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儒學案 - 277 / 462
中國哲學類 / 黃宗羲 / 本書目錄
  

明儒學案

第277頁 / 共462頁。

 大小:

 第277頁

朗讀:

學者既有志於孔子之學,則必知夫求端用力之地。孔子之學,自虞廷精一執中而來,其大旨在為仁,其告顏子以克己復禮,最為深切着明者也。人心本來具此生理,名之曰仁。此理不屬血氣,不落形骸,故直雲克己。

己私一克,天理具存,視聽言動,各有當然之則,故雲復禮。一日克己復禮,則無我無人,平平蕩蕩,萬物一體,故曰天下歸仁。


  

己最難克,仁最難言,因循牽繫,終身陷溺,剛毅深潛,一日可至,故曰為仁由己,而不由人。出此入彼,即在身心之間,其機至嚴,其用至博,故曰非禮勿視聽言動。此孔門學脈也。他如言敬,言恕,言忠、信,言閒邪、存誠,言洗心、藏密,言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無非此理,無非此學,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焉爾矣。

是故舍仁而不求者,昧其本心,不可立人道於天地之間;不由克己復禮而言仁者,道不勝欲,公不勝私,而徒以聞見湊泊氣魄承當,無強至於仁之理。知克己者,一私不容,氣質渾化,故功利權謀之說,非所可入。知復禮者,體用俱全,萬理森着,故虛無寂滅之教,非所可同。修此之謂天德,達此之謂王道,此孔子之學,自精一執中而來,為萬世立人極者也。

學者于斯篤信不惑,而行之不惰,其庶几乎可以語學也夫!

原學篇(三)

學不貴談說。而貴躬行,不尚知解,而尚體 。《易》曰:「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孟子曰:「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此其說也。

是故性定者,其言安以舒;養深者,其容靜以肅;內直者,其動簡;德盛者,其心下。反之,而躁妄、輕浮、繁擾、驕泰生焉。蓋理欲消長之機,志氣清濁之辨,見於動靜,微於應感,如影隨形,不可掩也。昔者虞舜,夔夔齊慄,以格其親,而好問好察,善與人同,乃見其精一之學。

文王在宮在廟,雝雝肅肅,而無然畔援,無然歆羨,乃見其敬止之功。孔子溫良恭儉讓,萃至德於其躬,而意必固我,至於盡忘,乃其學而不厭之實。凡古今聖賢所為師表人倫信今傳後者,必以躬修道德而致之,斷非聲音笑貌之所能為也。故學者之學,務實修而已矣。

珠藏而淵媚,玉韞而山輝,德聚於其中而發見於其外。

有不修,修之未有無其 者也。不修而偽為於外,與夫修之未至,而欲速助長操上人之心者,皆孟子所謂無源之水,易盈易涸,不可長久矣。故曰:「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裡行乎哉?誠偽虛實,判若霄壤,其理甚明,內辨諸身心,外證諸家國,學之終身,不至不已,斯學之道也。

論學書

《中庸》所謂戒慎不睹,恐懼不聞,只在性體上覺照存養而已。但人心道心,元不相離,善與不善,禮與非禮,其間不能以發。故閒邪一 ,乃是聖學喫緊所在。學者苟知得善處親切,方知得不善處分明。

譬諸人有至寶於此,愛而藏之,所以防其損害者,是將無所不至。又譬諸種植嘉禾,無所容其助長之力,惟有時加耔耘,不為荑稗所傷而已。(《答孟我疆》)

白沙「靜中養出端倪」,敬齋只說「存養」,曷嘗有看見察見兩說牴牾?蓋《中庸》首章言「不睹不聞」,末章言「無聲無臭」,分明天命之性不可睹聞,不涉聲臭,而夫子告子張曰:「立則見其參於前,在輿則見其倚於衡。」顏淵自嘆:「如有所立卓爾。」又卻是有所見,有所立。此兩者要須默識,神而明之,道之在人,非優遊散漫者所可入,必是凝精聚神,唸唸不忘,若有參前倚衡之見,及其與道契會處,原來聲臭俱無。


  
若存知見,便非道體。(《答陸以建》)

聲色、臭味、安佚,自是天性之所不能無,不離乎氣質者也。第是數者為性之慾,必其謹節中正,一順乎天理之當然。性通極于命,而後性不蔽於欲,故曰君子不謂性也。仁之於父子等事,而謂之命者,何言?君臣父子賓主賢否之際,遭遇不齊,天道之升降否泰,消息盈虛,雖聖人有所不能必,是以謂之命也。

然仁義禮智其性在我,隨其時勢所值,而皆有可以自盡之道。聖人奉若天道,即作用不同,要知各盡其事。命責成於性,而後命不違乎天,故曰君子不謂命也。究而言之,命無二,性亦無二。

但人於聲色臭味之慾,?謂之性,生於君臣父子所處難易順逆之間,多諉之天命,故孟子特伸此抑彼,使學者知所重輕雲爾。(《答朱用韜》)

所謂天則超絶聲臭,不涉思慮安排,然只在日用動靜之間默識。可見此心一違天則,便有不安,加之於人,便有不合。惟其當作而作,當止而止,當語而語,當默而默,一不違於天則,而後協乎人心之同然。知此,則性之面目可得而言矣。

(《答沈實卿》)

所謂透性與未透性雲者,不知從何處分別?為是見解虛實耶?為是躬行離合耶?為是身心枯潤耶?為是論說高卑耶?《易》言「美在其中,而暢於四肢,發於事業」,《孟子》言「根心生色,睟面盎背,四體不言而喻」者,此真透性之學。若以知解伶俐,談說高玄為透性,某方恥而不敢,翁更何以教之?(《簡羅近溪》)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