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日知錄 - 112 / 271
中國哲學類 / 顧炎武 / 本書目錄
  

日知錄

第112頁 / 共271頁。

 大小:

 第112頁

朗讀:

《曲禮》:「已孤暴貴,不為父作謚。」或舉武王為難,鄭康成答趙商曰:「周道之基,隆于二王,功德繇之,王跡興焉,不可以一概論也。若夏禹、殷湯則不然矣,」據此,則漢高帝于太上皇尊而不謚,乃為得禮。其追尊先媼為昭靈夫人,當亦號而非謚也。

○皇伯考魏孝莊帝追尊其父彭城武宣王為文穆皇帝,廟號肅;祖母李妃為文穆皇後。將遷神主于太廟,以高祖為伯考。臨淮王或表諫曰:「漢祖創業,香街有太上之廟;光武中興,南頓立春陵之寢。元帝之於光武,疏為絶服,猶身奉子道,入繼大宗。高祖之於聖躬,親實猶子,陛下既纂洪緒,豈宜加伯考之名?且漢宣之繼孝昭,斯乃上後叔祖,豈忘宗承考妣,蓋以大義所奪及金德將興,宣王受寄。自茲而降,世秉盛權,景、文二王,實傾曹氏,故晉武繼文祖宣,于景王有伯考之稱。以今類古,恐或非儔。又臣子一例,義彰舊典,失序,致譏前經。高祖德溢寰中,道超無外,肅祖雖勛格宇宙,猶曾奉贄稱臣;穆皇後稟德坤元,復將配享乾位:此乃君臣並筵,嫂叔同室,歷觀墳籍,未有其事。」又表言:「爰自上古,迄于下葉,崇尚君親,褒明功懿,乃有皇號,終無帝名。若去帝稱皇,求之古義,少有依準。」不納。先朝嘉靖中,追崇之典與此正同,襲典午之稱名,用孝莊之故事,蓋並非張桂諸臣之初意矣。


  

○除去祖宗廟謚漢惠帝從叔孫通之言,郡國多置原廟。元帝時,貢禹以為不應古禮。永光四年,下丞相韋玄成等議。以「《春秋》之義,父不祭于支庶之宅,君不祭于臣仆之家,王不祭于下土諸侯,請勿復修。」奏可,因罷昭靈後、武哀王、昭哀後、衛思後,戾太子、戾後園,皆不奉祠。後魏明元貴嬪杜氏,魏郡鄴人。生世祖,及即位,追尊為穆皇後,配享太廟,又立後廟于鄴。高宗時,相州刺史高閭表修後廟,詔曰:「婦人外成,禮無獨祀,陰必配陽,以成天地。未聞有莘之國立太姒之饗。此乃先皇所立,一時之至感,非經世之遠制,使可罷祀。」是古人罷祖宗之廟而不以為嫌也。王莽尊元帝廟號高宗,成帝號統宗,平帝號元宗,中興,皆去之,後漢和帝號穆宗,安帝號恭宗,順帝號敬宗,桓帝號威宗;桓帝尊母梁貴人曰恭懷皇後,安帝尊祖母宋貴人曰敬隱皇後,順帝尊母李氏曰恭愍皇後。獻帝初平元年,左中郎將蔡邕議:「孝和以下,政事多釁,權移臣下,嗣帝慇勤,各欲褒崇至親而已。臣下懦弱,莫能執正。據禮,和、安、順、桓四帝不宜稱宗;又恭懷,敬隱、恭愍三皇後並非正嫡,不合稱後,皆請除尊號。」制曰可。唐高宗太子弘,追諡孝敬皇帝廟號義宗。開元六年,將作大匠韋湊上言:「準禮,不合稱宗。」於是停義宗之號。是古人除祖宗之號而不以為忌也。後世浮文日盛,有增無損。德宗初立,禮儀使吏部尚書顏真卿上言:「上元中,政在宮壺,始增祖宗之謚。玄宗未,奸臣竊命,列聖之謚有加至十一字者,按周之文、武,言文不稱武,言武不稱文,豈盛德所不優乎?蓋稱其至者故也。故謚多不為褒,少不為貶,今列聖謚號太廣,有逾古制,請自中宗以上,皆從初謚:睿宗曰聖真皇帝,玄宗曰孝明皇帝,肅宗曰孝宣皇帝,以省文尚質,正名敦本。」上命百官集議,儒學之士皆從真卿議。獨兵部侍郎袁亻參官以兵進奏,言「陵廟玉冊木主皆已刊勒,不可輕改」。事遂寢。不知陵中玉冊所刻乃初謚也。自此宗廟之廣,謚號之繁,沿至本朝,遂成故典,而人臣不敢議矣。

稱宗之濫,始於王莽之三宗;稱祖之濫,始於曹魏之三祖。唐王彥威所謂「叔世亂象,不可以訓」者也。

漢人追尊之禮太上皇,高帝父也,皇而不帝。戾太子,悼皇考,孝宣之祖若父也、太子、皇考而不帝。舂陵節侯、鬱林太守、鉅鹿都尉、南頓令,光武之高曾若祖父也,侯而不帝,太守、都尉而不帝,君而不帝,此皆漢人近古。而作俑者,定陶共皇一議也。

○謚法孝宣即位,思戾、悼之名,不為隱諱,亦無一人更言泉鳩裡事,此見漢人醇厚。後代因之,而恩怨相尋,反覆之報,中于國、家者多矣。

季孫問于榮駕鵝曰:「吾欲為君謚,使子孫知之。」對曰「生弗能事,死又惡之以自信也,將焉用之?」乃止。然謚之曰昭,亦但取其習于威儀爾。《謚法》:「容儀恭美曰昭。」按周之昭王,南征不復;晉昭侯、鄭昭公、宋昭公、蔡昭侯,皆見弒于其臣,是昭非饗國克終之謚也。此外齊、晉、曹、許皆有昭公,亦無可稱。而周之甘昭公,以罪見殺。至楚昭王、燕昭王。秦昭襄王、漢孝昭帝,始以為美謚。而唐之昭宗亦見弒。

○追尊子弟古人主但有追尊其父兄,無尊其子弟者,唯秦文公太子卒,賜謚為公,唐代宗追諡其弟故齊王亻炎為承天皇帝。


  
○內禪《左傳》:「晉景公有疾,立太子州蒲為君,會諸侯伐鄭。」《史記》:趙武靈王傳國于子惠文王,自稱主父。此內禪之始。

《竹書紀年》:夏帝不降五十九年,遜位於弟扃。帝扃十年,帝不降陟。然不可考矣。

○禦容唐玄宗于別殿安置太宗、高宗、睿宗禦容,每日侵早,具服朝謁。此今日奉先殿之所自立也。宗廟之禮,人臣不敢輕議。然竊以為兩廟二主,非嚴敬之義。蓋《唐書》所謂王嶼緣生事亡,而未察乎神人之道者乎?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