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知錄 - 195 / 271
中國哲學類 / 顧炎武 / 本書目錄
  

日知錄

第195頁 / 共271頁。

 大小:

 第195頁

朗讀:

○陛下賈誼《新書》:「天子卑號稱陛下。」蔡邕《獨斷》:「陛,階也,所由升堂也。天子必有近臣,執兵陳于陛側,以戒不虞。謂之陛下者,群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天于,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達尊之義也。」上書亦如之。乃群臣士庶相與言曰殿下、閣下、執事之屬,皆此類也。據此,則陛下猶言執事,後人相沿,遂以為至尊之稱。

○足下今人但見《史記》秦閻樂數二世稱「足下」,遂以為相輕之辭,不知乃戰國時人主之稱也。如蘇代遺燕昭王書,樂毅報燕惠王書,蘇厲與趙惠文王書,皆稱「足下」。又如蘇秦謂燕易王,范睢見秦昭王,蘇代謂齊王,齊人謂齊王、孟嘗君舍人謂衛君,張丐謂魯君,趙郝對趙孝成王,酈生說沛公,張良獻項王,亦皆稱「足下」。《漢書‧文帝紀》:「丞相臣平、太尉臣勃、大將軍臣武、御史大夫臣蒼、宗正臣郢、朱虛侯臣章、東牟候臣興、居典客臣揭,再拜言大王足下。」


  

《宋書‧西南夷傳》載諸國表文,訶羅陀國稱「聖王足下」,義稱「天子足下」,阿羅單國稱「大吉天子足下」,閻婆婆達國稱「宋國大王大吉天子足下」,天竺迦毗黎國稱「大王足下」。《梁書‧諸夷傳》表文,盤盤國稱「常勝天子足下」,干利國稱「天子足下」,狼修牙國稱「大吉天子足下」,婆利國稱「聖王足下」。

○閣下趙《因話錄》曰:「古者三公開閣,郡守比古人之侯伯,亦有閣,故世俗書題有『閣下』之稱。前輩呼刺史太守亦曰『節下』,與宰相人僚書往往稱『執事』,言閣下之執事人耳。劉子玄為史官,《與監修宰相書》稱『足下』,韓文公《與使主張仆射書》稱『執事』,即其例也。若記室本系王侯賓佐之稱,他人亦非所宜。執事則指其左右之人,尊卑皆可通稱。侍者則士庶可用之。近日官至使府、御史及畿令,悉呼閣下。至于初命賓佐,猶呼記室,今則一例閣下,上下無別。其執事才施于舉人,侍者止行于釋子而已。今之布衣相呼盡曰閣下,雖出於浮薄相戲,亦是名分天壤矣。」


  
謝在杭《五雜俎》言:「閣,夾室也,以板為之。《禮記‧內則》:『天子之閣,左達五,右達五。』蓋古人置此以度飲食之所,即今房中之板閣,而後乃廣之為樓觀之通名,如石渠、天祿、麒麟之類。或以藏書,或以繪像,或以為登眺遊覽之所。閣者,門旁小戶也。因設館于其旁,即謂之閣。」《漢書‧公孫宏傳》:「開東閣以迎賢人。」師古曰:「閣者,小門也。東向開之。避當庭門而引賓客,以別于椽吏官屬。」如今官署角門旁有延賓館是也。故《蕭望之傳》言:「自引出閣。」而《雋不疑傳》:「暴勝之為直指使者,不疑至門,勝之開閣延請。」是凡官府皆有閣,不獨三公也。《韓延壽傳》:「行縣至高陵,入臥傳舍,閉閣思過。」如今之閉角門,不聽官屬人也。《朱博傳》:「召見功曹,閉閣數責。」此又是閉角門不聽出也。東晉太極殿有東西閣。唐制仿之,以宣政為前殿,紫宸為便殿。前殿謂之正衙。天子不禦前殿而禦紫宸,乃自正衙喚仗由閣門而入,百官候朝于衙者,因隨以入見,謂之入閣,蓋中門不啟而開角門也。《爾雅》:「小閨謂之閣。」而室中之門亦或用此為稱。是則二字之義本自不同。《漢舊儀》曰:「丞相聽事門曰黃閣,不敢洞開朱門,以別於人主,故以黃涂之,謂之黃閣。」今代以文淵閣藏書,而大學士主之,故謂之閣老,蓋亦論經石渠、校書天祿之遺意爾。然西京但有閣,而未以為官曹之稱。至後漢始謂之台、閣。《古詩為焦仲卿作》云:「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閣。」陳壽《三國志》評曰:「魏世事統台閣,重內輕外,故八座尚書即古六卿之任也。」裴松之《三國志注》引《魏略》曰:「薛夏為秘書丞,嘗以公事移蘭台。蘭台自以台也,而秘書署耳,謂夏為不得移。推使當有坐者,夏報之曰:“蘭台為外台,秘書為內閣,台閣一也,何不相移之有?’蘭台屈,無以折。自是之後,遂以為常。」《唐書‧職官志》:「光宅元年九月,改門下省為鸞台,中書省為鳳閣。」然則今之內閣實本於此,而非取三公黃閣之義。其言入閣辦事,謂入此內閣爾,而與唐之隨仗入閣不相蒙也。閣下之稱猶雲台下,古今異名,亦何妨乎。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