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因與俱攻秦軍,戰不利。還至栗,遇剛武侯,奪其軍,可四千餘人(1),並之。與魏將皇欣、魏申徒武蒲之軍並攻昌邑,昌邑未拔。西過高陽。酈食其(謂)[為]監門,曰:「諸將過此者多,吾視沛公大人長者(2)。」乃求見說沛公。沛公方踞床(3),使兩女子洗足。酈生不拜(4),長揖(5),曰:「足下必欲誅無道秦(6),不宜踞見長者。」於是沛公起,攝衣謝之(7)。延上坐(8)。食其說沛公襲陳留(9),得秦積粟。乃以酈食其為廣野君,酈商為將,將陳留兵,與偕攻開封十,開封未拔。西與秦將楊熊戰白馬,又戰曲遇東,大破之。楊熊走之滎陽,二世使使者斬以徇(
11)。南攻穎陽,屠之。因張良遂略韓地轘轅。
(1)可:將近,大約。(2)大人;德行高尚的人。(3)踞床:伸開腿坐在床上。是非常不禮貌的姿式。踞,伸開腿坐。(4)拜:行敬禮。古時為下跪叩頭及打恭作揖的通稱。(5)長揖:古時不分尊卑的一種相見禮。拱手高舉,自上而下。(6)足下:對對方的敬稱。(7)攝:整理。謝:道歉。(8)延:引入,請入。(9)說;勸說。十偕:一起。(
11)使:派。使者:奉長官之命而去行事之人。徇:示眾。
當是時,趙別將司馬卬方欲渡河入關,沛公乃北攻平陰,絕河津(1)。南(2),戰雒陽軍,軍不利,還至陽城,收軍中馬騎,與南陽守齮戰犨東,破之。略南陽郡,南陽守齮走,保城守宛。沛公引兵過而西。張良諫曰:「沛公雖欲急入關,秦兵尚眾,距險(3)。今不下宛,宛從後擊,強秦在前,此危道也。」於是沛公乃夜引兵從他道還,更旗幟,黎明,圍宛城三匝(4)。南陽守欲自剄(5)。其舍人陳恢曰(6):「死未晚也(7)。」乃逾城見沛公,曰:「臣聞足下約,先入咸陽者王之。今足下留守宛。宛,大郡之都也,連城數十,人民眾,積蓄多,吏人自以為降必死,故皆堅守乘城(8)。今足下近日止攻(9),士死傷者必多;引兵去宛,宛必隨足下後十:足下前則失咸陽之約,後又有強宛之患。為足下計,莫若約降(
11),封其守(
12),因使止守(
13),引其甲卒與之西。諸城未下者,聞聲爭開門而待,足下通行無所累(
14)。」沛公曰:「善。」乃以宛守為殷侯,封陳恢千戶。引兵西,無不下者。至丹水,高武侯鰓、襄侯王陵降西陵。還攻胡陽,遇番君別將梅鋗,與皆(
15),降析、酈。遣魏人寧昌使秦,使者未來,是時章邯已以軍降項羽於趙矣(
16)。
(1)絕:橫渡。津:渡口。(2)南:向南,南進。(3)距險:憑借險要地勢來抵抗。距,同「拒」。(4)匝:周匝,環繞一圍。(5)自剄(jing,逕):自刎。(6)舍人:待從賓客及親信左右的通稱。(7)死未晚也:這裡是省略了前提條件,意思是說等到走頭無路的時候再尋死也還不算晚。(8)乘:防守,守衛。(9)盡日:整日。止攻:停止前進,留下來攻城。十隨足下後:意思是跟在您後面追擊。(
11)莫若:沒有什麼辦法比得上,什麼都比不上。(
12)封其守:封賞那裡的郡守。(
13)止守:留下來在那裡防守。(
14)累:牽累,牽掛。(
15)與皆:和……一塊,並軍作戰。皆,同「偕」。《會注考證》:「秘閣本,古鈔本皆作『偕』,與《漢書》合。」(
16)降:使降,即攻下的意思。
初,項羽與宋義北救趙,及項羽殺宋義,代為上將軍,諸將黥布皆屬,破秦將王離軍,降章邯,諸侯皆附。及趙高已殺二世,使人來,欲約分王關中,沛公以為詐,乃用張良計,使酈生、陸賈往說秦將,啖以利(1),因襲攻武關,破之。又與秦軍戰於藍田南,益張疑兵旗幟(2),諸所過毋得掠鹵(3),秦人喜(4),秦軍解(5),因大破之。又戰其北,大破之。乘勝,遂破之。
(1)啖以利:等於說「啖之以利吃」,意思是用利益、金錢去收買誘惑。啖,吃,這裡是使吃,即設誘的意思。(2)張:張開,指懸掛。(3)掠鹵:搶掠。鹵,通「虜」。(4)喜;同「喜」。(5)解(xie,懈):同「懈」,懈怠。
漢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諸侯至霸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1),繫頸以組(2),封皇帝璽符節(3),降軹道旁(4)。諸將或言誅秦王。沛公曰:「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乃以秦王屬吏(5),遂西入咸陽。欲止宮休捨(6),樊噲、張良諫,乃封秦重寶財物府庫(7),還軍霸上。召諸縣父老豪傑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8)」,誹謗者族(9),偶語者棄市十。吾與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
