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史 / 中國文學史全書目錄
馬黃
中國文學史 - 181

末三句應看作反語,諷刺官軍不能勝敵,只能害民。白居易《官牛》詩:「右丞相,但能濟人治國調陰陽,官牛領穿亦無妨!」手法與此相似。《織婦詞》則為「為解挑紋嫁不得」的勞動婦女提出了控訴。統治階級的無底慾壑,竟使她們對著檐前的蜘蛛發出這樣的感嘆:「 ...

中國文學史 - 182

「爭得遣君詩不苦‧黃河岸上白頭人!」——白居易《別陝州王司馬》。白居易和王建的關係雖不密切,也不曾直接稱許王建的樂府詩,但從上引詩句已可看出他同樣是引王建為同調的。 王建(766‧—830‧),字仲初,潁川( ...


  
中國文學史 - 183

貞元、元和年間,內則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戰亂頻仍,賦稅繁重,外則吐蕃回紇,不斷入侵,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鋭化,迫使詩人們不能不正視現實;另一方面,社會比較穩定,並曾一度在形式上獲得全國的統一,也為詩人們的改革現實帶來一綫希望。這就是以 ...

中國文學史 - 184

社會現實和個人聞見,既使詩人深感有「為民請命」的必要,而最高統治者的信任又使他覺得有此可能,於是「兼濟天下」的思想便占了主導地位:「丈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新制布裘》)為了實現這種宏願,他非常積極、勇敢,也不怕犧牲自己:「勿輕直折劍, ...

中國文學史 - 185

首先,他認為詩歌必須為政治服務,必須負起「補察時政」「泄導人情」的政治使命,從而達到「救濟人病,裨補時闕」、「上下交和、內外胥悅」的政治目的。他響亮地提出了「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口號。所謂「為時而著」、「為事而作」,也就是他在 ...

中國文學史 - 186

從「惟歌生民病」出發,諷諭詩的第一個特點是廣泛地反映人民的痛苦,並表示極大的同情。這首先是對農民的關切。在《觀刈麥》中,他描寫了「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的辛勤勞動的農民,和由於「家田輸稅盡」不得不拾穗充饑的貧苦農婦,並對自己的不勞而食深感 ...


  
中國文學史 - 187

中唐的弊政,還有「進奉」。所謂進奉,就是地方官把額外搾取的財物美其名曰「羨餘」,拿去討好皇帝,謀求高官。白居易的《紅線毯》,雖自言是「憂農桑之費」,其實也就是諷刺「進奉」的。詩中的宣州太守便是這樣一個典型的地方官。 紅線毯,擇繭繅絲清水 ...

中國文學史 - 188

(四)敘事和議論結合。諷諭詩基本上都是敘事詩,但敘述到最後,往往發為議論,對所寫的事作出明確的評價。這也和他所謂的「卒章顯其志」有關。他有的詩,議論是比較成功的,如《紅線毯》在具體生動的描繪之後,作者彷彿是指着宣州太守的鼻子提出正義的詰責, ...

中國文學史 - 189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覊族各西東。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閒適、雜律兩類在他詩集中佔有絶大比重,象這樣較好的詩卻很少。其他多是流連光景之作,寫得平庸浮淺;還有很多和 ...

中國文學史 - 190

元和以後,韓愈的詩進一步向奇崛險怪的方面發展。元和元年,他和孟郊在長安寫了長篇聯句詩將近十首,在聯句中,互相誇奇鬥險,不肯一字相讓。同年中,他還寫了著名的《南山詩》,用漢賦排比鋪張手法,描述終南山四時景色變化以及各種形態的山勢。蒐羅奇字,光 ...


提示:


  





目前沒有閱讀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