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源恩,字秀三,四川達州人。 拔貢生。 舉道光二十三年順天鄉試,鹹豐元年,選湖南平江縣知縣。 二年秋,粵賊犯長沙,瀏陽、通城匪徒皆為亂,三縣皆與平江接壤。 源恩詰奸守隘,如防禦水,截然不得蟄。 江忠源以為才,保奏知州銜,又以書播告士友,道「林某堪軍旅」也。 時曾國籓治兵長沙,檄源恩募平江勇五百人以從。 旋有他賊自崇陽、通城犯平江,檄源恩回援,壁北鄉之上塔市。 三月四日,賊大至,環源恩壘,源恩逆戰,大捷,追奔數十里。 既而塔齊布、胡林翼師克通城,平江解嚴,師別剿,則賊仍麕至,源恩屢戰卻之。 會有忌源恩者,功不得敘,又別摭他事中之。 源恩憤甚,詣大府自陳,而謇於辭,卒莫能自達。 遂從國籓九江軍,命治羅澤南糧台。 乙卯春,從克廣信,賞花翎。 又治塔齊布糧台,旋任水師營務。 十一月,又攝理陸軍於廬山之麓、姑塘之南,而江西巡撫聞源恩賢,飛檄至南昌,付以所新募之平江營者。 源恩在廬山,又與共事武夫不相能,憤彌甚,嘗獨嘆曰:「丈夫一死強寇耳,終不返顧矣!」 明年,石達開犯江西,連陷八府五十餘州縣。 六年三月,李元度率師自湖口南來,源恩與鄧輔綸自南昌而東,兩軍會於撫州,克進賢東鄉,進破文昌橋堅壘五,赭其巢。 既薄城,源恩壁南門,元度壁西南隅,相去四里。 賊嬰城拒守,堅不可拔。 當是時,江、楚道梗,瑞、臨、袁、吉四郡無一官軍。 援賊不時至,至則合城賊來犯,所部迎擊三十里外,輒重創之,破賊壘者九,大小戰五十有六,皆告捷。 然部下血戰久,疲不得休,裹創者十之三,病者十四五。 會輔綸中蜚語去,在事者多告退,源恩勢益孤,餉日絀。 宜黃、崇仁兩縣來乞師,謂克宜、崇則能拊撫賊之背,且勸士民輸餉,可得十數萬。 源恩與元度遂分江、楚軍共五千徇西路。 九月三日,克宜黃,九日,克崇仁,俘斬各數百。 忽皖賊數千自景德鎮來援,急撤宜、崇軍,官民苦留不遣。 將士亦以久饑甫得一飽,不能行。 賊趨撫州,十六日,扼河而戰。 水涸,賊駷馬飛渡,追而敗諸城下。 先是源恩所部之右護軍遣赴崇仁,留三百人守壘,賊詗知之,詰旦出犯,先陷右軍,遂圍源恩壁。 源恩慷慨諭將士曰:「好男子,努力殺賊,無走也!」眾皆應曰:「惟公命。 」都司唐德升馳入壁,掖源恩上馬,源恩曰:「此吾死所也,子受事日淺,其行乎!」德升曰:「君能死,吾獨不能死耶?」從容解金條脫畀其從子某,曰:「若馳去,吾與林公死此矣!」壘破,源恩手劍鏦賊,力竭,死之。 德升素驍健,格殺十餘賊,始被害。 從死者三百餘人。 源恩年僅四十。 追贈道員,賜恤如例。 德升,字彥遠,寧遠人。 舊隷副將周鳳山部下,以十五日奉檄來軍,十七日及難,贈遊擊。 畢大鈺,湖南長沙人。 鹹豐二年,以附生守長沙南關,粵賊砲轟城塌,大鈺斂空棺實土為牆,頃刻成三十餘丈。 隨提督鄧紹良堅拒八十餘日,殲賊數千。 賊自湖北回竄,湘潭、靖港均陷,大鈺復以防省功選用府經歷、縣丞。 湖北崇陽、通城陷,大鈺復領兵赴剿。 諜知賊由平江搗長沙,絶饋道,厲兵為備,賊不得逞。 行軍禁騷擾,一蔬一木無妄取。 通城亂久無官,為立團防,鋤土匪,通人安業。 因其歸,報金巨萬,大鈺卻不受。 四年,保用知縣,授浙江仙居知縣,案無留牘。 地瘠民貧,逋賦多,大鈺在官,民爭輸納。 尋捐知府,浙江巡撫何桂清留筦糧台,檄赴於潛防堵。 又以開化疊警,調防婺源。 初戰屢捷,尋賊以三千人圍南關,大鈺偕胞侄候選通判榮清合剿,賊大至,力竭,均死之。 恤贈太仆寺卿,賞世職。 湯世銓,字彥聲,順天大興籍,江蘇武進人。 道光二十六年舉人。 鹹豐三年,以知縣發浙江,七年,署開化縣。 時粵匪闌入浙境,由常山窺開化,委署者多不肯往,世銓獨毅然請行,至則募勇防守。 八年三月,賊首石達開擾浙,衢州鎮總兵饒廷選戰敗,遂偪開化。 