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上命率師進取吐魯番,因留駐其地。 策妄阿喇布坦來犯,阿喇納行與遇。 令分兵為三,突入陣,策妄阿喇布坦敗入林中,棄馬步戰,我師發槍擊殺准噶爾兵百餘,乃敗走,逐北數十里,俘獲甚眾。 授協理將軍,築城屯墾,為持久計。 阿喇納久居邊塞,悉敵情,疏請進兵伊犁。 下議政大臣議,以賊已遠竄,暫緩進兵。 雍正元年,擢鑲紅旗蒙古副都統。 師征青海,命率兵二千駐布隆吉爾。 賊酋阿喇布坦蘇巴泰來襲,遣師追至推默爾,大敗之。 未幾,卒於軍。 遺疏為父請謚,上特許之。 賜白金千,遣官護喪歸,謚僖恪,加拜他喇布勒哈番,以其子伍彌泰兼襲,合為三等伯。 乾隆間,定封號曰誠毅。 伍彌泰自有傳。 吉勒塔布,李佳氏,滿洲正紅旗人,覺善第三子。 初授侍衛兼前鋒參領。 康熙十一年,授正紅旗蒙古副都統。 十三年,耿精忠叛,命偕副都統拉哈率師駐江寧。 尋令援浙江。 從將軍貝子傅喇塔攻嵊縣,與精忠將曾養性等戰於黃瑞山,督兵乘夜分兩翼衝擊;又遣兵循山麓疾上,以鳥槍旁擊之,養性敗潰,克仙居。 十四年,養性與叛將祖弘勛犯台州,吉勒塔布與都統沃申赴援,戰於平山嶺,殪賊四千餘;奪梁蓬隘道,遇賊伏,盡殲之。 直趨黃岩,副都統穆赫林督兵夾擊,養性夜走溫州。 克黃岩,復戰於上塘嶺。 攻溫州,久未下。 十五年,養性復以四萬餘人來犯,吉勒塔布遣兵分道逆擊。 進剿處州,過三角嶺,循江度師。 養性以百餘舟屯江上,陸兵屯得勝山下,據險拒我師。 吉勒塔布與總兵陳世凱分道拔賊壘,又以砲擊賊舟,沉諸江。 師次溫溪渡口,擊敗精忠將馬成龍等,斬千餘級,遂與康親王師會衢州。 偕都統賚塔等擊精忠將馬九玉,戰於大溪灘。 吉勒塔布督兵逾三濠,進焚木城,克江山,九玉敗遁。 遂度仙霞嶺,進克浦城、建陽諸縣。 從康親王進次福州,精忠降。 十六年,擊鄭錦同安。 十八年,與錦將劉國軒戰於下坑、於歐溪頭、於郭坑,皆勝,斬二千餘級,收海澄。 與沃申駐師漳州。 二十一年,師還,累擢護軍統領、正紅旗蒙古都統。 二十七年,授兵部尚書,列議政大臣。 噶爾丹侵喀爾喀,上命吉勒塔布與都統巴海等徵科爾沁諸部兵備邊。 尋命往蘇尼特,度水草佳處為喀爾喀牧地。 二十九年,命與尚書阿喇尼出塞,自歸化至圖拉置台站,率師會喀爾喀諸部,自洮瀨河進攻噶爾丹。 噶爾丹掠烏珠穆秦部,至烏勒輝河,我師與遇,分兵乘夜挑戰。 喀爾喀兵違節度,亂陣,戰失利。 吉勒塔布當奪官,命留佐領,率兵駐呼魯固爾河。 旋命與內大臣阿密達同駐克勒,待裕親王師至,分三隊以進。 吉勒塔布為第一隊,大敗噶爾丹於烏闌布通。 三十年,詔移喀爾喀土謝圖、車臣兩部歸附人牧近邊。 上出塞撫綏,令吉勒塔布與尚書馬齊、班第等,先期集歸附人於上都河、額爾屯河以待。 上慮巴圖爾額爾克濟農掠喀爾喀,命吉勒塔布督喀爾喀諸部兵為備。 三十一年,巴圖爾額爾克濟農降,罷兵歸。 三十五年,擢都統。 三十六年,卒,賜祭葬。 殷化行,字熙如,陝西鹹陽人。 初以王姓成康熙九年武進士。 十三年,從經略莫洛討吳三桂,授守備。 會王輔臣叛,莫洛遇害,化行被脅覊秦州,稱病不為賊用。 踰年,自拔歸,總督哈占奏複原職,補火器營守備。 從振武將軍佛尼勒戰牛頭山,攻克上、下嶺。 三桂將王屏籓據漢中,以二萬人犯寶鷄。 大將軍圖海檄化行赴援,破敵,解西山堡圍。 復自大泥峪取兩河關,復興安州城。 十九年,佛尼勒援永寧,化行為前鋒,敗敵托川,擊走三桂將胡國柱於安寧橋。 調援敘州,與西寧總兵李芳述守城,賊分三路來攻,擊卻之。 圖海、哈占合疏陳化行奮戰狀,特擢漢中城守營副將。 二十年,逐國柱,迭戰安邊、敘馬、連峰、石盤關諸處,屢克要隘,復馬湖府城。 二十二年,追議輔臣叛時被脅,坐奪官。 哈占以化行未為輔臣用,從征有勞,奏複原職,授直隷三屯營副將。 二十三年,敘功加一等,授都司僉書,兼管副將事。 