11):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12)。余悉除去秦法(
13)。諸吏人皆案堵如故(
14)。凡吾所以來(
15),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
16)!且吾所以還軍霸上,待諸 侯至而定約束耳(
17)。」乃使人與秦吏行縣鄉邑,告諭之。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
18)。沛公不讓不受,曰:「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
19)。」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為秦王。
(1)素車白馬:白車白馬,是用於凶喪的車馬。(2)組:絲帶。(3)封:封閉,封起來。璽:即玉璽,天子之印。符節:古代朝廷用作信物的憑證,用以傳達命令或徵調兵將。符:用竹木或金屬製成,上書文字,剖分為二,雙方各持一半,使用時兩半相合以驗真假。一般做成虎形,也稱虎符,用以徵調兵將。節,以竹製成,用以證明身份,使臣持之。(4)軹道:亭名,在今陝西西安市東北。(5)屬吏:交付給吏人。屬,交付,托付。(6)止宮休捨:停留在宮中休息。(7)府庫:倉庫,藏財物的地方。(8)苛法:苛虐的法令。(9)誹謗:指批評朝政之得失。「誹」、「謗」都是指責別人過失,誹為背後指責,謗為公開指責。十偶語:相對私語。《集解》引臣瓚曰:「《始皇本紀》曰『偶語經書者棄市』。」棄市:處死刑。古代處犯人死刑,多在街市上執行,表示與眾共棄。《索引》:「按:《禮》云『刑人於市,與眾棄之』。」(
11)法三章耳:意思是法律只有三個條目。即下兩句所說對殺人、傷人及搶劫者判罪。這是相對秦法來說比較簡約的法律。章,條目。(
12)抵罪:當罪。《集解》引李斐:「傷人有曲直,盜臧有多少,罪名不可豫(預先)定,故凡言抵罪,耒知抵何罪也。」(
13)悉除去秦法:全部廢除秦朝的法律。悉,全部,都。(
14)案堵如故:一切照常,和原先一樣。案堵,同「安堵」,安居,安定。堵,牆。(
15)凡:表示總括,有總起來說的意思。(
16)無:同「毋」,不要。(
17)定約束:制定規矩、制度。約束,規約。(
18)饗:用酒食款待人。(
19)費人:讓別人花費。費,花費,破費。
或說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1),地形強。今聞章邯降項羽,項羽乃號為雍王,王關中。今則來(2),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關,無內諸侯軍(3),稍征關中兵以自益(4),距之。」沛公然其計(5),從之。十一月中,項羽果率諸侯兵西,欲入關,關門閉。聞沛公已定關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關。十二月中,遂至戲。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聞項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令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欲以求封(6)。亞父勸項羽擊沛公。方饗士,旦日合戰(7)。是時項羽兵四十萬,號百萬。沛公兵十萬,號二十萬,力不敵(8)。會項伯欲活張良(9),夜往見良,因以文諭項羽十,項羽乃止。沛公從百餘騎,驅之鴻門(
11),見謝項羽(
12)。項羽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
13)!」沛公以樊噲、張良故,得解歸(
14)。歸,立誅曹無傷。
(1)十倍天下:是天下的十倍。(2)則:如果。(3)無內諸侯軍:不要讓諸侯軍進來,內,同「納」,進入。(4)稍:漸漸。征:徵集。自益:指增加自己的兵力。(5)然其計:以其計為然。認為他的計策對。然,對,正確,這裡是以為然的意思。(6)求封:指求項羽的封賞。(7)合戰:交戰,會戰。(8)不敵:抵不過。(9)會:正趕上,恰好。活張良:使張良活命,即救張良的命。十以文諭項羽:意思是用言辭向項羽解釋。文,言辭。諭,使明白,曉喻。《正義》:「《項羽本紀》雲項伯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擊之不義』。此以文諭之。」事詳《項羽本紀》。(
11)驅:趕馬。(
12)謝:謝罪,道歉。(
13)生此:《項羽本紀》作「至此」。(
14)解:解脫,逃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