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註譯 - 51「道」是天地間最可寶貴的。所以可貴就在於「求以得,有罪以免邪?」這就是說,善人化于道,則求善得善,有罪者化于道,則免惡入善。「道」並不僅僅是為善良之人所領悟,不善人並不被道所拋棄,只要他們一心向道,深切體會「道」的精髓要義,即使有罪過也是可 ...
老子道德經註譯 - 52局面安定時容易保持和維護,事變沒有出現跡象時容易圖謀;事物脆弱時容易消解;事物細微時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發生以前就處理妥當;治理國政,要在禍亂沒有產生以前就早做準備。合抱的大樹,生長於細小的萌芽;九層的高台,築起於每一堆泥土;千里的遠 ...
老子道德經註譯 - 535、兩者:指上文「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6、稽式:法式、法則,一本作「楷式」。
7、與物反矣:反,通返。此句意為『德』和事物復歸於真樸。
8、大順:自然 ...
老子道德經註譯 - 54如上一章所說,在老子研究中有一些註釋家認為,這一章表達了老子的一套利用人民、統治人民的權術。例如,張松如先生說「這是向統治者獻言,頗有點像班固所說的『君人南面之術』。」(《老子校讀》第365頁)不過,張先生的觀點並不完全等同於 ...
老子道德經註譯 - 55本章包括兩層內容:一是講「道」的偉大;二是講法寶的妙用。有學者認為這二者之間沒有聯繫,毫不相應,顯然是它章錯簡,認為可以移到三十四章,「故能成其大」句下。我們的看法與這種主張有些區別,認為這兩層次前後呼應,有內在聯繫。例如,第一句和第二句說 ...
老子道德經註譯 - 56用兵的人曾經這樣說,「我不敢主動進犯,而採取守勢;不敢前進一步,而寧可後退一尺。」這就叫做雖然有陣勢,卻像沒有陣勢可擺一樣;雖然要奮臂,卻像沒有臂膀可舉一樣;雖然面臨敵人,卻像沒有敵人可打一樣;雖然有兵器,卻像沒有兵器可以執握一樣。禍患再沒 ...
老子道德經註譯 - 57在以前各章裡,老子談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學說,例如靜、柔、儉、慈、無為、不爭等,這些都是合乎于道、本於自然的主張。在社會生活當中應當是容易被人們所理解、易於被人們所實行。然而,人們卻拘泥于名利,急於躁進,違背了無為的原則。老子試圖對人們的 ...
老子道德經註譯 - 58當人民不畏懼統治者的威壓時,那麼,可怕的禍亂就要到來了。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人民謀生的道路。只有不壓迫人民,人民才不厭惡統治者。因此,有道的聖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現;有自愛之心也不自顯高貴。所以要捨棄後者(自見、自貴) ...
老子道德經註譯 - 59老子認為,自然的規律是柔弱不爭的。他說,勇氣建立在妄為蠻幹的基礎上,就會遭到殺身之禍;勇氣建立在謹慎的基礎上,就可以活命。勇與柔相結合,人們就會得到益處,勇與妄為相結合,人們就會遭受災禍。同樣是勇,利與害大相逕庭。老子的主張是很明確的,他以 ...
老子道德經註譯 - 60上一章裡,老子對嚴苛的政治壓迫給予了抨擊,要求統治者善待民眾。這一章裡,老子又對繁重的經濟剝削進行指責。在《道德經》裡的七十二章、七十四章、本章和七十七章,內容基本上都是對統治者進行無情揭露和嚴正警告。他認為,寬容的政治,比暴虐的政治要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