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集 - 161侯國修度,時王著彞。惟東魯之大本,秉西周之舊儀。曲阜襲封,率奉先規之盛;鎬京遺法,限為至治之基。說者謂惟王建邦,裂疆分土,稟正朔者歸於元後,尊制度者合于前古。惟周之典,世為大則;惟魯之盛,法為常矩。及夫姬道衰逸,邦侯侵侮。雖周公之才之美,不 ...
歐陽修集 - 162前日五代之亂可謂極矣,五十三年之間,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國被弒者八,長者不過十餘歲,甚者三四歲而亡。夫五代之主豈皆愚者邪,其心豈樂禍亂而不欲為久安之計乎?顧其力有不能為者,時也。當是時也,東有汾晉,西有岐蜀,北有強胡,南有江淮,閩廣、吳越、荊 ...
歐陽修集 - 163論曰:漢興,本恭儉、革弊末、移風俗之厚者,以孝文為稱首,議禮樂、興制度、切當世之務者,惟賈生為美談。天子方欣然說之,倚以為用,而卒遭周勃、東陽之毀,以謂儒學之生紛亂諸事,由是斥去,竟以憂死。班史贊之以「誼天年早終,雖不至公卿,未為不遇。」
...
歐陽修集 - 164夫三代之為國,公卿士庶之祿廩,兵甲車牛之材用,山川宗廟鬼神之供給,未嘗闕也。是皆出於農,而民之所耕,不過今九州之地也。歲之凶荒,亦時時而有,與今無以異。今固盡有向時之地,而制度無過于三代者。昔者用常有餘,而今常不足,何也?其為術相反而然也。 ...
歐陽修集 - 165國家弭獯戎之患,包漢、唐之境,然而塞垣儲亻待,罔遵古憲,俾仰給他州饋餉,此外固無築室、反耕、典農、營田之利。倘遇凶荒,未免艱食。雖有轉運,未免營田。何嘗建明利害,稍致倉稟羨餘,但守空名,曾無實效。
當今之議,要在乎河北、河東、陝西戍兵之 ...
歐陽修集 - 166或曰:「《易》曰:『君子順天休命』又曰:『自天之,吉無不利。』其《繫辭》曰:『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易》之為說一本於天乎?其兼於人事乎?’」曰:「止於人事而已矣,天不與也,在諸《否》、《泰》。」「然則天地鬼神之理可以無乎?曰有而不 ...
歐陽修集 - 167左丘明作《春秋外傳》,以記諸國之語,其記柯陵之會曰:「單襄公見晉厲公視遠而步高,且告魯成公以晉必有禍亂。成公問之曰:『天道乎?人事也?』單子曰:『吾非瞽史,焉知天道。吾見晉侯之容矣。』又曰:『觀其容,知其心。』後卒如單子之言。」甚矣,丘明之 ...
歐陽修集 - 168天子諸侯當大治之世,不得有《風》,《風》之生,天下無王矣。故曰諸侯無正《風》。然則《周》、《召》可為正乎?曰:可與不可,非聖人不能斷其疑。當文王與紂之時,可疑也。二《南》之詩,正、變之間可疑也。可疑之際,天下雖惡紂而主文王,然文王不得全有天 ...
歐陽修集 - 169《詩》之息久矣,天子諸侯莫得而自正也。古詩之作,有天下焉,有一國焉,有神明焉。觀天下而成者,人不得而私也;體一國而成者,眾不得而違也;會神明而成者,物不得而欺也。不私焉,《雅》著矣;不違焉,《風》一矣;不欺焉,《頌》明矣。然則《風》生於文王 ...
歐陽修集 - 170問者曰:「然則其將奈何?」應之曰:“吾之於《詩》,有幸有不幸也。不幸者遠出聖人之後,不得質吾疑也。幸者《詩》之本義在爾。《詩》之作也,觸事感物,文之以言,美者美之,惡者刺之,以發其揄揚怨憤于口,道其哀樂喜怒於心,此詩人之意也。古者國有采詩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