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史 / 中國文學史全書目錄
馬黃
中國文學史 - 161

安史亂後,他雖然也在《行軍二首》等個別詩篇中,發出了一些傷時憫亂的感慨,但比之前面說的那些邊塞詩,就未免有些遜色了。他的《西蜀旅舍春嘆寄朝中故人呈狄評事》詩說:「四海猶未安,一身無所適。自從兵戈動,遂覺天地窄。」這種心情也可以說明他浪漫豪情 ...

中國文學史 - 162

七言絶句亦源於民歌,魏晉之《行者歌》、《豫州歌》都是句句用韻的七言小詩。宋湯惠休的《秋思引》是最早的文人七言小詩,第三句已不用韻。梁陳北朝,作者漸多,蕭綱的《夜望單飛雁》、魏收的《挾琴歌》、庾信的《代人傷往》都比較著名。隋無名氏《送別詩》, ...


  
中國文學史 - 163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詩裡極寫將軍正要縱情痛飲卻被催走上戰場時的複雜心情。詩中流露出了一種深沉的憂鬱感傷。 崔顥(704—754),「少年為詩,屬意浮艷,多陷輕 ...

中國文學史 - 164

杜甫一生約可分為四個時期。三十五歲以前,是他的讀書和壯游時期。這時正當開元盛世,他的經濟狀況也較好,是他一生中最快意的時期。詩人從小就「好學」,七歲時已開始吟詩,「讀書破萬卷」、「群書萬卷常暗誦」的刻苦學習,為他的創作準備了充分的條件。從二 ...

中國文學史 - 165

「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遊。」七五九年七月,杜甫棄官由華州經秦州、同谷,歷盡千辛萬苦,于這年年底到達成都,在成都西郊蓋了一所草堂,開始他最後一期「漂泊西南」的生活。七六四年,嚴武再鎮蜀,表薦杜甫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人因稱「杜工部」) ...

中國文學史 - 166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赴奉先詠懷》)——對人民的深刻同情,是杜甫詩歌人民性的第一個特徵。杜甫始終關切人民,只要一息尚存,他總希望能看到人民過點好日子,所以他說「尚思未朽骨,復睹耕桑民」(《別蔡十四著作》)。因此他的詩不僅廣泛地反映 ...


  
中國文學史 - 167

杜甫始終關懷着國家命運,象「向來憂國淚,寂寞灑衣巾」、「安危大臣在,不必淚長流」這類詩句是很多的。隨着國家局勢的轉變,他的愛國詩篇也有了不同的內容。比如,在安史之亂期間,他夢想和渴望的就已經不是周公、孔子,而是呂尚、諸葛亮那樣的軍事人物:「 ...

中國文學史 - 168

除上述三方面這些和當時政治、社會直接有關的作品外,在一些詠物、寫景的詩中,也都滲透着人民的思想感情。比如說,同是一個雨,杜甫有時則表示喜悅,如《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即使是大雨,那怕自己的茅屋漏了, ...

中國文學史 - 169

和上述特點相適應,他在感情的表達上不是掩抑收斂,而是噴薄而出,一瀉千里。當平常的語言不足以表達其激情時,他就用大膽的誇張;當現實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徵其思想願望時,他就借助非現實的神話和種種奇麗驚人的幻想。從前節中所引用的一些抒 ...

中國文學史 - 170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邀我登雲台,高揖衛叔卿。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 在升天神遊的美麗幻想中,突然俯見被安祿山蹂躪毀滅了的洛陽。使我們不 ...


提示:


  





目前沒有閱讀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