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史 / 中國文學史全書目錄
馬黃
中國文學史 - 31

惠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立之途,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莊子曰:「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樑,不闢高下。中于機闢,死於網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 ...

中國文學史 - 32

韓非散文的特點是鋒芒鋭利,議論透闢,推證事理,切中要害。其篇幅長者如《五蠹》近七千言,這是先秦理論文的進一步發展。其次是分析能力最強,如《八奸》、《亡征》等篇,特別是《亡征》一篇,分析可亡之道至四十七條之多,實屬罕見。《難言》、《說難》二篇 ...


  
中國文學史 - 33

漢代一般稱「楚辭」為賦,這是不十分恰當的。「楚辭」和漢賦,體裁截然不同,前者是詩歌,後者是押韻的散文,它們的句法形式、結構組織、押韻規律都是兩種不同的範疇。再從音樂的關係上看,雖然都是不歌而誦,但漢賦同音樂的距離比「楚辭」更遠些。所以司馬遷 ...

中國文學史 - 34

總之,楚國本有自己的文化傳統,後來又接受北方文化的影響,二者融合為一,匯為文化的巨流,在長期發展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學藝術的素材,為文學創作提供充分的有利條件。就在這個優越的文化基礎上孕育了屈原這樣偉大的詩人,產生了《楚辭》這樣光輝燦爛、千古不 ...

中國文學史 - 35

關於屈原作品中的真偽問題,後人紛紛討論,各執一說。現在看來,《大招》一篇顯然是模仿《招魂》寫的,而詞采遠遠不及,可以肯定不是屈原所作。《漁父》一篇司馬遷在屈原傳中本是作為一個有關屈原的故事來敘述,並不把它看作屈原的作品。所以王逸說:「楚人思 ...

中國文學史 - 36

《離騷》後一部分是描寫詩人對未來道路的探索:「路漫漫其脩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詩人被腐朽的貴族集團排斥在現實的政治生活之外,他苦悶傍徨地面對著未來,究竟選擇什麼樣的道路呢‧首先,女媭勸他不要「博謇好脩」,應該明哲保身。但詩人通過向重華陳辭 ...


  
中國文學史 - 37

抒情詩一般篇幅短小,沒有故事情節。《離騷》不只篇幅宏偉,而且由於前一部分是在詩人大半生歷史發展的廣闊背景上展開抒情,後一部分又編造了女媭勸告、陳辭重華、靈氛占卜、巫咸降神、神遊天上等一系列幻境,便使它具有了故事情節的成分。這種內容和結構上的 ...

中國文學史 - 38

我們習慣向來是「風」、「騷」並稱的,「風」指十五國風,代表《詩經》,「騷」指《離騷》,代表楚辭。《國風》和《離騷》在過去的確為我們指示了文學創作的兩條光明大道,今後也還會繼續起着應有的作用。《詩經》和楚辭對於後世文學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 ...

中國文學史 - 39

漢初統治者承戰亂之後,汲取秦王朝短期覆滅的教訓,一方面恢復分封侯王的舊制度,鞏固統治階級的基礎,一方面「約法省禁,輕田租」,對廣大人民放鬆了壓迫,減輕了剝削。因而初步取得了社會安定、有利生產的局面。「孝惠、高後之間,衣食滋殖。」(《漢書‧食 ...

中國文學史 - 40

在儒家思想的支配下,武帝「招選天下文學材智之士,待以不次之位」,並由於董仲舒、公孫宏的建議、興太學,立五經博士,置博士弟子員,因而儒學大興,完成了思想的統一。這對偉大帝國的形成和封建集權制的鞏固是有促進的作用的。但從此也結束了百家論爭,思想 ...


提示:


  





目前沒有閱讀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