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史 - 201李商隱的作品中,最為人所傳誦的,還是他的愛情詩。這類詩或名《無題》,或取篇中兩字為題。關於這類詩他自己曾經解釋說:「為芳草以怨王孫,借美人以喻君子」(《謝河東公和詩啟》)。又說:「楚雨含情俱有托」(《梓州罷吟寄同舍》)。但是,現在看來,他這 ...
中國文學史 - 202無火炙地眠,半夜皆立號。冷箭何處來,棘針風騷勞。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高堂捶鐘飲,到曉聞烹炮。寒者願為蛾,燒死彼華膏。華膏隔仙羅,虛繞千萬遭。到頭落地死,踏地為游遨。游遨者誰子,君子為鬱陶。
詩中把勞動人民寒夜的痛苦呼號和富貴人家終宵 ...
中國文學史 - 203從他現存詩歌來看,他雖然也流露過一點求仕不遇的苦悶:「自嗟憐十上,誰肯待三征。」(《即事》)「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鄉。」(《下第》)但只是一點輕微的嘆息。其他絶大多數的詩中,几乎看不到什麼現實矛盾的影子。不管他是有意或無意逃避現實,他總是安 ...
中國文學史 - 204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更是在低徊感嘆中充滿了對興亡變化的無限沉思。他在另一首《金陵懷古》的五律中說:「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也正好說明了他這些懷古詩中所寄寓的思想。他還有一首《酬樂天揚州初 ...
中國文學史 - 205這首詩描繪了農民盡輸賦稅後一貧如洗的情況,也寫出了催租官吏凶殘的嘴臉,體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對裡胥的憎恨。第一首中有「竭盡筋力事,持用窮歲年;盡輸助徭役,聊就空舍眠」之句,對勞動人民的賦役之苦也是深表同情的。其他如《掩役夫張進骸》同情 ...
中國文學史 - 206這是他夢裡在天上所見的塵世渺小以及滄海桑田迅速變換的情景。在奇特的想象中可以看到詩人的苦悶和迷惘。有時他的幻想又從神仙轉入鬼怪的傳說,寫出《蘇小小墓》這樣的詩:
幽蘭露,如啼眼。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蓋,風為裳,水為佩。油 ...
中國文學史 - 207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他是宰相杜佑之孫。二十六歲舉進士,因為秉性剛直,被人排擠,在江西、宣歙、淮南諸使幕作了十年幕僚,「促束于簿書宴遊間」,生活很不得意。三十六歲內遷為京官,後 ...
中國文學史 - 208杜牧作詩是比較重視思想內容的。他認為文章應「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兵衛」(《答莊充書》)。他很推崇李杜,說「李杜泛浩浩」,「杜詩韓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搔」。他的《李賀歌詩集序》一方面肯定李賀歌詩是「騷之苗裔」,同時也指出他缺乏《 ...
中國文學史 - 209
第三節 皮日休 聶夷中 杜荀鶴
晚唐後期,由於階級矛盾的極端尖鋭,出現了一些繼承中唐新樂府運動的精神,「惟歌生民病」的現實主義詩人,其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聶夷中、杜荀鶴。他們的詩,批判的鋒芒相當尖鋭,但才力學力卻不及中唐 ...
中國文學史 - 210聶夷中(837—‧),字坦之,河東(今山西永濟)人。他出身貧寒,曾「奮身草澤,備嘗辛楚」(《唐才子傳》)。咸通十二年(871)成進士後,在長安仍過着「在京如在道,日日先鷄起」的奔走衣食的生活,最後,才做了華陰縣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