世銓聞警登陴,賊突至,城陷,世銓拔佩刀自剄,為紳民奪刀擁出,不得死。 陰約各都結團,且飛書請兵,會鶴麗鎮總兵周天孚督軍追擊,賊奔處州,世銓率團沿途截殺。 六月,縣城復,仍因失守褫職,代未至,仍帶勇守禦。 七月,賊由常山復攻開化,江蘇候補知縣劉福林帥鄉勇方檄赴寧國。 世銓請於大府,留籍防禦,而以城守囑縣丞某,且出印印其衣,畢,遣人賚印至府授代者,遂出禦賊於華埠。 賊至,疊擊敗之。 會貴州定遠協副將硃貴統兵三千夾援,戰失利,世銓急整隊出,倉猝不能成陣,力鬥,與福林同歿於戰所。 以印衣覓得屍,胸腹腰肋創十數。 勇目方忠同死於其側。 事聞,複原官,恤如例,給世職。 謝子澄,字雲航,四川新都人。 道光十二年舉人,大挑知縣,分直隷。 鹹豐元年,署無極縣,二年,補天津。 天津地濱海,獷悍難治,市有所謂「混混」者,健武善鬥。 子澄至,見前令系諸混混,嘆曰:「是奚不可化者?」籍其名,縱之。 未幾,縱者閧於市,子澄按名捕,殛其魁,地面遂靖。 時粵匪出擾湘、漢,順流而東,遣酋林鳳祥、李開芳分兵渡河,莫測所向。 人方謂南北道隔,賊不敢犯,子澄深以為憂。 捐金倡團練,召所縱諸混混,以周處故事喻之,眾皆為用。 回民劉繼德復集回民千餘人應之,遂率赴教場,授器械,教戰陣之法,其妻亦撤簪珥以助。 長蘆鹽政文謙歸財與糧,隨時協濟,子澄得一意練兵。 未幾,賊圍懷慶。 逾月,渡臨洺關,總督納爾經額帥師遁,遂經順河、柏鄉、欒城入深州。 主閫者務持重,雖數奉詔夾剿,而習於潰逃,數避賊。 其奮勇者尾追數千里,氣亦餒,賊勢益橫。 又經獻縣、交河,以薄滄州,滄州號有備,亦為所拔。 津地大震。 九月,賊至梢直口,大吏不知所為,議嬰城守。 子澄以負郭居民數十萬,不應棄之,力爭。 遂用沿河棹小舟以火器取野鶩者,又火會會眾萬人,合水陸拒賊,而別向火會首事張錦文籌貲。 先是錦文輸家財濬壕,壕成,運河水大至,環城窪下成巨浸,而葡萄窪尤甚。 子澄阻壕守,渡壕擊賊。 賊酋開山王小禿子手黃旗指揮,迅奮剽疾,能一躍丈餘,避槍擊。 子澄先伏打野鴨船於岸外,賊以為民船也,呼渡,船槍發,殪小禿子,群賊奪氣。 伏舟進擊餘賊,血流染波。 日晡,軍餒,錦文又賫糗糧至,戰益奮。 勇目餘鵬龍等相繼陷陣,復斬級無算,賊遁。 是役也,子澄功最,旨以知府用,留本任。 時賊退踞靜海及獨流鎮,子澄奉調赴勝保營,列營河西。 賊由獨流出撲,屢擊退之。 嗣靜海賊傾巢出援,子澄追剿,賊竄,正窘,會都統佟鑒思絶賊歸路,進掣壕板,以路滑失足踣地,賊刃交下。 子澄單騎馳救,砲洞馬腹,身受七傷。 鵬龍負之趨,子澄曰:「憊矣!爾亟行,毋顧我。 」賊酋高剛頭薄之急,子澄恐為所辱,沉於河。 鵬龍率從子陳梁等皆戰死。 事聞,加布政使銜,謚忠湣,建專祠。 喪車還津,無貴賤皆往弔,哭如私親。 天津祠落成,蠡縣人李某,生致高剛頭,剖心以祭。 子澄好為小詩,工駢體文,為政有聲,卒以殺賊致殞。 人謂賊自河北經山西,所至席捲無堅城,獨受挫於子澄,使京師得以為備,其關係尤重雲。 先是賊過臨洺關,同知周憲曾公服坐餉鞘上,罵賊死。 後子澄以知縣死直隷者:江安瀾,廣西臨桂人。 舉人,挑教職,保知縣,發直隷,補柏鄉。 鹹豐元年,調靜海。 賊北犯,靜海為畿南衝要,大軍援剿,供應無乏。 賊入境,偕署都司潘宗得等擒斬偽司馬陳得旺,大隊麕至,官軍眾寡不敵,遽潰。 城陷,赴水死。 破沙河,王衡身中七刃死;破欒城,唐盛朝服罵賊,賊縛之柱上死,典史陳虎臣從死。 又馬雲嵐,慶雲人。 州判。 賊犯縣城,率鄉團出禦,被執,不屈死。 子龍文從死。 恤如例,予世職。 第38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3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