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何以知道?曰:心。 心何以知?曰:虛壹而靜。 心未嘗不臧也,然而有所謂虛;心未嘗不兩也,然而有所謂壹;心未嘗不動也,然而有所謂靜。 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謂虛;不以所已臧害所將受謂之虛。 心生而有知,知而有異;異也者,同時兼知之;同時兼知之,兩也;然而有所謂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謂之壹。 心臥則夢,偷則自行,使之則謀;故心未嘗不動也;然而有所謂靜;不以夢劇亂知謂之靜。 未得道而求道者,謂之虛壹而靜。 作之:則將須道者之虛則人,將事道者之壹則盡,盡將思道者靜則察。 知道察,知道行,體道者也。 虛壹而靜,謂之大清明。 萬物莫形而不見,莫見而不論,莫論而失位。 坐于室而見四海,處于今而論久遠。 疏觀萬物而知其情,參稽治亂而通其度,經緯天地而材官萬物,制割大理而宇宙裡矣。 恢恢廣廣,孰知其極?睪睪廣廣,孰知其德?涫涫紛紛,孰知其形?明參日月,大滿八極,夫是之謂大人。 夫惡有蔽矣哉! 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無所受令。 自禁也,自使也,自奪也,自取也,自行也,自止也。 故口可劫而使墨雲,形可劫而使詘申,心不可劫而使易意,是之則受,非之則辭。 故曰:心容--其擇也無禁,必自現,其物也雜博,其情之至也不貳。 詩云:「采采卷耳,不盈傾筐。 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傾筐易滿也,卷耳易得也,然而不可以貳周行。 故曰:心枝則無知,傾則不精,貳則疑惑。 以贊稽之,萬物可兼知也。 身盡其故則美。 類不可兩也,故知者擇一而壹焉。 農精於田,而不可以為田師;賈精於市,而不可以為市師;工精於器,而不可以為器師。 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三官。 曰:精於道者也。 精於物者也。 精於物者以物物,精於道者兼物物。 故君子壹于道,而以贊稽物。 壹于道則正,以贊稽物則察;以正志行察論,則萬物官矣。 昔者舜之治天下也,不以事詔而萬物成。 處一危之,其榮滿側;養一之微,榮矣而未知。 故道經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 」危微之幾,惟明君子而後能知之。 故人心譬如盤水,正錯而勿動,則湛濁在下,而清明在上,則足以見鬒眉而察理矣。 微風過之,湛濁動乎下,清明亂於上,則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 心亦如是矣。 故導之以理,養之以清,物莫之傾,則足以定是非決嫌疑矣。 小物引之,則其正外易,其心內傾,則不足以決麤理矣。 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好稼者眾矣,而后稷獨傳者,壹也。 好樂者眾矣,而夔獨傳者,壹也;好義者眾矣,而舜獨傳者,壹也。 倕作弓,浮游作矢,而羿精於射;奚仲作車,乘杜作乘馬,而造父精於禦:自古及今,未嘗有兩而能精者也。 曾子曰:「是其庭可以搏鼠,惡能與我歌矣!」 空石之中有人焉,其名曰觙。 其為人也,善射以好思。 耳目之慾接,則敗其思;蚊虻之聲聞,則挫其精。 是以闢耳目之慾,而遠蚊虻之聲,閒居靜思則通。 思仁若是,可謂微乎?孟子惡敗而出妻,可謂能自強矣,未及思也;有子惡臥而焠掌,可謂能自忍矣;未及好也。 闢耳目之慾,遠蚊虻之聲,可謂危矣;未可謂微也。 夫微者,至人也。 至人也,何忍!何強!何危!故濁明外景,清明內景,聖人縱其欲,兼其情,而制焉者理矣;夫何強!何忍!何危!故仁者之行道也,無為也;聖人之行道也,無強也。 仁者之思也恭,聖者之思也樂。 此治心之道也。 凡觀物有疑,中心不定,則外物不清。 吾慮不清,未可定然否也。 冥冥而行者,見寢石以為伏虎也,見植林以為後人也:冥冥蔽其明也。 醉者越百步之溝,以為蹞步之澮也;俯而出城門,以為小之閨也:酒亂其神也。 厭目而視者,視一為兩;掩耳而聽者,聽漠漠而以為哅哅:埶亂其官也。 故從山上望牛者若羊,而求羊者不下牽也:遠蔽其大也。 從山下望木者,十仞之木若箸,而求箸者不上摺也:高蔽其長也。 水動而景搖,人不以定美惡:水埶玄也。 瞽者仰視而不見星,人不以定有無:用精惑也。 有人焉以此時定物,則世之愚者也。 彼愚者之定物,以疑決疑,決必不當。 夫苟不當,安能無過乎? 夏首之南有人焉;曰涓蜀梁。 其為人也,愚而善畏。 明月而宵行,俯見其影,以為伏鬼也;仰視其發,以為立魅也。 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氣而死。 豈不哀哉!凡人之有鬼也,必以其感忽之間,疑玄之時定之。 此人之所以無有而有無之時也,而己以定事。 故傷于濕而痹,痹而擊鼓烹豚,則必有敝鼓喪豚之費矣,而未有俞疾之福也。 故雖不在夏首之南,則無以異矣。 第3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荀子》
第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