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荀子註譯 - 136 / 254
中國哲學類 / 荀子 / 本書目錄
  

荀子註譯

第136頁 / 共254頁。

 大小:

 第136頁

朗讀:

(1)知:通「智」。下文「知慮」之「知」同。(2)見1011注(7)。(3)節:節制,指時勢、命

運的制約。然:見81注(11)。(4)在天者:指富貴。《論語·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5)


  

錯:通「措」,擱置。(6)一:指有所注重有所忽略的態度一樣。(7)縣:同「懸」,懸殊,差距遠。

【譯文】

楚王外出時隨從的車子有上千輛,並不是因為他聰明;君子吃豆葉、喝白水,並不是因為他愚蠢;這種情況是時勢命運的制約造成的。至于思想美好,德行惇厚,謀慮精明,生在今天而能知道古代,這些就是那取決於我們自己的事情了。所以,君子慎重地對待那些取決於自己的事情,而不去羡慕那些取決於上天的東西;小人丟下那些取決於自己的事情,而指望那些取決於上天的東西。君子慎重對待那些取決於自己的事情,而不去羡慕那些取決於上天的東西,因此天天進步;小人丟下那些取決於自己。的事情,而指望那些取決於上天的東西,因此天天退步。所以君子天天進步的原因與小人天天退步的原因,道理是一樣的。君子、小人相差懸殊的原因,就在這裡。

273講:

179星隊、木鳴(1),國人皆恐,曰:是何也?曰:無何也。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蝕,風雨之不時,怪星之黨見(2),是無世而不常有之(3)。上明而政平,則是雖並世起,無傷也;上暗而政險(4),則是雖無一至者,無益也。夫星之隊、木之鳴,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註釋】

(1)隊(zhu • @墜):「墜」的古字。(2)怪星:指掃帚星之類。黨:通「儻」,或,這裡是偶然

的意思。見(xi • 4n • 現):同「現」。(3)常:通「嘗」,曾經。(4)險:險惡,指暴虐。

【譯文】

流星墜落、樹木發響,國內的人都害怕,說:這是為什麼呢?回答說:這沒有什麼啊。這是自然界的變異、陰陽二氣的變化、事物中很少出現的現象啊。覺得它奇怪,是可以的;但害怕它,就錯了。那太陽、月亮發生日食、月食,旋風暴雨不合時節地突然襲擊,奇怪的星星偶然出現,這些現象沒有哪個時代不曾有過。君主英明而政治清明,那麼這些現象即使在同一時代都出現,也沒有什麼妨害;君主愚昧而政治黑暗,那麼這些現象即使一樣都沒出現,也毫無裨益。那流星的墜落、樹木的發響,這是自然界的變異、陰陽二氣的變化、事物中很少出現的現象啊。覺得它奇怪,是可以的;但害怕它,就錯了。

274講:

1710物之已至者,人襖則可畏也。楛耕傷稼(1),枯耘傷歲(2),政險失民,田薉稼惡,糴貴民饑,道路有死人,夫是之謂人襖;政令不明,舉錯不時(3),本事不理,夫是之謂人祆;禮義不修,內外無別,男女淫亂,則父子相疑(4),上下乖離,寇難並至,夫是之謂人襖。襖是生於亂。三者錯,無安國。其說甚邇(5),其菑甚慘(6)。勉力不時,則牛馬相生,六畜作襖(7)。可怪也,而不可畏也(8)。傳曰:「萬物之怪,書不說(9)。」無用之辯,不急之察,棄而不治。若夫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夫婦之別,則日切瑳而不捨也。


  
【註釋】

(1)楛(g • (古):通「盬(g • (古),粗劣。(2)枯耘傷歲:《集解》作“耘耨失薉」,據《韓詩

外傳》卷二第六章改。枯:通「楛」、「盬」。(3)舉錯:見318注(20)。(4)則:而。一說「則」為

衍文。(5)邇:《集解》作「爾」,字通,今據世德堂本改。邇:近,指淺近。(6)菑(z • 1 i • 災):通 「災」。(7)依文義,「勉力不時……六畜作襖」十三字當在上文「本事不理」之下,今譯文移于上。

(8)可怪也,而不可畏也:當作「可畏也,而不可怪也」。(9)書:指經書。

【譯文】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