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濁者魚噞,令苛者民亂。 城峭者必崩,岸青者必陀。 故商鞅立法而支解,吳起刻削而車裂。 治國譬若張瑟,大弦縆,則小弦絶矣。 故急轡數策者,非千里之禦也。 有聲之聲,不過百里;無聲之聲,施于四海。 是故祿過其功者損,名過其實者蔽。 情行合而名副之,禍福不虛至矣。 身有醜夢,不勝正行;國有妖祥,不勝善政。 是故前有軒冕之賞,不可以無功取也;後有斧鉞之禁,不可以無罪蒙也。 素修正者,弗離道也。 君子不謂小善不足為也而舍之,小善積而為大善;不謂小不善為無傷也而為之,小不善積而為大不善。 是故積羽沈舟,群輕折軸。 故君子禁于微。 壹快不足以成善,積快而為德;壹恨不足以成非,積恨而成怨。 故三代之稱,千歲之積譽也;桀、紂之謗,千歲之積毀也。 天有四時,人有四用。 何謂四用?視而形之,莫明於目;聽而精之,莫聰于耳;重而閉之,莫固于口;含而藏之,莫深於心。 目見其形,耳聽其聲,口言其誠,而心致之精,則萬物之化咸有極矣。 地以德廣,君以德尊,上也;地以義廣,君以義尊,次也;地以強廣,君以強尊,下也。 故粹者王,駮者霸,無一焉者亡。 昔二皇鳳皇至于庭,三代至乎門,周室至乎澤。 德彌粗,所至彌遠;德彌精,所至彌近。 君子誠仁,施亦仁,不施亦仁;小人誠不仁,施亦不仁,不施亦不仁。 善之由我,與其由人若,仁德之盛者也,故情勝欲者昌,欲勝情者亡。 欲知天道,察其數;欲知地道,物其樹;欲知人道,從其欲。 勿驚勿駭,萬物將自理;勿撓勿攖,萬物將自清。 察一曲者,不可與言化;審一時者,不可與言大。 日不知夜,月不知晝,日月為明而弗能兼也,唯天地能函之。 能包天地,曰唯無形者也。 驕溢之君無忠臣,口慧之人無必信。 交拱之木,無把之枝;尋常之溝,無吞舟之魚。 根淺則末短,本傷則枝枯。 福生於無為,患生於多欲,害生於弗備,穢生於弗耨。 聖人為善若恐不及,備禍若恐不免。 蒙塵而欲毋眯,涉水而欲無濡,不可得也。 是故知己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福由己發,禍由己生。 聖人不求譽,不闢誹,正身直行,眾邪自息。 今釋正而追曲,倍是而從眾,是與俗儷走,而內行無繩,故聖人反己而弗由也。 道之有篇章形埒者,非至者也。 嘗之而無味,視之而無形,不可傳於人。 大戟去水,亭歷愈張,用之不節,乃反為病。 物多類之而非,唯聖人知其微。 善禦者不忘其馬,善射者不忘其弩,善為人上者不忘其下。 誠能愛而利之,天下可從也。 弗愛弗利,親子叛父。 天下有至貴而非勢位也,有至富而非金玉也,有至壽而非千歲也。 原心反性,則貴矣;適情知足,則富矣;明死生之分,則壽矣。 言無常是,行無常宜者,小人也;察于一事,通於一伎者,中人也;兼覆蓋而並有之,度伎能而裁使之者,聖人也。 卷十一·齊俗訓 率性而行謂之道,得其天性謂之德。 性失然後貴仁,道失然後貴義。 是故仁義立而道德遷矣,禮樂飾則純樸散矣,是非形則百姓眩矣,珠玉尊則天下爭矣。 凡此四者,衰世之造也,末世之用也。 夫禮者,所以別尊卑,異貴賤;義者,所以合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際也。 今世之為禮者,恭敬而忮;為義者,佈施而德。 君臣以相非,骨肉以生怨,則失禮義之本也。 故構而多責。 夫水積則生相食之魚,土積則生自冗之獸,禮義飾則生偽匿之本。 夫吹灰而欲無眯,涉水而欲無濡,不可得也。 古者,民童蒙不知東西,貌不羡乎情,而言不溢乎行。 其衣致暖而無文,其兵戈銖而無刃,其歌樂而無轉,其哭哀而無聲。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無所施其美,亦不求得。 親戚不相毀譽,朋友不相怨德。 及至禮義之生,貨財之貴,而詐偽萌興,非譽相紛,怨德並行。 於是乃有曾參、孝己之美,而生盜跖、莊蹻之邪。 故有大路龍旌,羽蓋垂緌,結駟連騎,則必有穿窬拊楗,抽箕逾備之奸;有詭文繁綉,弱緆羅紈,必有菅屩跐踦,短褐不完者。 故高下之相傾也,短修之相形也,亦明矣。 夫蝦蟆為鶉,水蠆為[A17R]莣,皆生非其類,唯聖人知其化。 夫胡人見黂,不知其可以為布也;越人見毳,不知其可以為旃也。 故不通於物者,難與言化。 昔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相見。 太公問周公曰:「何以治魯?」周公曰:「尊尊親親。 」太公曰:「魯從此弱矣。 」周公問太公曰:「何以治齊?」太公曰:「舉賢而上功。 」周公曰:「後世必有劫殺之君。 」其後,齊日以大,至于霸,二十四世而田氏代之;魯日以削,至三十二世而亡。 故《易》曰:「履霜,堅冰至。 」聖人之見終始微言。 故糟丘生乎象著,炮烙生乎熱鬥。 子路撜溺而受牛謝。 孔子曰:「魯國必好救人于患。 」子贛贖人,而不受金于府,孔子曰:「魯國不復贖人矣。 」子路受而勸德,子贛讓而止善。 孔子之明,以小知大,以近知遠,通於論者也。 由此觀之,廉有所在,而不可公行也。 故行齊于俗,可隨也;事周于能,易為也。 矜偽以惑世,伉行以違眾,聖人不以為民俗。 第3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淮南子》
第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