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氣”構成的,陰陽二氣(「氣」參見
9.
19注(
1))是不斷地運動着的,它們通過相互作用而化成萬事
萬物,這就是所謂的大化。「化」是變化生成的意思。(
4)其:指「陰陽」。和:和氣,它是我國古代
的哲學概念,是陰陽二氣達到某種和協程度後生成的一種具有相對穩定性的基因,它是構成各種具體
事物的物質性的東西。(
5)其:指「風雨」。(
6)以:通「已」。(
7)天:天成,天生,自然而然。一說
「天」下當有「功」字。(
8)不求知天:不追求瞭解天,即不去探究大自然形成萬物的原因與過程,也
就是
12.
3所說的「其于天地萬物也,不務說其所以然」。荀子認為天道神妙莫測,所以聖人不在這方
面作無謂的探索與臆測,而只注重探究治理社會的原理。
【譯文】
布列于天空的恆星互相伴隨着旋轉,太陽月亮交替照耀,四季輪流控制着節氣,陰陽二氣大量地化生萬物,風雨普遍地施加于萬物。萬物各自得到了陰陽形成的和氣而產生,各自得到了風雨的滋養而成長。看不見陰陽化生萬物的工作過程而只見到它化生萬物的成果,這就叫做神妙。人們都知道陰陽已經生成的萬物,卻沒有人知道它那無形無蹤的生成過程,這就叫做天。只有聖人是不致力於瞭解天的。
第
268講:
17.
4天職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好惡、喜怒、哀樂臧焉,夫是之謂天情。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
1),夫是之謂天官。心居中虛,以治五官(
2),夫是之謂天君。財非其類(
3),以養其類,夫是之謂天養。順其類者謂之福,逆其類者謂之禍,夫是之謂天政。暗其天君(
4),亂其天官(
5),棄其天養(
6),逆其天政(
7),背其天情(
8),以喪天功,夫是之謂大凶。聖人清其天君,正其天官,備其天養,順其天政,養其天情,以全其天功。如是,則知其所為、知其所不為矣,則天地官而萬物役矣(
9),其行曲治(
10),其養曲適,其生不傷,夫是之謂知天。
【註釋】
(
1)接:接受,指感受、感知。能各有接:指耳感知聲,目感知色,鼻感知臭,口感知味,形感知寒熱痛癢。(
2)五官:五種器官。古代說法不一,此指耳、目、口、鼻、身體五種感官。古人認為心
臟是思維的器官,所以說心治五官,並把它比作「君」。(
3)財:見
6.
9注(
1)。(
4)暗其天君:指使自
己的思想昏亂糊塗。(
5)亂其天官:指縱情於聲色飲食,淫樂過度。(
6)棄其天養:指不能搞好生產。
(
7)逆其天政:指不能治理好臣民而使他們順服。(
8)背其天情:指喜樂無常,愛憎無度。(
9)官:任用。
役:役使。(
10)曲:曲折周到,各個方面。
【譯文】
自然的職能已經確立,天生的功績已經成就,人的形體也就具備而精神也就產生了,愛好與厭惡、高興與憤怒、悲哀與歡樂等蘊藏在人的形體和精神裡面,這些叫做天生的情感。耳朵、眼睛、鼻子、嘴巴、身體,就其功能來說,它們各有自己的感受對象而不能互相替代,這些叫做天生的感官。心處于身體中部空虛的胸腔內,用來管理這五種感官,這叫做天生的主宰。人類能夠控制安排好與自己不是同類的萬物,用它們來供養自己的同類,這叫做天然的供養。能使自己的同類順從自己叫做福,使自己的同類反對自己叫做禍,這叫做天然的政治原則。搞昏了那天生的主宰,擾亂了那天生的感官,拋棄了那天然的供養,違反了那天然的政治原則,背離了那天生的情感,以致喪失了天生的功績,這叫做大凶。聖人清醒自己那天生的主宰,管理好自己那天生的感官,完備那天然的供養,順應那天然的政治原則,保養那天生的情感,從而成全了天生的功績。像這樣,就是明白了自己應該做的事了、明白了自己不應該做的事了,天地就能被利用而萬物就能被操縱了,他的行動就能處處有條理,他的保養就能處處恰當,他的生命就能不受傷害,這就叫做瞭解了天。
第
269講:
17.
5故大巧在所不為(
1),大智在所不慮(
2)。所志于天者(
3),已其見象之可以期者矣(
4);所志于地者,已其見宜之可以息者矣(
5);所志于四時者,已其見數之可以事者矣(
6);所志于陰陽者,已其見知之可以治者矣(
7)。官人守天而自為守道也(
8)。
【註釋】
(
1)所不為:不做的事,指違反客觀規律的事情。順應自然,不主觀蠻幹,就能「不為而成」(
17.
2),
所以有所不為是大巧。
17.
2所說的「不加能」、「不與天爭職」等可與此互相闡發。(
2)所不慮:不
加考慮的事,指探究自然之事。參見
17.
3注(
8)。
17.
2所說的「不加慮」、「不加察」與此同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