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漢末以來,中國土大夫如許子將輩,所以更相謗訕,或至為禍,原其本起。 非為大仇,惟坐克己不能盡如禮,而責人專以正義。 夫己不如禮,則人不服。 責人以正義,則人不堪。 內不服其行,外不堪其責,則不得不相怨。 相怨一生,則小人得容其間。 得容其間,則三至之言,浸潤之譖,紛錯交至。 雖使至明至親者處之,猶難以自定。 況已為隙,且未能明者乎?是故張、陳至于血刃,蕭、朱不終其好,本由於此而已。 夫不捨小過,纖微相責,久乃至于家戶為怨,一國無復全行之士也。 ”恪知遜以此嫌己,故遂廣其理而贊其旨也。 會遜卒,恪遷大將軍,假節,駐武昌,代遜領荊州事。 久之,權不豫,而太子少,乃征恪以大將軍領太子太傅,中書令孫弘領少傅。 權疾困,召恪、弘及太常滕胤、將軍呂據、侍中孫峻,屬以後事。 翌日,權薨。 弘素與恪不平,懼為恪所治,秘權死問,欲矯詔除恪。 峻以告恪 ,恪請弘咨事,于坐中誅之,乃發喪制服。 與弟公安督融書曰:「今月十六日乙未,大行皇帝委棄萬國,群下大小,莫不傷悼。 至吾父子兄弟,井受殊恩,非徒凡庸之隷,是以悲慟,肝心圮裂。 皇太子以丁酉踐酋號,哀喜交並,不知所措。 吾身受顧命,輔相幼主,竊自揆度;才非博陸而受姬公負圖之托,懼忝丞相輔漢之效;恐損先帝委付之明,是以憂慚惶惶,所慮萬端。 且民惡其上,動見瞻觀,何時易哉?今以頑鈍之姿,處保傅之位,艱多智寡,任重謀淺,誰為唇齒?近漢之世,燕、蓋交遘,有上官之變,以身值此,何敢怡豫邪?又弟所在,與賊犬牙相錯,當於今時整頓軍具,率厲將士,警備過常,念出萬死,無顧一生,以報朝廷,無忝爾先。 又諸將備守各有境界,猶恐賊虜聞諱,恣睢寇竊。 邊邑諸曹,已別下約敕,所部督將,不得妄委所戍,徑來奔赴。 雖懷愴但不忍之心,公義奪私,伯禽服戎,若苟違戾,非徒小故。 以親正疏,古人明戒也。 」 恪更拜太傅。 於是罷視聽,息校官,原逋責,除關稅,事崇恩澤,眾莫不悅。 恪每出入,百姓延頸思見其狀。 初,權黃龍元年遷都建業。 二年築東興堤遏湖水。 後征淮南,敗,以內船,由是廢不復修。 恪以建興元年十月會眾于東興,更作大堤,左右結山俠築兩城,各留千人,使全端、留略守之,引軍而還。 魏以吳軍入其疆土,恥于受侮,命大將胡遵、諸葛誕等率眾七萬,欲攻圍兩塢,圖壞堤遏。 恪興軍四萬,晨夜赴救。 遵等敕其諸軍作浮橋度,陳于堤上,分兵攻兩城。 城在高峻,不可卒拔。 恪遣將軍留贊、呂據、唐咨、丁奉為前部。 時天寒雪,魏諸將會飲,見贊等兵少,而解置鎧甲,不持矛戟。 但兜鍪刀楯,倮身緣遏,大笑之,不即嚴兵。 兵得上,便鼓噪亂斫。 魏軍驚擾散走,爭渡浮橋,橋壞絶,自投于水,更相蹈藉。 樂安太守恆嘉等同時並沒,死者數萬。 故叛將韓綜為魏前軍督,亦斬之。 獲車乘牛馬驢騾各數千,資器山積,振旅而歸。 進封恪陽都侯,加荊揚州牧,督中外諸軍事,賜金一百斤,馬二百匹,繒布各萬匹。 恪遂有輕敵之心,以十二月戰克,明年春,復欲出軍。 諸大臣以為數出罷勞,同辭諫恪 ,恪不聽。 中散大夫蔣延或以固爭,扶出。 恪乃著論諭眾意曰:“夫天無二日,土無二王,王者不務兼併天下而欲垂祚後世,古今未之有也。 昔戰國之時,諸侯自恃兵強地廣,互有救援,謂此足以傳世,人莫能危。 恣情從懷,憚于勞苦,使秦漸得自大,遂以並之,此既然矣。 近者劉景升在荊州,有眾十萬,財谷如山。 不及曹操尚微,與之力競,坐觀其強大,吞滅諸袁,北方都定之後,操率三十萬眾來向荊州,當時雖有吞智者,不能復為畫計,於是景升兒子,交臂請降,遂為囚虜。 凡敵國欲相吞,即仇雦欲相除也,有仇而長之,禍不在己,則在後人,不可不為遠慮也。 昔伍子胥曰:『越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夫差自恃強大,聞此邈然,是以誅子胥而無備越之心,至于臨敗悔之,豈有及乎?越小於吳,尚為吳禍,況其強大者邪?昔秦但得關西耳,尚以併吞六國,今賊皆得秦、趙、韓、魏、燕齊九州之地,地悉戎馬之鄉,士林之藪。 今以魏比古之秦,土地數倍;以吳與蜀比古穴國,不能半之。 然所以能敵之,但以操時兵眾于今適盡,而後生者未悉長大,正是賊衰少未盛之時。 加司馬懿先誅王淩,續自隕斃,其子幼弱,而專彼大任,雖有智計之士,未得施用。 當今伐之,是其厄會。 聖人急於趨時,誠謂今日。 若順眾人之情,懷偷安之計,以為長江之險可以傳世;不論魏之終始,而以今日遂輕其後。 此吾所以長嘆息者也。 自本以來,務在產育,今者賊民歲月繁滋,但以尚小,未可得用耳。 第28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三國志》
第2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