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史 / 中國文學史全書目錄
馬黃
中國文學史 - 41

武帝以後,西漢封建王朝逐漸轉入了衰微的時期。武帝晚年,「悔征伐之事」,並詔令「方今之務,在於力農」。昭、宣承之,不斷減免賦稅,並選用「良吏」,使「政平訟理」,社會安定,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因而出現了宣帝的「中興」局面。但土地日益集中,大地主 ...

中國文學史 - 42

漢光武帝劉秀利用西漢末農民起義軍,並依靠豪強勢力,推翻了王莽的新朝,建立起東漢封建王朝。光武即位後,屢次釋放官私奴婢,並減輕田租,興修水利,實行一系列休養生息的政策,因此階級矛盾暫時緩和。但東漢豪強勢力很盛,西漢遺留下來土地高度集中的問題, ...


  
中國文學史 - 43

由於西漢以來散文和辭賦的發展,東漢開始出現「文章」的概念,賈誼、司馬遷、司馬相如等散文家和辭賦家都被目為文章家。同時不少文士「以文章顯」,文章和學術著作主要是和經學的共分愈來愈顯著。「論發胸臆,文成手中,非說經藝之人所能為也。」《後漢書》在 ...

中國文學史 - 44

《九章》是包括九篇詩歌的總題,主要是屈原兩次放逐中的經歷、處境和苦悶悲憤心情的反映,表現了詩人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和對群小的無比痛恨。但這個總題名不是詩人所自定,而是後人輯錄時所加。朱熹所謂「後人輯之,得其九章,合為一卷,非必出於一時之言」,從 ...

中國文學史 - 45

《天問》的創作年代,據篇末「薄暮雷電,歸何憂」、「伏匿穴處,爰何雲」及「悟過改更,我又何言」幾句看來,王逸認為是詩人放逐後所作是正確的。又《天問》後半篇多引歷史故實以為鑒戒,與《離騷》陳詞重華的用意相同,估計它們的寫作時間相去不會太遠。 ...

中國文學史 - 46

屈原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始了詩人從集體歌唱到個人獨立創作的新時代。屈原以他愛祖國、愛人民的高貴品格,以他創作的光輝燦爛的詩篇,對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對我國文學優秀傳統的形成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我國文學的發展上有着崇高的 ...


  
中國文學史 - 47

宋玉是屈原以後著名的楚辭作家。關於宋玉的生平,《韓詩外傳》、《新序》等書有一些零星的記載,但都太簡單,且彼此互相抵牾,未必是可靠的材料。唯一可靠的,現在看來還只有司馬遷在《屈原列傳》末尾所說的幾句話:「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 ...

中國文學史 - 48

司馬相如(‧——前118),字長卿,蜀郡成都人。最初「以貲為郎」,景帝時,為武騎常侍。後免官游梁,與鄒陽、枚乘等同為梁孝王門客,著《子虛賦》。過了幾年,梁孝王死,相如歸蜀,以琴挑臨邛富人卓王孫寡女文君,文君夜奔相如,同歸成都, ...

中國文學史 - 49

《子虛》、《上林》賦在漢賦發展史上有極重要的地位。它們確立了一個「勸百諷一」的賦頌傳統。漢賦自司馬相如始以歌頌王朝聲威和氣魄為其主要內容,後世賦家相沿不改,遂形成一個賦頌傳統。如果說這種歌頌在司馬相如時代還不是全無意義的話,那麼隨着時代的變 ...

中國文學史 - 50

司馬遷(前145——前87‧),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人。父司馬談有廣博的學問修養,曾「學天官于唐都,受易於楊何,習道論于黃子」。又曾為文「論六家之要旨」,批評了儒、墨、名、法和陰陽五家,而完全肯定地讚 ...


提示:


  





目前沒有閱讀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