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史記全集譯注 - 94 / 824
歷史類 / 司馬遷 / 本書目錄
  

史記全集譯注

第94頁 / 共824頁。

 大小:

 第94頁

朗讀:

於是樊噲從劉季來。沛令後悔,恐其有變,乃閉城城守(1),欲誅蕭、曹。蕭、曹恐。逾城保劉季(2)。劉季乃書帛射城上(3),謂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4)。今父老雖為沛令守,諸侯並起,今屠沛。沛今共誅令,擇子弟可立者立之,以應諸侯,則家室完(5)。不然,父子俱屠,無為也(6)。」父老乃率子弟共殺沛令,開城門迎劉季,欲以為沛令。劉季曰:」天下方擾(7),諸侯並起,今置將不善,一敗塗地(8)。吾非敢自愛(9),恐能薄十,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願更相推擇可者(11)。蕭、曹等皆文吏,自愛,恐事不就(12),後秦種族其家(13),盡讓劉季。諸父老皆曰:「平生所聞劉季諸珍怪(14),當貴;而卜筮之(15),莫如劉季最吉(16)。」於是劉季數讓。眾莫敢為,乃立季為沛公。祠黃帝(17),祭蚩尤於沛庭,而釁鼓旗(18),幟皆赤。由所殺蛇白帝子(19),殺者赤帝子(20),故上赤(21)。於是少年豪吏如蕭、曹、樊噲等皆為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方與,還守豐(22)。

(1)城守:憑借城牆防守。(2)逾:越過。保劉季:以劉季為保障,也就是依附劉季的意思。(3)書帛:在帛上書寫,這裡是指在帛上寫信。(4)苦秦:等於說「苦於秦」,即為秦所苦的意思。(5)完:完整,保全。(6)無為:意思是什麼也做不了。無,沒有什麼。(7)擾:亂。(8)一敗塗地:意思是一旦失敗,將使肝腦塗地。形容失敗得很慘。(9)非敢自愛:意思是不敢吝惜自己的性命,愛,吝惜,捨不得。十能:才能,能力。薄:少、小。(11)更:更新。相:共,共同。推擇:推舉,推選。(12)不就:不能成功。就,成。(13)種族其家:滅家族,絕後代,意思就是滿門抄斬。(14)平生:平時,平素。(15)卜筮(sh□,式):占卜。卜,用龜殼進行占卜,根據龜殼被燒後的裂痕預測吉凶。筮,用蓍(sh□,師)草進行占卜。(16)莫如:沒有人比得上。莫,沒有人,沒有誰。(17)祠:祭祀。按:祭祀黃帝與下句祭祀蚩尤,《集解》引應劭曰:「《左傳》黃帝戰於阪泉,以定天下。蚩尤好五兵(兵器),故祠祭之求福祥也。」(18)釁鼓旗:把牲畜的血塗在鼓和旗上。釁是古代一種祭祀儀式,用牲畜的血塗在新制的器物上。(19)所殺蛇:被殺的蛇。(20)殺者:殺蛇的人。(21)上:同「尚」,崇尚。(22)「攻胡陵、方與」二句:據《漢書·高帝紀》及《秦楚之際月表》,二句所記當屬秦二世二年十月之事。(參見《會注考證》)。


  

秦二世二年,陳涉之將周章軍西至戲而還。燕、趙、齊、魏皆自立為王(1)。項氏起吳(2)。秦泗川監平將兵圍豐,二日,出與戰,破之。命雍齒守豐,引兵之薛。泗川守壯敗於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馬得泗川守壯(3),殺之。沛公還軍亢父,至方與,(周市來攻方與)未戰。陳王使魏人周市略地(4)。周市使人謂雍齒日:豐,故梁徙也(5)。今魏地已定者數十城。齒今下魏(6),魏以齒為侯守豐。不下,且屠豐(7)。」雍齒雅不欲屬沛公(8),及魏招之,即反為魏守豐。沛公引兵攻豐,不能取。沛公病,還之沛。沛公怨雍齒與豐子弟叛之,聞東陽寧君、秦嘉立景駒為假王(9),在留,乃往從之十,欲請兵以攻豐。是時秦將章邯從陳(11),別將司馬將兵北定楚地,屠相,至碭。東陽寧君、沛公引兵西(12),與戰蕭西,不利。還收兵聚留,引兵攻碭,三日乃取碭。因收碭兵,得五六千人。攻下邑,拔之。還軍豐。聞項梁在薛,從騎百餘往見之(13)。項梁益沛公卒五千人(14),五大夫將十人(15)。沛公還,引兵攻豐。

