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16.
1刑范正(
1),金錫美,工冶巧(
2),火齊得(
3),剖刑而莫邪已(
4)。然而不剝脫,不砥厲(
5),則不可以斷繩;剝脫之,砥厲之,則劙盤盂、刎牛馬忽然耳(
6)。彼國者,亦強國之「剖刑」已。然而不教誨,不調一,則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戰;教誨之,調一之,則兵勁城固,敵國不敢嬰也(
7)。彼國者亦有「砥厲」,禮義、節奏是也(
8)。故人之命在天,國之命在禮。人君者,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好利、多詐而危,權謀、傾覆、幽險而亡。
【註釋】
(
1)刑:通「型」。范:鑄造器物的模子。(
2)工冶:鑄造金屬器物的工匠。(
3)齊(j • @劑):「劑」
之古字,調配,配方。火齊得:古代冶煉青銅器,講究火候與配料。《周禮·考工記》:“凡鑄金之
狀:金與錫,黑濁之氣竭,黃白次之;黃白之氣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氣竭,青氣次之。然後可鑄也。”
“金有六齊:六分其金(指銅)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斧斤之齊;四分
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戈戟之齊;參(三)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大刃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二,謂之
削、殺矢之齊;金錫半,謂之鑒燧之齊。”(
4)莫邪(y •
6爺):春秋時利劍名。已:成。(
5)厲:通「礪」,
磨刀石,作動詞表示磨。(
6)劙(l •
0離):割。盤、盂:都是銅器,古代常用來試驗劍的利鈍。刎:
割斷。(
7)嬰:通「攖」,觸犯。(
8)節奏:見
10.
18注(
8)。
【譯文】
模子平正,銅、錫的質量好,冶煉工人技藝高明,火候和配料得當,那麼打開模子而莫邪寶劍就鑄成了。但是如果不除去它表面的硬皮,不磨礪它,就不能用它來斬斷繩子;除去了它的硬皮,磨礪它,那麼用它切割銅器、宰殺牛馬就很輕快了。那國家,也是強國「剛出模時的毛坯」。但如果不進行教育,不使人民協調一致,那麼在國內就不能依靠他們來守衛,到國外就不能用他們去作戰;如果教育他們,使他們協調一致,那就會兵力強勁、城防牢固,敵國不敢來冒犯。國家也有「磨刀石」,禮義法度就是這種「磨刀石」。所以人的命運取決於上天,國家的命運取決於禮義。作為君主,推崇禮義、尊重賢人,就能稱王天下;注重法治、愛護人民,就能稱霸諸侯;喜歡財利、多搞欺詐,就會危險;玩弄權術、坑人害人、陰暗險惡,就會滅亡。
第
257講:
16.
2威有三:有道德之威者,有暴察之威者,有狂妄之威者。此三威者,不可不孰察也。
禮樂則修,分義則明,舉錯則時(
1),愛利則形。如是,百姓貴之如帝,高之如天,親之如父母,畏之如神明。故賞不用而民勸,罰不用而威行。夫是之謂道德之威。
禮樂則不修,分義則不明,舉錯則不時,愛利則不形,然而其禁暴也察,其誅不服也審,其刑罰重而信,其誅殺猛而必,黭然而雷擊之(
2),如牆厭之(
3)。如是,百姓劫則致畏,嬴則敖上(
4),執拘則聚(
5),得間則散(
6),敵中則奪(
7),非劫之以形勢(
8),非振之以誅殺(
9),則無以有其下。夫是之謂暴察之威。
無愛人之心,無利人之事,而日為亂人之道,百姓讙敖(
10),則從而執縛之,刑灼之,不和人心。如是,下比周賁潰以離上矣(
11),傾覆滅亡,可立而待也。夫是之謂狂妄之威。
此三威者,不可不孰察也。道德之威成乎安強,暴察之威成乎危弱,狂妄之威成乎滅亡也。
【註釋】
(
1)舉錯:見
8.
18注(
20)。則:表示對待關係的連詞。(
2)黭(y •
3n • 眼):通「奄」。而:通「如」。
(
3)厭(y •
1 壓):同「壓」。(
4)嬴:通「贏」,盈餘,寬鬆。敖:通「傲」。(
5)執拘:拘捕,指強
行集中。聚:《集解》作「最」,是「冣」字之誤,今據《韓詩外傳》卷六第二十六章改。(
6)間(ji •
4n •
見):間隙,空子,時機。(
7)中(zh • ^ng • 仲):擊。(
8)形勢:權勢地位。參見
18.
9注(
5)。(
9)振:
通「震」,恐懼。這裡用作使動詞。(
10)讙(hu •
1n • 歡):喧嘩。敖:通「嗷」,眾聲嘈雜。(
11)比周:
結夥。賁:通「奔」。
【譯文】
威嚴有三種:有道德的威嚴,有嚴酷督察的威嚴,有放肆妄為的威嚴。這三種威嚴,是不可不仔細考察的。
禮制音樂完善,名分道義明確,採取措施切合時宜,愛護人民、造福人民能具體體現出來。像這樣,百姓就會像對待上帝那樣尊重他,像對待上天那樣景仰他,像對待父母那樣親近他,像對待神靈那樣敬畏他。所以獎賞不用而民眾就能賣力,刑罰不用而威力就能擴展。這就叫做道德的威嚴。