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荀子註譯 - 147 / 254
中國哲學類 / 荀子 / 本書目錄
  

荀子註譯

第147頁 / 共254頁。

 大小:

 第147頁

朗讀:

所謂「堯、舜把王位禪讓給別人」,這是不符合事實的假話,是知識膚淺者的傳聞,是孤陋寡聞者的胡說。他們是一些不懂得是否違背世道人情的道理,不懂得國家與天下、至高無上與不至高無上之間的不同的人,是一些還不能和他們談論天下的大道理的人啊。

285講:


  

186世俗之為說者曰:「堯、舜不能教化。」是何也?曰:「朱、象不化(1)。」是不然也。

堯、舜,至天下之善教化者也,南面而聽天下,生民之屬莫不振動從服以化順之。然而朱、象獨不化,是非堯、舜之過,朱、象之罪也。堯、舜者,天下之英也;朱、象者,天下之嵬、一時之瑣也(2)。今世俗之為說者,不怪朱、象而非堯、舜,豈不過甚矣哉?夫是之謂嵬說。羿、蜂門者(3),天下之善射者也,不能以撥弓曲矢中(4);王梁、造父者(5),天下之善馭者也,不能以闢馬毀輿致遠(6);堯、舜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不能使嵬瑣化。何世而無嵬?何時而無瑣?自太皞、燧人莫不有也(7)。故作者不祥,學者受其殃,非者有慶。《詩》曰(8):「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9),職競由人(10)。」此之謂也。

【註釋】



(1)朱:堯的兒子,封于丹,故又稱丹朱。傳說他德才不好,所以堯不傳位給他而讓給舜。象:

舜的異母弟弟,傳說他曾多次謀殺舜。(2)嵬、瑣:見817注(5)。一時:一世。(3)羿、蜂門:見1115

注(1)。(4)撥:通「彆」(b • @蔽),弓乖張不正。「中」下當有「徵」字(陳奐說)。(5)王梁、造父:

1115注(2)。(6)闢(b • @避):通「躄」(b • @避),腿瘸。(7)太皞:古帝名,傳說是遠古東夷族首

領,風姓,居于陳。一說即伏羲氏(傳說中人類的始祖)。燧人:古帝名,傳說他發明了鑽燧取火,

使民熟食,於是人民推舉他為王,號燧人氏。(8)引詩見《詩·小雅·十月之交》。(9)噂(z • (n • 撙):

聚在一起談論。沓:形容話多。(10)職:主要。競:爭逐,此指爭搶災禍。

【譯文】


  

社會上那些庸俗的創立學說的人說:「堯、舜不能教育、感化人。」這種說法的根據是什麼呢?他們說:「因為丹朱、象都沒有被感化。」這種說法不對。

堯、舜,是普天下最善於進行教育感化的人,他們朝南坐著治理天下,所有的民眾無不驚恐顫動聽從歸服以至于被感化而依順他們。然而唯獨丹朱、象不能被感化,這不是堯、舜的過錯,而是丹朱、象的罪過。堯、舜是天下的英傑,丹朱、象是天下的怪物、一代的庸人。現在社會上那些庸俗的創立學說的人,不責怪丹朱、象而非議堯、舜,豈不是錯得很厲害了嗎?這叫做奇談怪論。羿、逢蒙,是天下善於射箭的人,但不能用彆扭的弓和彎曲的箭去射中微小的目標;王良、造父,是天下善於駕馭馬車的人,但不能依靠瘸腿的馬和壞車子到達遠方的目的地;堯、舜,是天下善於進行教育感化的人,但不能使怪僻鄙陋的人轉化。哪個社會沒有怪僻的人?哪個時代沒有鄙陋的人?從太皞氏、燧人氏以來沒有什麼時代沒有過。所以那些創立學說的人不善,學習的人就受到了他們的毒害,非難他們的人才有幸福。《詩》云:「民眾的災難與不幸,並非從天來降臨;當面嘮叨背後恨,主要作祟在於人。」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286講:

187世俗之為說者曰:「太古薄葬,棺厚三寸,衣衾三領,葬田不妨田(1),故不掘也。亂今厚葬,飾棺,故掘也(2)。」是不及知治道而不察于抇不抇者之所言也(3)。

凡人之盜也,必以有為(4),不以備不足,足則以重有餘也(5)。而聖王之生民也,皆使當厚優猶不知足(6),而不得以有餘過度。故盜不竊,賊不刺(7),狗豕吐菽粟,而農賈皆能以貨財讓;風俗之美,男女自不取于涂(8),而百姓羞拾遺。故孔子曰:「天下有道,盜其先變乎!」雖珠玉滿體,文綉充棺,黃金充槨,加之以丹矸,重之以曾青(9),犀、象以為樹,琅玕、龍茲、華覲以為實(10),人猶且莫之抇也。是何也?則求利之詭緩,而犯分之羞大也(11)。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