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嘉之,乃下詔曰 :「孝為政本,德乃化先,既表天經,又明地義。 榮先居喪致疾,至感過人,窮號不反,迄乎滅性。 行標當世,理鏡幽明。 此而不顯,道將何述。 可贈滄州刺史,以旌厥異。 」 皇甫遐字永覽,河東汾陰人也。 累世寒微,而鄉裡稱其和睦。 遐性純至,少喪父,事母以孝聞。 保定末,又遭母喪,乃廬于墓側,負土為墳。 後於墓南作一禪窟,陰雨則穿窟,晴霽則營墓,曉夕勤力,未嘗暫停。 積以歲年,墳高數丈,周回五 十餘步。 禪窟重台兩匝,總成十有二室,中間行道,可容百人。 遐食粥枕塊,櫛風沐雨,形容枯悴,家人不識。 當其營墓之初,乃有鴟烏各一,徘徊悲鳴,不離墓側,若助遐者,經月餘日乃去。 遠近聞其至孝,競以米面遺之。 遐皆受而不食,悉以營佛齋焉。 郡縣表上其狀,有詔旌異之。 張元字孝始,河北芮城人也。 祖成,假平陽郡守。 父延雋,仕州郡,累為功曹、主簿。 並以純至,為鄉裡所推。 元性謙謹,有孝行。 微涉經史,然精修釋典。 年六歲,其祖以夏中熱甚,欲將元就井浴。 元固不肯從。 祖謂其貪戲,乃以杖擊其頭曰:「汝何為不肯洗浴?」元對曰:「衣以蓋形,為覆其褻。 元不能褻露其體于白日之下 。 」祖異而舍之。 南鄰有二杏樹,杏熟,多落元園中。 諸小兒競取而食之;元所得者,送還其主。 村陌有狗子為人所棄者,元見,即收而養之。 其叔父怒曰:「何用此為?」將欲更棄之。 元對曰:「有生之類,莫不重其性命。 若天生天殺,自然之理。 今為人所棄而死,非其道也。 若見而不收養,無仁心也。 是以收而養之 。 」叔父感其言,遂許焉。 未幾,乃有狗母銜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及元年十六,其祖喪明三年,元恆憂泣,晝夜讀佛經,禮拜以祈福佑。 後讀藥師經,見盲者得視之言,遂請七僧,然七燈,七日七夜,轉藥師經行道。 每言 :「天人師乎!元為孫不孝,使祖喪明。 今以燈光普施法界,願祖目見明,元求代闇。 」如此經七日。 其夜,夢見一老公,以金鎞治其祖目。 謂元曰:「勿憂悲也,三日之後,汝祖目必差 。 」元于夢中喜躍,遂即驚覺,乃遍告家人。 居三日,祖果目明。 其後祖臥疾再周,元恆隨祖所食多少,衣冠不解,旦夕扶侍。 及祖歿,號踴,絶而復甦。 復喪其父,水漿不入口三日。 鄉裡咸嘆異之。 縣博士楊軌等二百餘人上其狀,有詔表其門閭。 史臣曰:李棠、柳檜並臨危不撓,視死如歸,其壯志貞情可與青松白玉比質也。 然檜恩隆加等,棠禮闕飾終,有周之政,於是乎偏矣。 雄亮銜戴天之痛,叔毗切同氣之悲,援白刃而不顧,雪家冤于輦轂。 觀其志節,處死固為易也。 荊可、秦族之徒,生自隴畝,曾無師資之訓,因心而成孝友,乘理而蹈禮節。 如使舉世若茲,則羲、農何遠之有。 若乃誠感天地,孝通神明,見之於張元矣。 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九 藝術冀雋 蔣升 姚僧垣子最 黎景熙 趙文深 褚該 太祖受命之始,屬天下分崩,于時戎馬交馳,而學術之士蓋寡,故曲藝末技,咸見引納。 至若冀雋、蔣升、趙文深之徒,雖才愧昔人,而名著當世。 及克定鄢、郢,俊異畢集。 樂茂雅、蕭吉以陰陽顯,庾季才以天官稱,史元華相術擅奇,許奭、姚僧垣方藥特妙,斯皆一時之美也。 茂雅、元華、許奭,史失其傳。 季才、蕭吉,官成於隋。 自余紀于此篇,以備遺闕云爾。 冀雋字僧雋,太原陽邑人也。 性沉謹,善隷書,特工模寫。 魏太昌初,為賀拔岳墨曹參軍。 及岳被害,太祖引為記室。 時侯莫陳悅阻兵隴右,太祖志在平之。 乃令雋偽為魏帝敕書與費也頭,令將兵助太祖討悅。 雋依舊敕模寫,及代舍人、主書等署,與真無異。 太祖大悅。 費也頭已曾得魏帝敕書,及見此敕,不以為疑。 