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 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 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兵者,詭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多算勝少算,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作戰第二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 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鋭,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 夫鈍兵挫鋭,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 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于敵,故軍食可足也。 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於丘役。 力屈中原、內虛于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軍罷馬,甲冑矢弓,戟盾矛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 故智將務食于敵,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①桿一石,當吾二十石。 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 車戰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 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故兵貴勝,不貴久。 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 國家安危之主也。 【註:】 ①:「忌」加「艹」頭。 謀攻第三 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修櫓□①□②,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 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于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夫將者,國之輔也。 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軍者三: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則軍士惑矣;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 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 是謂亂軍引勝。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禦者勝。 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故曰:知己知彼,百戰不貽;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註:】 ①:[車賁]。 ②:「溫」字「氵」旁換「車」旁。 軍形第四 第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孫子兵法》
第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