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水師,順治十三年,始設福建水師三千人,唬船、哨船、趕繒船、雙篷船百餘艘。 康熙二十四年,裁撤雙篷船八十艘,以二十艘分防台灣及澎湖島。 雍正三年,於福州、漳州、台灣三處各設船廠,製造外海內河大小戰船。 七年,設泉州船廠,修造各提、鎮、協標水師戰船。 福州船廠承修四十六艘。 泉州船廠承修四十八艘。 漳州船廠承修五十二艘。 台灣船廠承修九十六艘。 乾隆十六年,令三江口戰船按季燂洗。 三十三年,裁撤哨船五十艘。 嘉慶四年,令戰船悉改同安船式。 五年,裁撤內地額設戰船三十艘,增造米艇船三十艘,編為勝字型大小。 七年,以福寧府陸路鎮標左營改為水師左營,駐三沙海口,編新字型大小戰船十二艘。 十年,增台灣水師同安梭船三十艘,編為善字型大小,分設台灣協標中左右三營。 十一年,增米艇八艘,編為捷字型大小,又增大橫洋梭船二十艘,分編為集字型大小十艘,成字型大小十艘,分防內地。 十三年,裁撤中號、小號梭船十七艘。 十四年,增集字型大小、成字型大小大同安梭船二十艘,捷字型大小米艇八艘。 十五年,裁撤台灣港口善字型大小船二十一艘,於鹿耳門增守港師船十六艘,編為知字型大小,增八槳快船十六艘,編為方字型大小。 十六年,裁撤各營中號、小號梭船三十七艘。 道光二年,裁撤捷字型大小米艇、勝字型大小米艇共十五艘,餘改為一、二、三號同安梭船之式。 七年,裁撤台灣水師營知字型大小、方字型大小船共三十二艘,善字型大小船九艘,別造白底艍船三十二艘,編為順字型大小十六艘,濟字型大小十六艘,分撥台灣協標中左右三營,澎湖協標艋舺營。 其外海戰船名號凡十類:曰趕繒船,曰雙篷艍船,曰雙篷船,曰平底哨船,曰圓底雙篷船,曰白艕船,曰哨船,曰平底船,曰雙篷哨船,曰平底船。 內河戰船名號凡九類:曰八槳船,曰六槳平底小巡船,曰花駕座船,曰八槳哨船,曰小八槳船,曰中八槳船,曰大八槳船,曰花官座船,曰哨艍船。 各船水師多寡之數,以船之大小為衡。 提督標分中、左、右、前、後五營,中營戰船九艘,左營八艘,右營八艘,前營十艘,後營十艘。 總督標水師左營戰船二艘。 金門協標後改鎮標,左營戰船九艘,右營九艘,改鎮標後,增戰船二艘。 海壇協標後改鎮標,左營戰船十艘,右營八艘。 閩安協標左營戰船七艘,右營七艘。 福寧鎮標左營戰船十艘。 烽火營戰船十一艘。 南澳鎮標戰船十艘。 銅山營戰船十一艘。 台灣協標中營戰船十九艘,左營十四艘,右營十六艘。 澎湖協標左營戰十七艘,右營十六艘,艋舺營十四艘。 廣東水師,自順治九年設官弁千人,嗣設總督標水師,駐肇慶府,分為中、左、右、前、後五營。 中營二櫓槳船一艘,急跳船一艘。 左營槳船二艘,急跳船一艘,舢板船三艘。 右營槳船二艘,急跳船二艘。 前營急跳船二艘,舢板船四艘。 後營槳船一艘,急跳船一艘,舢板船三艘。 水師營二櫓槳船十四艘,四櫓槳船六艘,急跳船六艘。 四會營四字型大小槳船三艘。 新會營急跳船一艘,急跳槳船一艘,小舢板船二艘。 後改肇慶城守協標,轄左右營、四會營、那扶營、永安營。 以新會營改隷提標水師之順德協。 巡撫標轄水師左右營、廣州協左右營、三水營、前山營、順德協左右營、新會左右營、增城左右營、大鵬營、永靖營。 光緒二十九年,裁廣東巡撫,以各營分隷提督標及廣州城守協。 水師提督標,康熙元年設,駐惠州府,轄四營。 嘉慶後移駐虎門,分中、左、右、前、後五營,香山協左右營,順德協左右營,新會左右營,大鵬左右營,赤溪協左右營,清遠右營,廣海寨營,永靖營。 凡六櫓船十一艘,八櫓船四艘,十櫓船二艘,十二櫓船二艘,米艇十一艘,撈繒船六艘,快槳船二十七艘,淺水槳船十二艘,巡船十四艘,二櫓船六艘,四櫓船十二艘,艍船四艘。 