遂遣步騎一千,受太祖節度。 大統初,除丞相府城局參軍,封長安縣男,邑二百戶。 從復弘農,戰沙苑,進爵為子,出為華州中正。 十三年,遷襄樂 郡守。 尋征教世宗及宋獻公等隷書。 時俗入書學者,亦行束修之禮,謂之謝章。 雋以書字所興,起自蒼頡,若同常俗,未為合禮。 遂啟太祖,釋奠蒼頡及先聖、先師。 除黃門侍郎、本州大中正。 累遷撫軍將軍、右金紫光祿大夫、都督、通直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世宗二年,以本官為大使,巡歷州郡,察風俗,理冤滯。 還,拜小禦正。 尋出為湖州刺史。 性退靜,每以清約自處,前後所歷,頗有聲稱。 尋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改封昌樂縣伯。 又進爵為侯,增邑並前一千六百戶。 後以疾卒。 蔣升字鳳起,楚國平河人也。 父雋,魏南平王府從事中郎、趙興郡守。 升性恬靜,少好天文玄象之學。 太祖雅信待之,常侍左右,以備顧問。 大統三年,東魏將竇泰入寇,濟自風陵,頓軍潼關。 太祖出師馬牧澤。 時西南有黃紫氣抱日,從未至酉。 太祖謂升曰:「此何祥也?」升曰:「西南未地,主土。 土王四季,秦之分也。 今大軍既出,喜氣下臨,必有大慶 。 」於是進軍與竇泰戰,擒之。 自後遂降河東,克弘農,破沙苑。 由此愈被親禮。 九年,高仲密以北豫州來附。 太祖欲遣兵援之,又以問升。 升對曰:「春王在東,熒惑又在井、鬼之分,行軍非便。 」太祖不從,軍遂東行。 至邙山,不利而還。 太師賀拔勝怒,白太祖曰:「蔣升罪合萬死 。 」太祖曰:「蔣升固諫,雲出師不利。 此敗也,孤自取之,非升過也。 」 魏恭帝元年,以前後功,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高城縣子,邑五百戶。 保定二年,增邑三百戶,除河東郡守。 尋入為太史中大夫。 以老請致仕,詔許之。 加定州刺史。 卒於家。 姚僧垣字法衛,吳興武康人,吳太常信之八世孫也。 曾祖郢,宋員外散騎常侍、五城侯。 父菩提,梁高平令。 嘗嬰疾歷 年,乃留心醫藥。 梁武帝性又好之,每召菩提討論方術,言多會意,由是頗禮之。 僧垣幼通洽,居喪盡禮。 年二十四,即傳家業。 梁武帝召入禁中,面加討試。 僧垣酬對無滯。 梁武帝甚奇之。 大通六年,解褐臨川嗣王國左常侍。 大同五年,除驃騎廬陵王府田曹參軍。 九年,還領殿中醫師。 時武陵王所生葛修華,宿患積時,方術莫效。 梁武帝乃令僧垣視之。 還,具說其狀,並記增損時候。 梁武帝嘆曰 :「卿用意綿密,乃至于此,以此候疾,何疾可逃。 朕常以前代名人,多好此術,是以每恆留情,頗識治體。 今聞卿說,益開人意 。 」十一年,轉領太醫正,加文德主帥、直合將軍。 梁武帝嘗因發熱,欲服大黃。 僧垣曰 :「大黃乃是快藥。 然至尊年高,不宜輕用 。 」帝弗從,遂至危篤。 梁簡文帝在東宮,甚禮之。 四時伏臘,每有賞賜。 太清元年,轉鎮西湘東王府中記室參軍。 僧垣少好文史,不留意于章句。 時商略今古,則為學者所稱。 及侯景圍建業,僧垣乃棄妻子赴難。 梁武帝嘉之,授戎昭將軍、湘東王府記室參軍。 及宮城陷,百官逃散。 僧垣假道歸,至吳興,謁郡守張(嶸)〔嵊〕。 嵊見僧垣流涕曰 :「吾過荷朝恩,今報之以死。 君是此邦大族,又朝廷舊臣。 今日得君,吾事辦矣 。 」俄而景兵大至,攻戰累日,郡城遂陷。 僧垣竄避久之,乃被拘執。 景將侯子鑒素聞其名,深相器遇,因此獲免。 及梁簡文嗣位,僧垣還建業,以本官兼中書舍人。 第10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周書》
第10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