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郡人沈甲,被抓將要處死,在市中臨刑時,誦讀觀音名號,心口不停。 刀刃便自斷了。 因而被釋放。 又有人說:吳郡人陸暉被抓入監獄等死,就讓家人造觀音像。 希望能夠免死。 臨刑時用了三把刀,刀都斷了。 官吏問他原因,答道:「恐怕是觀音的慈悲之力。 」等到看觀音像的脖子上有三刀的痕跡。 於是上奏赦免了他。 張達 張達有罪系獄,分當受死。 乃專念觀世音,鎖械自脫,因遂獲免,終身齋戒。 (出《張氏傳》) 【譯文】 張達有罪被捕入獄,理當受死。 於是他就專心念觀世音經,而鎖械自己脫落,因而就得以獲免,此後他便終身齋戒。 孫敬德 東魏孫敬德,天平中,定州募士。 奉釋教,嘗造觀音像,自加禮敬。 後為劫賊所引,不勝拷楚,忽夢一沙門,令誦救生觀世音千遍。 執縛臨刑,誦念數滿,刀自折為三段,膚頸不傷。 三易其刀,終折如故。 所司以狀奏聞,丞相高歡表請免死。 及歸,睹其家觀音像,項有刃跡三。 敕寫其經布于世,今謂「高王觀世音經」。 自晉、宋、梁、陳、秦、趙國,觀音、地藏、彌勒、彌陀,稱名唸誦,得救者不可勝紀。 (出《冥祥記》) 【譯文】 東魏的孫敬德,天平年中,是定州的募士。 信奉佛教,曾經造觀音像。 自己更加禮敬觀音。 以後被劫賊強牽輓,受不住拷打痛苦,忽然夢見一個僧人讓他誦觀世音經一千遍來求救。 被押赴刑場,臨刑誦唸完千遍,刑刀自己斷為三截,而皮膚和脖子都沒有傷。 三次換刀,始終象先前那樣斷為三截。 主管就以狀奏,丞相高歡奏表請求免死。 等到回家,看他家觀世音的像,脖子上有三個刀痕。 皇上詔令讓他寫經書流傳世間。 今天叫做《高王觀世音經》。 在晉、宋、梁、陳、秦、趙國、觀音、地藏、彌勒、彌陀,提名便能唸誦,得救的人不可勝數。 高荀 滎陽高荀,年已五十。 為殺人被收,鎖頓地牢,分意必死,同牢人云:「努力共念觀音。 」荀云:「我罪至重,甘心受誣,何由可免。 」同禁勸之,因(因原作日。 據明抄本改。 )始發心,誓當舍惡行善,專念觀音,不離造次,若得免脫,願起五層浮圖,捨身作奴,供養眾僧。 旬日用心,鉗鎖自解。 監司驚懼,語荀云:「若佛神憐汝,斬應不死。 」臨刑之日,舉刀刃斷,奏得原免。 (出《宣驗記》) 【譯文】 滎陽的高荀,年紀五十歲。 因為殺人被收監,鎖進地牢,估計必死。 同牢的人說:「努力共同念觀世音經。 」高荀說:「我罪最重,甘心受刑,怎麼可以免罪呢?」同囚禁的人勸他,因此才動心,並發誓要去惡行善,專心念觀世音經,不再魯莽,如果能夠免罪,願造五層浮圖,捨身作奴,供養眾僧。 用心讀經十天,鉗鎖自然開解,監司驚懼,對高荀說:「如果神佛同情你,斬首時當不死。 」臨刑的那一天,舉刀刀便折斷,監司啟奏後得以赦免。 史雋 史雋有學識,奉道而慢佛,常語人云:「佛是小神,不足事也。 」每見尊像,恆輕誚之。 後因病腳攣,種種祈福,都無效驗。 其友人趙文謂曰:「經道福中第一,可試造觀音像。 」雋以病急,如言鑄像。 像成,夢觀音。 果得差。 (出《宣驗記》) 【譯文】 史雋有學識,信奉道教而輕視佛教,常對人說:「佛是小神,不足以供奉。 」每當看見佛像,總是輕視地譏誚他。 以後因為得了腳痙攣病,各種各樣的祈求護佑,都毫無效果。 他的朋友趙文對他說:「讀經信教是得到護佑的第一位,你可以試着造一個觀世音像。 」史雋因病重,就象朋友說的那樣鑄了觀世音像。 像鑄成了,夢見觀世音,果然病就好了。 東山沙彌 隋開皇初,有揚州僧,忘其本名,誦通涅槃,自矜為業。 岐州東山下村中沙彌,誦觀世音經。 