二十五年,上幸畿東,化行扈從行圍,賜上用佩刀。 二十六年,擢福建台灣總兵,賜貂裘、白金。 時議城台灣,化行言地皆浮沙,難以鞏固,令部下人致樹一,植為城,數日而成。 諸部亦各植木城,繕治甲兵,防禦以固。 三十年,移襄陽。 陝西旱,米價騰貴,民多流移。 詔發襄陽米二萬石水運至商州,改陸運至西安。 命內閣學士德珠與化行及總督丁思孔往督水陸輓運,並護流民還裡。 三十二年,移登州。 復移寧夏。 三十五年,上親征噶爾丹,三路出師,發陝西兵當西路,遣刑部尚書圖納會將軍、督、撫及河西提、鎮議進兵事。 化行陳方略,詔報可。 時綠旗兵統於振武將軍孫思克,率涼州總兵董大成、肅州總兵潘育龍及化行自寧夏出塞,會大將軍費揚古進剿。 化行領所部兵三千至翁金河,簡精卒前進,遇敵昭莫多。 山崖峻削,其南漸紘,有小山橫亙,化行急據其巔,麾軍士畢登。 敵猝至山腹,發砲擊之,噶爾丹率眾死鬥,鋒甚鋭。 化行使告費揚古曰:「賊陣堅,宜遣一軍沖其脅,賊婦女輜重俱在後陣,劫之必亂。 」費揚古從之。 化行望山下兩軍將薄陣,鼓行而下,敵披靡,死傷枕藉。 噶爾丹敗遁,詔班師。 是役化行功最。 三十六年,疏請率兵二千至郭多里巴爾哈孫偵擒噶爾丹。 會上西巡,將幸寧夏,化行迎謁,奏請行圍花馬池觀軍容。 上曰:「師行賴馬力。 今噶爾丹未滅,寧夏兵至花馬池,往來七八日,馬必疲。 獵細事耳,罷獵而休馬,以獵噶爾丹何如?」乃令化行率所部兵五百人從昭武將軍馬思喀復出塞。 尋命化行參贊軍務,諭謂綠旗總兵官未有授參贊者,並賜孔雀翎。 師次郭多里巴爾哈孫,會大將軍費揚古兵。 進至洪郭羅阿濟爾罕,噶爾丹死,詔班師。 化行還寧夏。 三十七年,請複本姓。 敘昭莫多功,予拖沙喇哈番世職。 擢廣東提督。 三十九年,瓊州營遊擊詹伯豸等擾黎人,黎人王鎮邦為亂,以化行約束不嚴,降級留任。 四十年,連、陽瑤為亂,裡入峒、油嶺二排尤凶橫。 化行率總兵劉虎駐師裡入峒,遣副將林芳入排,使執為亂者以獻。 瑤人戕芳及所從兵役。 上命尚書嵩祝為將軍,令化行及廣西、湖南提督各發兵討之。 四十一年夏,會師連州,分扼要隘,瑤人懼,縛獻為亂者李貴、鄧二等,置諸法,餘悉就撫。 尋追按芳被戕,化行、虎不能救,虎奪官,化行休致。 四十二年,上幸西安,化行迎謁,授其子純四等侍衛。 四十九年,卒。 潘育龍,字飛天,甘肅靖遠人。 初入伍,從征李來亨等於茅麓山,有功。 康熙十四年,王輔臣叛,育龍從副將偏圖攻三水、淳化,復從揚威將軍阿密達戰涇州。 寧夏道梗,大將軍董額使育龍赴提督陳福軍,自紅河川、白馬城諸要隘轉戰七晝夜,達寧夏。 駐靈州,招撫散卒。 總督哈占調援山陽,敗賊於甘溝口。 十五年,從撫遠大將軍圖海奪平涼城北虎山墩。 累擢守備。 十七年,吳三桂兵犯牛頭山、香泉,育龍從總兵王好問等出間道擊破之。 十八年,克梁河關,斬三桂將李景才、景文略等;薄興安,三桂將謝泗、王永世以城降。 敘功,擢都司僉書。 叛將譚弘據川東,育龍從哈占進剿,復大竹、渠縣。 遷遊擊。 二十七年,以總督噶思泰薦,擢甘州副將。 學士達瑚等自西藏使旋,至嘉峪關外,為西海阿奇羅卜藏所掠。 將軍孫思克使育龍偕遊擊韓成等搗其巢,斬級四百有奇,阿奇羅卜藏遁。 事聞,詔嘉獎。 三十年,赴寧夏防剿噶爾丹。 時改肅州協為鎮,即以育龍為總兵。 三十一年,降番罕篤與羅卜藏額林臣、奇齊克等復叛,育龍追至庫列圖嶺,斬四十餘級,獲百二十人。 三十四年,噶爾丹屬回塔什蘭和卓等五百餘人入犯,渡三岔河,育龍擊擒之。 三十五年,從征噶爾丹,遇賊昭莫多,飛砲中育龍右頤,益力戰,賊敗遁。 師還,召至京師,上撫視其創,命禦醫診視,賜衣一襲。 移鎮天津。 敘功,予拖沙喇哈番世職。 第33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中》
第3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