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四 - 291崔湜任中書令時,張嘉真為中書舍人。崔湜很輕視他,常把他叫做張底。後來崔湜用幾件事來測試他,張嘉真的主意都在他人之上,崔湜驚異讚美了很長時間,他對同僚們說:「你們知不知道,張底可是跟我們一樣有才能的人!這個位置終將是他坐的地方!」崔湜死後十多 ...
太平廣記 四 - 292杜甫,審言之孫。少貧不自振,客吳越齊趙間。舉進士不第。天寶間,奏賦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賢院。數上賦頌,因寓自稱道,且言先臣恕、預以來,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審言以文章顯,臣賴緒業,自七歲屬辭,且四十年。然衣不蓋體,常寄食於人,竊恐轉死溝壑。伏 ...
太平廣記 四 - 293陳通方,閩縣人。貞元十年顧少連下進士第。時屬公道大開,采掇孤俊。通方年二十五,第四人及第。以其年少名高,輕薄自負。與王播同年。王時年五十六,通方薄其成事。後時,因期集戲附其背曰:「王老王老,奉贈一第。」言其日暮途遠,及第同贈官也。王曰:「擬 ...
太平廣記 四 - 294李賀,唐諸王孫也。年七歲,元和中,以歌詩著名。韓退之、皇甫湜覽賀所作奇之,相謂曰:「若是古人,吾曹有不知者。,若是今人,豈有不知之理。」因連騎造門請見。賀總角荷衣而出。二公面試一篇。賀承命欣然,操觚染翰,傍若無人,題曰「高軒過」。二公大驚, ...
太平廣記 四 - 295李賀,唐宗室的後裔。七歲時,元和中期,便以詩歌而著名。韓愈、皇甫湜看到他的作品都感到很驚奇。他們說:「假如是古人,我們不能去結識;如是今人,豈有不去結識的道理。」於是兩人並馬到李賀家去相見,尚未成年的李賀束着兩個發角穿著用荷葉編的衣裳迎出來 ...
太平廣記 四 - 296李群玉,澧州人。喜歡吹笙,也常讓家僮吹笙。還喜歡吃鵝肉。官任校書郎,就回歸故里了。盧肇贈他詩道:「妙吹應諾鳳,工書定得鵝。」他曾寫過一首詩《題黃陵廟》:「黃陵廟前春已空,子規啼血淚春風。不知精爽何處落,疑是行雲秋色中。」群玉覺得春空便到秋色 ...
太平廣記 四 - 297開明中,溫庭筠才名藉甚,然而罕拘細行,以文為貨,識者鄙之。無何執政間復有惡奏庭筠攪擾場屋,出隨州方城縣尉。時中書舍人裴坦當制,忸怩含毫久之。時有老吏在廁,因訊之升黜。對曰:「舍人合為責詞?何者?入策進士與望州長馬齊資。」坦釋然,故有澤畔長沙 ...
太平廣記 四 - 298陳磻叟者,父名岵,當有詞學,尤溺于內典。長慶中。嘗注《維摩經》進上,有中旨,令與好官。執政謂岵因為道場僧進經,頗抑挫之,止授少列而已。磻叟形質短小,長喙疏齒。尤富文學。自負王佐之才。大言騁辯,雖接對相公,旁若無人。復自料非名教之器,弱冠度為 ...
太平廣記 四 - 299陳磻叟,父親陳岵,具有很高的文學水平,尤其沉溺于佛經的研究。唐朝長慶年間,陳岵曾把自己註釋的維摩經進獻給皇帝,皇帝下旨,命令給他好官做。但宰臣認為陳岵是寺院中的和尚進獻的經書,便極力壓制他,只授予他簿尉之類的小官。磻叟身材矮小,嘴很長牙也很 ...
太平廣記 四 - 300薛能,會昌年間中的進士。自以為很了不起,在西川任從事時,經常詆毀諸葛亮的功業。他寫詩道:「陣圖誰許可,廟貌我揶揄。」又寫道:「焚卻蜀書宜不讀,武侯無可律吾身。」譏諷李白道:「我生若在開元日,爭遣名為李翰林。」又道:「李白終無取,陶潛固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