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這樣做,那顯然是對他們不公道的。 目前在我國的報紙發行人中間有許多人,為了滿足個別人士發泄怨恨的要求,毫不猶豫無事生非地污衊譭謗我們中間一些品德最優秀的人,挑撥是非,甚至引起決鬥。 此外,有些報紙甚至輕舉妄動到刊登文章,對鄰國政府或者甚至我們最好的盟國的措施進行下流粗鄙的污衊,這種舉動可能會引起最嚴重的後果的。 我提起這些事情,是為了告誡年輕的報紙發行人,勸告他們不要沾染這種惡習,污辱他們的報紙而使他們的職業蒙受恥辱。 他們應當堅決地拒絶這種要求,因為他們可以從我的例子中看出:這種方針,從整體來看,是不會與他們的利益相違背的。 第30節 上帝必賞善罰惡 一七三三年我派遣我的一個職工到南卡羅來納州的查理斯敦去,那裡需要一家印刷鋪。 我供給了他一架印刷機和一些鉛字,跟他訂了一個合夥合同,我將獲得三分之一的盈利,擔負三分之一的開支。 他是一個有學問的人,誠實廉潔,但不懂會計。 所以雖然有時候他匯款給我,我總不能從他那裡取得會計報告,在他生前我也不能取得關於我們合夥情況的一個令人滿意的報告。 在他死後,他的寡婦繼續管理印刷所的事務。 她在荷蘭生長;據說在那裡,簿記是婦女教育的一部分。 她不但對以往的收支作了一個儘可能清楚的報告,並且以後每季按時繼續寄來十分精確的報告,她管理業務是如此成功,她不但把一家孩子都養育成人,頗有令譽,而且在合夥期滿以後,能夠把印刷鋪從我手裡買了過去,叫她的兒子去經營業務。 我提這件事,主要是為了向我們的年輕婦女們推薦這門學科,萬一結婚後守了寡,簿記大概會比音樂或跳舞對她們本人或她們的子女更有用,它使她們不至于受壞人的欺騙而遭受損失,或許使她們能夠靠着已經建立起來的通信關係繼續管理一家賺錢的商店,直到她們的兒子長大後能夠經營和繼續事業時為止,這樣對於家庭既有益又有利。 約在一七三四年一個叫做韓潑希的年輕傳教士從愛爾蘭跑到我們這裡來了。 他聲音洪亮,而且講起道來,顯然未經準備也能講得天花亂墜,他的說教吸引了相當數量屬於不同教派的人在一起,他們同聲讚美他。 我跟其他人在一起,經常去聽他講道;我喜歡聽他的說教,因為他不作教條式的闡述,而是熱烈地勸人為善或是用宗教術語來講所謂積功德。 但是我們會眾中有一些自命為正統派長老會信徒的人,他們反對他的看法;大多數年長的教牧師都參加了這一派,並且向長老會的宗教議會提出控告,指責他為異端,想要禁止他傳教。 我成為他熱烈的擁護者,並且盡我的力量協助他把擁護他的人組織起來,我們為他戰鬥了一個時期,我們倒頗有勝利的希望哩!雙方都在這時候進行了不少筆戰。 我發現雖然他是一個極能幹的傳教士,他的文章卻寫得不行,因此我替他執筆,代他寫了兩三本小冊子和一篇一七三五年四月在《公報》發表的論文。 這些小冊子,像普通其他爭論性的文章一樣,雖然當時風行一時,事後卻很快地無人問津了。 我猜想恐怕現在連一本也找不到了。 在論爭中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件,大大地損害了他的事業。 我們的敵方中有一個人,在聽他講完了一篇大受人們讚美的講道以後,覺得他以前在什麼地方讀到過,或是至少一部分曾經見過。 經過搜索以後,他在一本英國的評論中找到了那段說教的詳細引文,原來這是從浮士德博士的講道文中引來的,這一發現使我們當中許多人看不起他,因此不再支持他了,這樣就使我們在宗教議會中的鬥爭很快地失敗了。 但是我始終支持他,因為我寧可聽他念別人寫的優秀的講道文,而不願聽他自己杜撰的惡劣的說教,雖然我們普通的傳教士都是自己寫講道文的。 以後他向我坦白說他的說教全都不是他自己寫的,他還說他的記憶力很強,任何講道文一經過目,他就能背誦不忘。 我們被擊潰以後,他就離開了我們,到別處去碰運氣去了,我也離開了這一會眾,以後再也不加入這一教會了,雖然我繼續捐獻維持這一教會的牧師達許多年之久。 在一七三三年我開始學習外國語了。 不久我獲得了足夠的法語知識,使我能夠順利地閲讀法語書籍。 接着我學習意大利語。 我有一個朋友,當時也在學意大利語,他常常慫恿我和他下棋。 當我發現下棋過多地占用了我原定學習的時間時,我終於拒絶再跟他下棋了,除非在這樣的一個條件之下,那就是:每盤棋的勝利者有權指定一種作業,不論是語法部分的背誦或是翻譯,失敗的一方要保證在我們下次會晤之前做好作業。 因為我們的棋藝不相上下,這樣我們就相互地把意大利語灌輸到各人的頭腦中去了。 以後我花了一點苦功去學西班牙語,我也獲得了閲讀西班牙語書籍所需要的知識。 我在上文中已經提過,我在幼年時曾在拉丁學校中學過一年拉丁文,以後我就完全把它置之腦後了。 但是當我熟悉了法語、意大利語和西班牙語以後,翻閲一本拉丁文《聖經》時,我出乎意料地發現,我所懂得的拉丁文遠較我想象的為多,這就鼓勵了我再去專心學習拉丁文,我的收穫很大,因為以前學過的幾種語言替我大大地鋪平了道路。 第3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富蘭克林自傳》
第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