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日軍在中國的金融中心上海開闢了第二條戰線,以圖摧毀中國進行戰爭的經濟能力。 出乎意料的是,蔣在那裡投入了最精良的德式訓練的部隊 第八十七師和八十八師 該部相當成功地阻擋了敵軍的推進達三個月之久。 但日軍迂迴包抄中國守軍的計謀最終得逞,引起了中國軍隊防線意想不到的迅速瓦解。 通往南京的道路暴露無遺,敵軍迅速向中國首都的大門推進。 蔣將首都遷至四川重慶,那裡崎嶇的地形、陡峭的峽谷和湍急的長江使它几乎不可能被敵人突破。 蔣自己作為中國軍隊統帥留在戰略重鎮武漢指揮作戰,而學校、工廠和淪陷區的其它設施則被敦促遷至內地。 西南成為了一個新的抗戰基地,破毀了日軍速戰速決的夢想。 南京淪陷後發生了不分青紅皂白的屠殺,約有十萬平民遇難,同時還有難以計算的婦女受辱。 這個後來被稱為「南京大屠殺」的事件是如此臭名昭著,以致連日本軍國主義者也向國內公眾隱瞞了真相。 當真相最終在戰後的東京國際戰犯法庭揭露出來後,日本人民都為這種暴行感到羞恥不已。 在攻陷南京後,日軍主力向北進取重要的交通樞紐徐州。 但在徐州附近的台兒莊,1938年3月底到4月初,他們遇到了中國軍隊的英勇抵抗,傷亡達三萬人之眾。 這是自南京淪陷後中國方面的第一個大捷,但中國軍隊最終在5月19日不得不撤出了徐州。 稍後,在6月份,中國人炸燬了黃河岸堤以阻擋敵軍的推進。 接下來的會戰在蔣的行轅所在地武漢展開,日軍十二個師團從長江和淮河沿線兩個方向合擊該地。 經過四個半月大小數百次戰鬥,武漢最終在1938年12月25日棄守。 武漢的丟失加上10月21日廣州的陷落,把一些不堅定的國民黨領導人推到了絶望沮喪的地步,但蔣一如他宣誓的那樣堅持抵抗。 武漢的失陷標志著持續十六個月的戰爭第一階段之結束。 在這一階段,中國以空間換取時間,將敵人引入了內陸。 日軍深深陷入中國腹地的泥潭,再也無法自拔。 國際制裁姍姍來遲,因為歐洲本身受着納粹和法西斯的威脅,而美國則還嚴守其中立。 然而,無論形勢如何,日本人卻不能立即贏得戰爭。 東京聽憑自己陷入僵局,採取了靠傀儡政府幫助來維持佔領區的政策。 1937年10月29日,在察哈爾和綏遠建立了一個蒙疆聯合自治政府,以內蒙古的德王為前台的統治者。 12月14日,另一個傀儡「臨時政府」在北平建立,以王克敏為前台人物,管轄河北、察哈爾、綏遠、河南和山東五個北方省份。 1938年3月28日,第三個傀儡政府在南京成立,以梁鴻志為形式上的首領,管轄江蘇、浙江和安徽華東三省。 但這三個首領都沒有獲取統一所需的全國性威望;因此日本人加緊尋找一個名望更大的人物。 3.汪精衛的和平運動 1938年11月3日,為紀念明治天皇的生辰,日本首相近衛親王宣佈了一項「亞洲新秩序」聲明,其基本的六個原則如下:(1)東亞的永久和平;(2)善鄰友好和國際正義;(3)聯合防共;(4)經濟合作;(5)創建新文化;(6)世界和平。 這是一種日本式的「門羅宣言」(Monroe Doctrine),顯示了日本人由來已久的統治亞洲的渴望,這種渴望曾體現在十六世紀後期豐臣秀吉征討朝鮮和中國的戰役中,也反映于二十世紀初日本領袖們的泛亞主義思想中,更表現在1927年所謂的「田中奏摺」中。 對於那些因看不到勝利或和平的前景、因日益加劇的通貨膨脹、生活日益困苦而沮喪不已的中國政客們來說,近衛的聲明似乎提供了迅速解決事端的一縷希望。 汪精衛與其它一些人一樣,覺得日本的想法很有吸引力。 他于1938年12月18日飛離重慶,前往河內開展一場和平運動。 四天以後,近衛宣稱日本決定摧毀國民政府,在以下幾個條件的基礎上與一個「新的」中國政權調整中日關係:(1)親善友好:日本將不僅不提任何領土或賠償的要求,而且將把所有的割讓地和租借地交還給中國,並廢除治外法權;(2)按照軸心國之間反共產國際協議之同樣的精神共同防共;(3)經濟合作,日本一方決無壟斷中國經濟的意圖。 汪精衛敦促重慶政府接受這些條件為和談的基礎。 蔣幹脆利落地否決了這個主意,並勸說國民黨開除了汪精衛的黨籍。 隨後汪精衛與日本簽訂了八項協議,包括承認滿洲國及允許日本在中國駐軍以便于聯合防共。 協議的其它方面,包括承認日本根據一項「經濟合作」協議控制中國的自然資源,以及日本有權在中國的教育和文化事務中指派顧問。 1940年3月,在日本的卵翼之下,汪精衛在南京建立了一個五院制的政府,該政府吸納了北平和南京原有的傀儡政權。 這個政權得到了「滿洲國」、三個軸心國及其仆從國8的承認,但主要的西方國家都不承認。 人們自然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汪精衛這個孫中山的親密信徒及國民黨內和國民政府內的第二號人物,為什麼會不顧聲譽叛變投敵最重要的原因似乎是,他在失敗主義的驅使下認定中國不可能打贏這場戰爭;在徹底失敗之前以談判實現和平將更為現實。 第二,他曾與蔣進行過權力鬥爭,因此認為蔣篡奪了他作為孫中山接班人的位置。 第三,他關心日占區人民的利益。 他的主要助手周佛海則提供了第四種饒有趣味的解釋,周佛海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狡猾地辯解說,汪精衛的和平運動不會損害中國;如果蔣打贏了這場戰爭,汪精衛與日本的協定將自然被取消;而如果蔣不能贏得戰爭,那他將來與日本達成的和約,就不可能超過由汪精衛取得的條件。 第17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第1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