(1)燕、趙、齊、魏皆自立為王:《索隱》按:「《漢書·高紀》,二世二年八月,武臣自立為趙王,田儋自立為齊王,韓廣自立為燕王,魏咎自立為魏王也。」(2)項氏:指項梁、項羽叔侄。(3)得:俘獲。(4)略地:奪取土地。(5)「豐,故梁徙也」句:《集解》文穎曰:「梁惠王孫假為秦所滅,轉東徙於豐,故曰『豐,梁徙也。」徒,遷徒,這裡指遷徙地。(6)下:投降。(7)且:將要。(8)雅:向來。(9)假王:代理的王。十從:追隨,投奔。(11)從陳:追趕陳勝軍。(12)西:向西,西進。(13)從騎:帶著隨從騎兵。從,使跟隨;騎,騎兵。(14)益:增加。(15)五大夫將:五大夫級的將領。戰國時楚、魏有五大夫,秦漢亦設此官。《集解》引蘇村曰:「五大夫,第九爵也。以五大夫為將,凡十人也。」

從項梁月餘,項羽已拔襄城還(1)。項梁盡召別將居薛。聞陳王定死,因立楚後懷王孫心為楚王(2),治盱台(3)。項梁號武信君。居數月,北攻亢父,救東阿,破秦軍。齊軍歸,楚獨追北(4),使沛公、項羽別攻城陽,屠之。軍濮陽之東(5),與秦軍戰,破之。

(1)拔:攻克,打下。(2)「因立」句:楚懷王之孫熊心被立為王,用其祖父的謚號仍稱楚懷王,這是為了順應楚人之心。參見《項羽本紀》。(3)治盱台:在盱台定都。治,設置治所,這裡指定都。(4)追北:追擊敗逃的軍隊。北,敗逃。(5)軍:駐軍,駐紮。

秦軍復振,守濮陽,環水(1)。楚軍去而攻定陶,定陶未下。沛公與項羽西略地至雍丘之下,與秦軍戰,大破之,斬李由。還攻外黃,外黃未下。

(1)環水:有二說。一說指在城周圍挖壕引水以自守。一說指引黃河水繞城自守。《正義》按:「二說皆通。其濮陽縣北臨黃河,言秦軍北阻黃河,南鑿溝引黃河水環繞作壁壘為固,楚軍乃去。」

項梁再破秦軍,有驕色。宋義諫,不聽。秦益章邯兵,夜銜枚擊項梁(1),大破之定陶,項梁死。沛公與項羽方攻陳留,聞項梁死,引兵與呂將軍俱東(2)。呂臣軍彭城東,項羽軍彭城西,沛公軍碭。

(1)枚:像筷子一樣的東西,兩頭有繩子。古人作戰,為防止喧嘩,就命士兵把「枚」銜在嘴裡,繩子結在腦後頸項上,叫做「銜枚」一般用在疾行軍進行偷襲敵人的時候,(2)東:向東,東進。

章邯已破項梁軍,則以為楚地兵不足憂(1),乃渡河,北擊趙,大破之。當是之時,趙歇為王,秦將王離圍之鉅鹿城,此所謂「河北之軍」也。

(1)不足:不值得。

秦二世三年,楚懷王見項梁軍破,恐,徙盱台,都彭成,並呂臣、項羽軍自將之(1)。以沛公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封項羽為長安侯,號為魯公。呂臣為司徒,其父呂青為令尹。


  
(1)並:合併。

趙數請救,懷王乃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北救趙。令沛公西略地入關。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1)。

(1)王之:讓他為王,即讓他統治關中。

當是時,秦兵強,常乘勝逐北,諸將莫利先入關(1)。獨項羽怨秦破項梁軍,奮(2),願與沛公西入關。懷王諸老將皆曰:「項羽為人僄悍猾賊(3)。項羽嘗攻襄城,襄城無遣類(4),皆阬之,諸所過無不殘滅(6)。且楚數進取(7),前陳王、項梁皆敗。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8),告諭秦父兄(9)。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誠得長者往,毋侵暴十,宜可下。今項羽僄悍,今不可遣;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卒不許項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陳王、項梁散卒。乃道碭至成陽(13),與槓裡秦軍夾壁(14),破(魏)[秦]二軍。楚軍出兵擊王離,大破之。

(1)「諸將莫利」句:諸將沒有誰認為先入關對自己有利。利,以為有利。
(2)奮:這裡是氣憤、憤激的意思。(3)僄悍:輕捷勇猛。猾賊:奸狡傷人。賊,傷害。(4)無遺類:一個沒留下。(5)阬:坑埋,活埋。(6)諸所過:指項羽帶兵經過的地方。殘滅:殺光。(7)且:而且,再說。進取:進攻。(8)長者:忠厚老實的人。扶義:扶持仁義,等於說實行仁義。(9)告諭:通告,告訴。十侵暴:侵害,欺凌。「侵」「暴」同義。宜:應該。下:使降服,攻下。散卒:散兵,殘兵。(13)道:取道,經由。(14)夾壁:對壘。壁,營壘。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