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荀子註譯 - 114 / 254
中國哲學類 / 荀子 / 本書目錄
  

荀子註譯

第114頁 / 共254頁。

 大小:

 第114頁

朗讀:

(20)武王:此指商湯,參見412注(12)。載:戴。發:讀為「旆」(p • 8i • 配),旌旗。載發:戴旗,

指商湯在旗幟下,旗幟在頭頂上飄動,這是古代國君出征時的情景。《國語·吳語》:“王親秉鉞,


  

載白旗以中陣而立。”其情景同。

【譯文】

臨武君說:「不對。用兵所看重的,是形勢有利;所施行的,是機變詭詐。善於用兵的人,神出鬼沒,沒有人知道他們是從什麼地方出來的。孫武、吳起用了這種辦法,因而無敵于天下。哪裡一定要依靠使民眾歸附的辦法呢?」

荀卿說:「不對。我所說的,是仁德之人的軍隊、是稱王天下者的意志。您所看重的,是權變謀略、形勢有利;所施行的,是攻取掠奪、機變詭詐:這些都是諸侯干的事。仁德之人的軍隊,是不可能被欺詐的;那可以被欺詐的,只是一些懈怠大意的軍隊,羸弱疲憊的軍隊,君臣上下之間渙散而離心離德的軍隊。所以用桀欺騙桀,還由於巧拙不同而有僥倖獲勝的;用桀欺騙堯,拿它打個比方,就好像用鷄蛋擲石頭、用手指攪開水,就好像投身水火、 一進去就會被燒焦淹沒的啊。仁德之人上下之間,各位將領齊心一致,三軍共同努力,臣子對君主,下級對上級,就像兒子侍奉父親、弟弟侍奉兄長一樣,就像手臂捍衛腦袋眼睛、庇護胸部腹部一樣;所以用欺詐的辦法襲擊他與先驚動他之後再攻擊他,那結果是一樣的。況且仁德之人治理方圓十里的國家,就會瞭解到方圓百里的情況;治理方圓百里的國家,就會瞭解到方圓千里的情況;治理方圓千里的國家,就會瞭解到天下的情況;他的軍隊一定是耳聰目明,警惕戒備,協調團結而齊心一致。所以仁德之人的軍隊,集合起來就成為有組織的隊伍;分散開來便成為整齊的行列;伸展開來就像莫邪寶劍那長長的刃口,碰到它的就會被截斷;向前衝刺就像莫邪寶劍那鋭利的鋒芒,阻擋它的就會被擊潰;擺成圓形的陣勢停留或排成方形的隊列站住,就像磐石一樣巋然不動,觸犯它的就會頭破血流,就會稀里嘩啦地敗退下來。再說那些強暴之國的君主,將和誰一起來攻打我們呢?從他那邊來看,和他一起來的,一定是他統治下的民眾;而他的民眾親愛我們就像喜歡父母一樣,他們熱愛我們就像酷愛芳香的椒、蘭一樣,而他們回頭看到他們的國君,卻像看到了燒烤皮膚、刺臉涂墨一樣害怕,就像看到了仇人一樣憤怒;他們這些人的情性即使像夏桀、盜跖那樣殘暴貪婪,但哪有肯為他所憎惡的君主去殘害他所喜愛的君主的人呢?這就好像讓別人的子孫親自去殺害他們的父母一樣,他們一定會來告訴我們,那麼我們又怎麼可以被欺詐呢?所以仁德之人當政,國家日益昌盛,諸侯先去歸順的就會安寧,遲去歸順的就會危險,想和他作對的就會削弱,背叛他的就會滅亡。《詩》云:『商湯頭上旗飄舞,威嚴恭敬握大斧;就像熊熊的大火,沒有人敢阻擋我。』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啊。」

245講:

153孝成王、臨武君曰:「善。請問王者之兵設何道、何行而可?」


  
孫卿子曰:

“凡在大王,將率末事也(1)。臣請遂道王者諸侯強弱存亡之效、安危之勢。君賢者其國治,君不能者其國亂;隆禮、貴義者其國治,簡禮、賤義者其國亂。治者強,亂者弱:是強弱之本也。上足卬(2),則下可用也;上不足卬(3),則下不可用也。下可用則強,下不可用則弱:是強弱之常也。隆禮、效功(4),上也;重祿、貴節(5),次也;上功、賤節,下也:是強弱之凡也。好士者強,不好士者弱;愛民者強,不愛民者弱;政令信者強,政令不信者弱;民齊者強,民不齊者弱;賞重者強,賞輕者弱;刑威者強,刑侮者弱;械用兵革攻完便利者強(6),械用兵革窳楛不便利者弱(7);重用兵者強,輕用兵者弱;權出一者強,權出二者弱:是強弱之常也。“齊人隆技擊。其技也,得一首者,則賜贖錙金(8),無本賞矣(9)。是事小、敵毳則偷可用也(10);事大、敵堅則渙焉離耳,若飛鳥然,傾側反覆無日。是亡國之兵也,兵莫弱是矣,是其出賃市傭而戰之幾矣(11)。

“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12),操十二石之弩(13),負服矢五十個(14),置戈其上,冠■帶劍(15),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戶(16),利其田宅。是數年而衰而未可奪也,改造則不易周也(17)。是故地雖大,其稅必寡,是危國之兵也。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