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重障,外有挑護。 大堤後舊有越堤,相去遠,恐不足恃。 請向東添築格堤,臨河近溜處加築挑水壩。 ”上從之。 又奏兗州伊家河在運河八閘之西,以分泄運河及瀕湖諸水,應挑展寬深,上命速興工。 又奏伊家河興工後,即往河南勘驗引水子溝;仍往來山東、河南督察:上嘉之,並諭曰:「汝若能不自滿而加以勤學,或可繼汝父也。 」伊家河工竟,四十八年,賜孔雀翎。 是年,青龍岡工竟,請修築運河堤岸,詣濟寧勘估,奏需帑六十四萬有奇,得旨允行。 授河南巡撫。 以秋審多失出,降三品頂帶,停支養廉。 四十九年,運河堤岸工竟,命議敘。 師討石峰堡亂回,道河南,裕城佐軍興,復頂帶、養廉。 五十年,調陝西巡撫。 朝邑被水,上諭裕城就被水處將淤積泥沙建築河堤。 尋奏創建護城是,下部議行。 調江西巡撫,五十二年,奏江西河路二千四百餘裡,請以所獲盜舟改設巡船,上嘉之。 又奏豐城鎮平堤中段水勢衝激,不足捍禦,請改建石是,從之。 五十五年,調安徽巡撫。 命來京祝八旬萬壽,行次合肥,卒。 吳嗣爵,字樹屏,浙江錢塘人。 八歲而孤,母錢督之嚴,雍正八年成進士。 授禮部主事,大學士張廷玉奏改吏部。 再遷郎中。 嗣爵彊識,嫺故事。 乾隆六年,授常州知府,再授保寧,皆奏留部。 旋命視學湖北,調福建。 十三年,授淮安知府,遷淮揚道。 洪澤湖盛漲,例當開天然壩。 嗣爵曰:「開壩減暴漲,如下河州縣生靈何?」持之力,卒無恙。 十六年,調兩淮鹽運使。 十八年,復授淮揚道,遭母憂,上諭曰:「防河官吏叢弊,故特由運使調用。 河工與地方官吏不同,畀假兩月治喪,畢,在任守制。 」 擢江蘇按察使。 遷布政使,調湖南,未行,奏江寧等三十五州縣積欠應徵口糧,請特旨緩徵。 上諮巡撫託恩多,託恩多奏江寧等州縣年豐,不當再請緩徵。 上責嗣爵藉緩徵卸過,併為有司催徵不力地,命發江南河工,以同知用。 二十五年,補宿虹同知,仍授淮揚道,移淮徐道。 黃河盛漲,逼徐家莊縷堤,嗣爵督吏搶護,命署理河東河道總督。 旋坐官運使時商人侵蝕提引公費,坐降調,命改奪官,仍留任。 三十四年,奏請修補丁廟、六里、南旺、荊門、戴村諸閘壩,並言:「運河兩岸土工,臨清以北為民堰,南旺以南為官堤,自臨清至南旺,官堤、民堰交錯。 請凡民堰卑薄殘缺處,督令修築,官堤酌緩急次第培修。 」上嘉之。 署河南巡撫。 三十五年,奏:「南旺湖北高南下,在運河西岸,值分水口之沖。 伏秋汶水發,自關家、常鳴等鬥門灌入,祗能收水入湖,不能出水濟運。 請於南旺下遊土地廟前增建石閘一,以時啟閉。 」 三十六年,遷江南河道總督。 四十年,奏:“丁家集黃河自北趨南,北岸新灘插入河心,致沖漫南岸民堰五百餘丈。 毛城鋪過水較大,下流亦不能容。 今收正河頭,測量河脣,濬 引渠,築子壩,於北岸旁黃河故道濬引河,來春相機開放,俾河改由北岸東下,不使旁註丁家集諸地。 ”又奏:「裡河運口本設惠濟、通濟、福興三閘,惠濟尤為淮水入運關鍵,請俟春融修築。 」四十一年,又奏清口通湖引河凡五,為洪澤湖尾閭,並分別籌濬,運道以濟。 尋奏五引河中張家莊、裴家場二河水氵曳,應濬使寬深,從之。 是年,上東巡,嗣爵覲行在,入對,不能興,左右掖以出。 改吏部侍郎,四十二年,乞罷,歸。 四十四年,卒,年七十有三。 子璥,自有傳。 薩載,伊爾根覺羅氏,滿洲正黃旗人。 父薩哈岱,官鑲藍旗滿洲副都統。 薩載,繙譯舉人,授理籓院筆帖式。 累遷江蘇蘇松太道,管蘇州織造。 果親王弘適短價令制綉緞朝衣,事發,奪官。 召還京,予主事銜。 尋授薩哈岱蘇州織造,命薩載侍行為佐。 踰年,改授普福,命交兩江總督差委。 