嗣後裁廣海寨營,以清遠左右營隷三江口協標,以永靖營改隷撫標,又改隷城守協標,增設赤溪左右營。 南澳水師鎮標,左營戰船十艘,屬福建省,右營趕繒船九艘,仔船六艘,八槳船二艘。 澄海協,左營艍船二艘,膨仔船二艘,烏船一艘,快槳船三艘;右營趕繒船一艘,艍船二艘,仔船一艘,烏船一艘,快槳船二艘。 海門營趕繒船二艘,艍船二艘,仔船四艘,快槳船四艘。 達濠營艍船二艘,仔船一艘,快槳船一艘。 碣石水師鎮標,康熙八年展界,分中左右三營,米艇十艘,哨船一艘。 平海營,康熙元年,以惠州協右營駐平海所,雍正四年,設平海營,隷鎮標,一號趕繒船一艘,二、三、四號艍船三艘,五、六、七、八號拖風船四艘,一號快船一艘。 歸善城守營,舢板哨船十三艘。 惠來營,屬陸路。 潮州鎮標,分中左右三營。 城守營快船五艘。 饒平營快船四艘。 黃岡協左右營,左營哨船二艘,右營哨船二艘。 北海鎮標及城守營,康熙初年設。 二十三年,改設龍門水師協標,分左右二營,左營水師八百二十三人,右營八百十一人,共大米艇三艘,中米艇四艘,小米艇一艘,撈繒船三艘,艍船一艘。 乾隆二十年後,實存趕繒船二艘,艍船四艘,拖風船一艘,快馬船三艘。 舊轄有硇州營,大小戰船二十七艘,後改隷高廉水師鎮標。 高廉鎮標陽江營,嘉慶十五年,以南韶連鎮標左翼兵移駐陽江,設陽江鎮標,左營大米艇五艘,撈繒船二艘,右營大米艇三艘,撈繒船一艘,後改隷高廉鎮標。 電白營雙篷艍船七艘。 吳川營外海雙篷艍船二艘,外海拖風船三艘,槳船二艘。 硇州營舊為乾體營,大戰船十三艘,龍艇六艘,哨船五艘。 康熙四十二年,改為硇州營,存趕繒船三艘,艍船六艘,拖風船十二艘,外海雙篷船四艘,快槳船七艘。 東山營大米艇一艘,撈繒船二艘。 雷瓊鎮標,康熙二十七年設,分左右二營,趕繒船二艘,艍船六艘,快哨船六艘。 雍正間,增快哨船十艘。 嘉慶十五年,改稱水師營,左營水師八百七十六人,右營水師八百八十八人。 海安營,康熙初年,設副將各官。 八年,改設遊擊,隷鎮標,大小哨船凡二十艘。 白鴿寨營,順治初年,設參將各官,大小哨船九艘。 康熙間裁撤,存哨船三艘。 海口營,嘉慶十五年,設水師協標,左營水師四百九十二人,右營四百八十五人,後改參將,並左右營為一營。 崖州水師協標,中營屬陸路,右營水師一、二、三號拖風哨船三艘,四、五、六號艍船三艘。 又廣東駐防八旗營水師,乾隆十年,設領催等三十人,水師四百七十人,分左右二營,匠役十二人,教習副工兵百人。 廣西水師,舊設駐柳州,後移駐龍州。 康熙二十一年,以梧州地居兩廣之中,扼三江之要,分額設弁兵之半,於潯、南一帶,設哨船巡防。 其後惟梧州、潯州、平樂、南寧、慶遠各府有經制水師,為數無多。 至光緒初年,以灕江、左江、右江水程綿亙,盜賊充斥,設水師五營。 嗣因餉絀,併為三營。 旋增募勇丁,凡巡哨船一百四十艘,兵丁一千三百餘人。 仍苦不敷分佈,乃復設水師五軍,以水程之長短,定師船之多少。 自桂林府至平樂府,為中軍汛地,設將領四人,巡船四十艘,兵五百人。 自梧州府至潯州府,為前軍汛地,設將領二人,巡船二十艘,兵三百五十二人。 自太平府至南寧府,為左軍汛地,設將領三人,巡船三十艘,兵三百七十六人。 自慶遠府至武宣,為右軍汛地,設將領四人,撥車扒船四艘,巡船三十六艘,兵五百三十六人。 自南寧府至百色等河面,為後軍汛地,設將領三人,扒船八艘,巡船二十艘,兵四百二十四人。 此光緒季年之制也。 第63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上》
第6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