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沒有哪一個國家沒有使社會安定的法令制度,沒有哪一個國家沒有導致社會動亂的法令制度;沒有哪一個國家沒有賢能的士人,沒有哪一個國家沒有無行的士人;沒有哪一個國家沒有樸實善良的百姓,沒有哪一個國家沒有凶狠強暴的百姓;沒有哪一個國家沒有美好的習俗,沒有哪一個國家沒有惡劣的習俗;以上兩種情況同時存在的,國家仍存在;偏于上一種情況的,國家就安定;偏于下一種情況的,國家就危險;全屬於上一種情況的,就能稱王天下;全屬於下一種情況的,就會滅亡。那國家的法令制度能使社會安定,它的輔佐大臣賢能,它的人民樸實善良,它的習俗美好,這四者齊備,那就叫做全屬於上一種情況。像這樣,那麼不打仗就能戰勝敵人,不進攻就能取得戰果,軍隊不用費力而天下就服從了。商湯憑藉亳,周武王憑藉鄗,都不過是方圓百里的領土,而天下被他們統一了,諸侯做了他們的臣屬,凡能到達的地方,沒有不服從的,這沒有其他的緣故,而是因為上述四種條件齊備了。夏桀、商紂王即使實力雄厚得掌握了統治天下的權力,但最後要求做個普通老百姓也不可能達到,這沒有其他的緣故,而是因為上述四種條件全都喪失了。各代君主的治國方法就像這樣的不同,但歸結起來的道理只有這麼一個。
第
199講:
11.
18上莫不致愛其下,而制之以禮;上之於下,如保赤子。政令制度,所以接下之人百姓(
1);有不理者如豪未,則雖孤獨鰥寡必不加焉(
2)。故下之親上歡如父母,可殺而不可使不順。君臣上下,貴賤長幼,至于庶人,莫不以是為隆正,然後皆內自省以謹于分,是百王之所以同也,而禮法之樞要也。然後農分田而耕(
3),賈分貨而販,百工分事而勸,士大夫分職而聽,建國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總方而議,則天子共己而止矣。出若入若,天下莫不平均,莫不治辨,是百王之所同,而禮法之大分也。
【註釋】
(
1)「百姓」二字當為衍文,參見
9.
28注(
2)。(
2)孤獨鰥(gu •
1 n • 觀)寡:《孟子·梁惠王下》:
「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
3)以下見
11.
13注。
【譯文】
君主無不對他的臣民給予愛護,因而用禮制來限制他們;君主對於臣民,就像愛護嬰兒一樣。政令制度,是用來對待下面的老百姓的;如果它有不合理的地方,即使像毫毛的末端一樣細微,那麼就是對孤兒、孤獨老人、鰥夫、寡婦,也一定不加到他們頭上。所以臣民親愛君主高興得就像親愛父母一樣,可以殺死他們而不可能使他們不順從君主。君主、臣子、上級、下級,高貴的、卑賤的、年長的、年幼的,直到平民百姓,沒有誰不把這禮制當作為最高的準則,然後又都在內心反省自己而謹守本分,這就是歷代聖王所相同的政治措施,也是禮製法度的關鍵。這些做到以後,農民就分得田地去耕種,商人就分取貨物去販賣,各種工匠分配一定的工作去用力,士大夫分任一定的職務去處理政事,諸侯國的國君分封一定的領土去守衛,三公統管各個方面來商議,那麼天子只要讓自己拱着手就是了。朝廷外面如此、朝廷內部如此,天下就沒有人不協調一致,就沒有什麼不治理得好好的,這是歷代聖王共同的政治原則,也是禮製法度的要領。
第
200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