二俱暴死,同至閻羅王所。 乃處沙彌金高座,甚敬之。 處涅槃僧銀高座,敬心稍惰。 僧情大恨,問沙彌住處。 既蘇,從南來至岐州,訪得沙彌,具問所由。 沙彌云:「每誦觀音,于別所衣淨衣,燒名香咒願,然後乃誦,斯法不怠,更無他術。 」謝曰:「吾罪深矣。 所誦涅槃。 威儀不整。 身口不淨。 于今驗矣。 」(出《法苑珠林》) 【譯文】 隋朝開皇年初,揚州有個和尚,忘了他的原名,誦讀精通涅躄經,引以為自豪並作為自己的職業。 岐州東山下村中的沙彌,誦讀觀世音經。 兩個人一起暴死,一同到閻羅王那裡。 於是對待沙彌是讓他坐在金高座,非常敬重他,對待涅槃僧則是讓坐在銀高座,對他的敬重就稍微差一些。 涅槃僧非常憤恨,問明沙彌的住處。 已經復甦後,就從南來到岐州,找到了沙彌,問他原因。 沙彌說:「每次誦觀音經,在另外的地方穿著淨衣,點上名香祝願,然後再誦經。 堅持不懈,再也沒有別的本領。 」涅槃僧謝罪說:「我的罪太深了,所誦的涅槃經,沒有隆重的儀式,也不淨口淨身,如今才驗證了」。 徐善才 唐武德中,醴泉縣人徐善才,常修齋戒,誦觀世音經,逾千遍。 曾往京城延興寺,修營功德。 及還家,道逢胡賊。 賊所掠漢人千百,將向洪崖,次第殺之。 善才知不免,唯至心念觀音經。 當殺之時,了不自覺,至初夜方悟,身在深澗樹枝上,去岸三百餘尺。 以手摩項,覺微痛而無傷。 漸下樹。 循澗南行,可五六十里,天漸曉,去賊已遠,得官路,遂還家。 琬法師嘗說此事。 (出《法苑珠林》) 【譯文】 唐朝武德年中,醴泉縣人徐善才,常常修行齋戒,誦讀觀世音經,超千遍。 曾去京城延興寺,修建功德。 等到回來,道上遇到胡賊,賊人所抓漢人成千上百,將要推向洪崖,一個一個殺掉。 善才知道不能脫免,只誠心念觀世音經。 當殺他時,突然失去知覺,一直到初夜才醒,身子掛在深澗的樹枝上,離崖岸三百多尺。 用手去摸脖子,覺得稍有疼痛而沒有損傷。 慢慢地下樹,沿著山澗往南走,走了五六十里,天漸漸亮了,離賊已遠,找到了官路,於是回家,琬法師曾經說這件事。 杜智楷 杜智楷,曹州離狐人。 少好釋典,不仕不娶,被僧衣,隱居太山,以讀誦為事。 唐貞觀二十一年,于山中還,忽患疾垂死,以袈裟覆體,昏然如夢。 見老母(原本無母字。 據明抄本補)及美女十數屢來相擾,智楷端然不動。 漸相逼斥,並云:「輿智楷擲置北澗裡。 」遂總近前,同執捉,有攬著袈裟者。 忽齊聲唸佛,卻後懺悔,請為造阿彌陀佛,誦觀音菩薩三十餘遍。 少間,遂覺體上大汗,即愈。 離狐今濟陰也。 (出《法苑珠林》) 【譯文】 杜智楷是曹州離狐人。 年少喜好經典,不求仕途不娶妻,穿著僧衣,隱居在泰山,以誦讀經書為業。 唐朝貞觀二十一年,從山中回來忽然患病將死,用袈裟蓋着身體。 昏然象作夢一樣。 看見老母和十幾個美女多次來打擾,智楷端坐不動心,逐漸相逼呵叱,並說:「把智楷扔到北澗裡去。 」於是都走近前來,一起捉他,有的抓住他穿的袈裟。 忽然一齊唸佛,後退並懺悔,請求給她們造阿彌陀佛,誦觀世音經三十多遍。 不一會,智楷就感到身體出了一身大汗,就好了。 離狐是現在的濟陰。 張氏 陳玄范妻張氏,精心奉佛,恆願自作一金像,終身供養。 有願莫從,專心日久,忽有觀世音金像,連光五尺,現高座上。 眾嘆其精感所致。 (出《辯正論》) 【譯文】 第14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太平廣記 二》
第14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