旋授松江知府。 乾隆三十年,加道銜,復署蘇州織造。 三十四年,擢江蘇布政使,仍兼織造。 三十五年,署巡撫。 巡撫永德請以華亭、寶山土塘改建條石,薩載言條石易傾圮。 按察使吳壇請裁巡檢弓兵,增州縣捕役,薩載言不便,皆寢其議。 三十六年,與總督高晉奏濬海州河道,又奏江蘇社穀積至三十七萬六千餘石,請察驗,報聞。 三十七年,真除江蘇巡撫。 上命察屯田,薩載奏江安糧道屬江淮、興武等六衛,蘇州糧道屬蘇州、太倉等四衛,令清釐冊報,循新例四年一編審;加給江淮、興武二衛屯丁墾田,運丁快丁終歲輓輸,請加給津貼;太倉、鎮海二衛田不隨船,私相售典,循舊例借項贖回;從之。 三十九年,河溢外河老壩口,偕河道總督吳嗣爵董工事,未兩旬工竟,議敘。 四十一年,上東巡,覲行在,授江南河道總督。 命與高晉察黃河海口淤沙。 薩載先至,奏:「海口前在王家港,自雍正時接湧淤灘,長四十餘裡;南岸為新淤尖、為尖頭洋,北岸為二泓、三泓、四泓。 二泓、四泓寬二十餘丈,潮至深二三丈;三泓寬四十餘丈,潮至深三四丈。 河底有高低,河脣又漸遠,淤積巳久,難以施工。 」上諭曰:「此海口自然之勢,難以人力勝之。 」尋與高晉奏請以清口東、西壩移建平城台,於陶莊迤上別開引河。 是夏,運河及駱馬湖水漲,薩載督吏防護,上嘉其妥協。 尋開陶莊引河,四十二年二月,工竟。 上諭曰:「朕屢次南巡,臨閲清、黃交匯處,慮其倒灌,思引向陶莊北流。 歷任河臣未有能任此者。 昨歲薩載奏請施工,與朕意合。 據奏工竟,自此黃河離清口較遠,既免黃河倒灌之虞,並收清水刷沙之益,實為全河一大關鍵。 視齊蘇勒例,予騎都尉世職。 」入覲,上命於攔黃壩迤上加築壩為重門保障,並於舊有木龍三架迤上增設木龍。 薩載回任,奏遵上指料理,上嘉之。 冬,復奏:“新河河面首尾寬窄不同,請於北灘順水勢抽槽,酌留土格。 俟來年水漲放溜 沖刷,使河面首尾寬闊相若。 ”繪圖以進,上覽圖中北岸有新淤,因慮北淤則溜必南趨,識以硃筆,命薩載疏治。 四十三年,奏:「高家馬頭新淤已刷動寬深,彭家馬頭新淤前作柴枕土壩。 茲於灘面抽槽,候水漲沖刷。 」旋署兩江總督。 四十四年,奏攔黃壩外舊河露淤灘,請於灘面築束水堤為新河保障。 尋實授兩江總督。 先是,高晉奏中河口門淤阻,議移下遊李家莊,上命薩載勘奏。 薩載請將清口東、西壩移築惠濟祠前,上從之。 四十五年,大學士阿桂奏:「陶莊引河首尾寬而中窄,河身雖已刷深,水勢尚嫌束縛。 伏秋汛漲,恐宣洩不及。 」命偕薩載勘覆。 尋奏請河寬六十餘丈處展十餘丈,河寬不及六十丈處展二十餘丈。 又奏:「雲梯關外二套以下河流現行之道,道遠而水淺,請於四泓以下增設閘壩;二套上迤西馬港河舊堤殘缺,應行修復;並於舊無堤處補築新堤,下接北潮河西堰。 」上從之。 夏,河溢郭家渡,命薩載與河道總督陳輝祖督護。 是歲河水盛漲,初開毛城鋪、蘇家山、峰山頭諸閘,次將清口東西壩全行拆展。 薩載奏諸州縣被水,睢寧、泗州為重,邳州、宿遷、靈壁、五河次之,現在撫卹寧貼。 上諭曰:「實在無善策,祗可儘力撫卹,以期補過。 」覆命引河水入陶莊新河。 尋奏豐、碭、銅、沛險工俱次第搶護,下遊洪澤、高寶諸湖亦俱平定,俟水落堵築。 得旨:「覽奏深慰。 」先是,上臨高堰閲洪澤湖磚石諸工,諭薩載石工卑者增 高,磚工悉改用石。 薩載奏請酌量緩急,分三年修築。 八月,丁父憂,命百日滿後仍署兩江總督。 四十六年,奏請自李家莊至臨河集北濬引河,上命速為之。 第45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中》
第4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