宣帝崩後一年,傳位與楊氏也。 「五月,貧之從東北來立」,「貧之」當為「真人」,字之誤也。 言周宣帝以五月崩,真人革命,當在此時。 至尊謙讓而逆天意,故踰年乃立。 昔為定州總管,在京師東北,本而言之,故曰「真人從東北來立」。 「大起土邑」者,大起,即大興城邑也。 「西北地動星墜」者,蓋天意去周授隋,故變動也。 「陽衛」者,言楊氏得天衛助也。 「《屯》,十一月,神人從中山出」者,此卦動而大亨作,故至尊以十一月被授亳州總管,將從中山而出也。 「趙地動」者,中山為趙地,以神人將去,故變動也。 「北方三十日」者,蓋至尊從北方將往亳州之時,停留三十日也。 「千里馬」者,蓋至尊舊所乘騧騮馬也。 《屯》卦,震下坎上,震于馬為作足,坎于馬為美脊,是故騧馬脊有肉鞍,行則先作弄四足也。 「數至」者,言曆數至也。 《河圖·帝通紀》曰:「形瑞出,變矩衡。 赤應隨,葉靈皇。 」《河圖·皇參持》曰:「皇闢出,承元訖。 道無為,安率。 被遂矩,戲作術。 開皇色,握神日。 投輔提,象不絶。 立皇后,翼不格。 道終始,德優劣。 帝任政,河典出。 葉輔嬉,爛可述。 」謹案:凡此《河圖》所言,亦是大隋符命。 「形瑞出,變矩衡」者,矩,法也;衡,北斗星名,所謂璇璣玉衡者也。 大隋受命,形兆之瑞始出,天象則為之變動。 北斗主天之法度,故曰矩衡。 《易緯》:「伏戲,矩衡神。 」鄭玄注,以為法玉衡之神。 與此《河圖》矩衡義同。 「赤應隨」者,言赤帝降精,感應而生隋也。 故隋以火德為赤帝天子。 「葉靈皇」者,葉,合也,言大隋德合上靈天皇大帝也。 又年號開皇,與《靈寶經》之開皇年相合,故曰葉靈皇。 「皇闢出」者,皇,大也;闢,君也。 大君出,蓋謂至尊受命出為天子也。 「承元訖」者,言承周天元終訖之運也。 「道無為,安率」者,「安」下脫一字,言大道無為,安定,天下率從。 「被遂矩,戲作術」者,矩,法也,昔遂皇握機矩,伏戲作八卦之術,言大隋被服彼二皇之法術也。 「遂皇機矩」,語見《易緯》。 「開皇色」者,言開皇年易服色也。 「握神日」者,言握持群神,明照如日也。 又開皇以來日漸長,亦其義也。 「投輔提」者,言投授政事于輔佐,使之提挈也。 「象不絶」者,法象不廢絶也。 「立皇后,翼不格」者,格,至也,言本立太子以為皇家後嗣,而其輔翼之人不能至于善也。 「道終始,德優劣」者,言前東宮道終而德劣,今皇太子道始而德優也。 「帝任政,河典出」者,言皇帝親任政事,而邵州河濱得石圖也。 「葉輔嬉,爛可述」者,葉,合也;嬉,興也。 言群臣合心輔佐,以興政教,爛然可紀述也。 所以于《皇參持》、《帝通紀》二篇,大陳符命者,明皇道帝德盡在於隋也。 上大悅,以劭至誠,寵錫日隆。 時有人于黃鳳泉浴,得二白石,頗有文理。 遂附其文以為字,復言有諸物象,而上奏曰:「其大玉有日月、星辰、八卦、五嶽及二麟、雙鳳、青龍、硃雀、騶虞、玄武,各當其方位。 又有五行、十日、十二辰之各,凡二十七字。 又有『天門、地戶、人門、鬼門閉』九字。 又有卻非及二鳥。 其鳥皆人面,則《抱朴子》所謂千秋萬歲者也。 其小玉亦有五嶽、卻非、虯、犀之象。 二玉俱有仙人玉女乘雲控鶴之象。 別有異狀諸神,不可盡識,蓋是風伯、雨師、山精、海若之類。 又有天皇大帝、皇帝及四帝坐,鈎陳、北斗、三公、天將軍、土司空、老人、天倉、南河、北河、五星、二十八宿凡四十五官。 諸字本無行伍,皆往往偶對。 于大玉則有皇帝日名,並臨南面,與日字正鼎足。 復有老人星,蓋明南面象日,而長壽也。 皇后二字在西,上有月形,蓋明象月也。 于次玉,則皇帝名與九千字次比,兩楊字與萬年字次比,隋與吉字正並,蓋明長久吉慶也。 」劭復回互其字,作詩二百八十篇奏之。 上以為誠,賜帛千匹。 劭於是采人間歌謡,引圖書讖緯,依約符命,捃摭佛經,撰為《皇隋靈感志》合三十捲,奏之。 上令宣示天下。 劭集諸州朝集使,洗手焚香,閉目讀之。 曲折其聲,有如歌詠,經涉旬朔,遍而後罷。 上益喜,賞賜優洽。 及文獻皇后崩,劭覆上言:「佛經說人應生天上及上品上生無量壽國之時,天佛放大光明,以香花妓樂來迎之。 如來以明星出時入涅槃。 伏惟大行皇后,聖德仁慈;福善禎符,備諸秘記,皆云是妙善菩薩。 臣謹案:八月二十二日,仁壽宮內再雨金銀之花;二十三日,大寶殿後,夜有神光;二十四日卯時,永安宮北,有自然種種音樂,震滿虛空。 至五更中,奄然如寐,便即升遐。 與經文所說,事皆符驗。 臣又以愚意思之,皇后遷化不在仁壽大興宮者,蓋避至尊常居正處也。 在永安宮者,象京師永安門,平生所出入也。 後升遐後二日,苑內夜有鐘聲二百餘處,此則生天之應,顯然也。 」上覽之,且悲且喜。 時蜀王秀以罪廢,上謂劭曰:「嗟乎!」吾有五子,三子不才。 ”劭進曰:「自古聖帝明王,皆不能移不肖之子。 黃帝二十五子,同姓者二,余各異德。 堯十子,舜九子,皆不肖。 夏有五觀,周有三監。 」上然其言。 後上夢欲上高山而不能得,崔彭捧腳,李盛扶肘,乃得上。 因謂彭曰:「死生當與爾俱。 」劭曰:「此夢大吉。 上高山者,明高崇大安,永如山也。 彭猶彭祖,李猶李老,二人扶侍,實為長壽之征。 」上聞之,喜見容色。 其年,上崩,未幾,崔彭亦卒。 第20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2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